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钼靶X射线摄影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射线图像的特点。结果 钼靶摄影显示①结节或肿块,28例,②局限致密浸润、结构不良4例,③钙化6例,④毛刺8例,术前诊断准确率87.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射线表现具有特征性,是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焕英  张文静 《现代保健》2010,(14):160-162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钼靶X线特征,提高术前X线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显示结节或肿块影30例,占83.33%,X线测量肿块大小比临床扪及小有27例,占显示肿块的病例90%;显示毛刺状改变20例,占55.56%;有微小钙化15例,占41.67%.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特征性表现,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在此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研究各类征象的X线诊断价值,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乳腺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8例浸润性导管癌,回顾性研究术前乳腺钼靶X线征象。结果: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块41例,伴有毛刺32例,恶性钙化灶29例,局部结构扭曲11例,局部血运增加13例,局部皮肤增厚12例,乳头凹陷5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绝经前后分两组比较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病理证实12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钼靶X线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组超声符合率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74.8%;绝经后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9.1%。绝经前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比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高(P<0.05),绝经后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影、钙化灶检出率均高于钼靶X线(P<0.05)。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对绝经前、后浸润性导管癌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乳腺超声成像对绝经前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钼靶与超声乳腺影像数据报告系统( BI-RADS)分类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患者的钼靶及超声影像资料,采用Kappa分析两种检查BI-RADS分类的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BI-RADS分类完全一致者109例(66%)。超声检查BI-RADS分类高于钼靶检查者21例(13%),钼靶检查BI-RADS分类高于超声检查者14例(8%)。两种检查方法BI-RADS分类4~5类结果总体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63),4类检查结果一致性低(Kappa值为0.37),5类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为0.78)。结论钼靶及超声检查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有优势及局限性,对BI-RADS分类提示为4类的病变应同时参考以上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黄弘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42-2443,244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距离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腋淋巴结转移15例,占35.71%;无转移27例,占64.29%;肿瘤大小:≤2cm15例,占35.71%,2~3cm18例,占42.86%,3~4cm5例,占11.90%,﹥4cm4例,占9.52%;Her-2/neu阳性12例,占28.57%,阴性30例,占71.43%;组织学分级:Ⅰ级9例,占21.43%,Ⅱ级19例,占45.24%,Ⅲ级14例,占33.33%。对局部浸润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69,P﹤0.05),腋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58,P﹤0.05),Her-2表达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0,P﹥0.05),组织学分级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9,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与其局部浸润距离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判断依据;而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与肿瘤浸润距离无相关性,而且取材简单,可作为浸润性导管癌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主要依据,不能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3年WHO乳腺肿瘤新分类在乳腺上皮性肿瘤项下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IMPC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占乳腺癌的3%~6%.由于IMPC与乳腺癌的其他类型相比,除了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外,该肿瘤有高度的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在IMPC早期可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因而近年来引起国内外临床及病理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c-Met蛋白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本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78例的临床病理标本,采用免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Met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c-Met蛋白在不同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及TNM Ⅰ-Ⅱ期乳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随着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的增高c-Met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进展及侵袭和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44例乳腺癌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且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行乳腺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测定ER、PR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与肿块大小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变化趋势;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组织学分级与血流分级呈正相关变化趋势.毛刺征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回声衰减组ER、PR表达的阳性率较无毛刺组、无周边强回声晕组、无后方回声衰减组高;ER、PR的表达与血流丰富程度无明显相关性;随着肿块体积的增大,ER、PR表达的阳性率越低.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ER、PR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提示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的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朱大玲  周怀琪  冯帆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209-5211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雌激素受体(ER,estrogen receptor)、孕激素受体(PR,progesterone recepto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human epithelium growth receptor 2)的表达。方法:选择30例资料完整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判断这些免疫因子的表达情况;将X线表现中的肿块伴有的恶性钙化、肿块边缘的毛刺和有无合并乳腺腺体增生症与ER、PR及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毛刺组的ER阳性率较无毛刺组高(P<0.05);伴有腺体增生症组ER阳性率较无腺体增生症者高(P<0.05);钙化组的C-erbB-2阳性率较无钙化组高(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钼靶X线征像的分析可以反映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及72%的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肿瘤X线表现肿块,68%的Ⅰ级肿瘤及8%的Ⅲ级肿瘤在钼靶X线表现边缘毛刺征,12%的Ⅰ级肿瘤及21%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边缘不清,8%的Ⅰ级肿瘤及23%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恶性细小钙化。结论乳腺Ⅰ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多具有典型的恶性肿块征象如边缘毛刺征,而Ⅲ级肿瘤往往边缘清楚。因此,Ⅲ级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可能与乳腺良性肿瘤的X线表现类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及导管癌的生物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6例浸润性小叶癌及96例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析生物学因素及TNM特点。结果浸润性小叶癌性激素受体高表达(P<0.01),c-erbB-2低表达(P<0.005),两种类型乳腺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浸润性小叶癌可有效地选择内分泌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44例乳腺纤维腺瘤高频彩超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经病理证实,35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87.5%,48例乳腺纤维腺瘤,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的有43例,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与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12例浸润性筛状癌及12例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的临床资料,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比较。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CK(34βE12)、P63、Calponin、ER、PR、HER2、E-cad、Ki67。结果临床资料显示IC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筛状结构DCIS的大,临床可触及肿物,而ICC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均良好。镜下两者具有极相似的筛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C导管周围肌上皮标记均为阴性,而筛状结构DCIS周围肌上皮标记阳性。结论 ICC与筛状结构DCIS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表现为乳腺导管内癌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诊断及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检查资料保存完整。分别统计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诊断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分级≥4级为恶性,<4级为阴性,以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钼靶X线摄影、超声诊断及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特异度为52.27%,灵敏度为67.86%,准确度为62.50%;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特异度为47.73%,灵敏度为60.71%,准确度为63.28%;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特异度为52.27%,灵敏度为71.43%,准确度为64.84%。结论钼靶X线摄影对疑似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但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诊断的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更高,临床采用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诊断可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患者治疗方案选取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钼靶X线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8倒乳腺分叶状肿瘤,且38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与钼靶X线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钼靶X线影像图表现为:多数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分叶状肿块.在此基础上患者的癌组织体积较大,多为圈形或近似圆形,由此证明,患者的肿瘤有恶性与良性之分.结论 钼靶X线诊断乳腺分叶状肿瘤准确性较高,在临川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钼靶检查鉴别乳房肿块的性质,探讨其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155例乳腺肿块患者均行两侧乳腺侧位和轴位摄影,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在155例乳腺肿块患者中,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为91.1%(51/56);乳腺纤维瘤准确率为91.3%(42/46);乳腺增生准确率为92.6%(38/41);导管内乳头状瘤准确率为83.3%(10/12).结论X线钼靶乳腺摄影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良好的投照方法与临床体征相结合有助于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乳腺癌钼靶微钙化与C-erbB-2、ki67、ER、PR表达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片,采用免疫组化判断肿瘤C-erbB-2、ki67、ER、PR表达情况.比较分析各钙化组C-erbB-2、ki67、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 微钙化与ER阳性相关,钙化+肿块组ER阳性率高于其它组,微钙化的多少与C-erbB-2阳性相关,C-erbB-2、PR阳性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相关,腋下淋巴结转移钙化组高于无钙化组.结论 微钙化在钼靶片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癌以及无肿块表现的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微钙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erbB-2、ER、PR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前后检测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较化疗前显著升高[(3.42±0.50) g/L比(2.44±0.46) g/L、(267.83±61.34)×109/L比(174.18±48.65)×109/L],D-二聚体(D-D)较化疗前显著降低[(176.32±101.41) mg/L比(214.55±106.3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D-D降低68例,其中化疗有效53例(77.9%,53/68),无效15例(22.1%,15/68);升高22例,其中化疗有效9例(40.9%,9/22),无效13例(59.1%,1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后PLT降低10例,其中化疗有效3例(3/10),无效7例(7/10);升高80例,其中化疗有效59例(73.8%,59/80),无效21例(26.3%,21/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凝血相关指标的异常,化疗后可能导致Fib、PLT升高,D-D降低,因此化疗期间有必要监测Fib、PLT、D-D水平.D-D和PLT水平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C-T新辅助化疗方案(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与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pC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三阴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CT NAC治疗后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NAC后根据Miller和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等方面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纳入的全部影响因素并筛选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8月31日,记录pCR组和非pCR组患者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CR对生存预后的影响,计算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8例女性乳腺癌经NAC化疗,pCR 38例(24.05%),非pCR 120例(7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R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肿瘤≥2 cm、术前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Ki-67<14%、糖类抗原125≥35 U/mL、糖类抗原153≥35.4 U/mL的比例明显低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钙化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C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2.89,95%CI 1.01~4.69)、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OR=2.95,95%CI 1.03~5.00)、TNM分期(OR=3.17,95%CI 1.21~5.31)、P53(OR=0.51,95%CI 0.27~0.94)、Ki-67(OR=3.54,95%CI 1.08~6.04)、钙化状态(OR=2.18,95%CI 1.06~3.53)、糖类抗原125(OR=3.01,95%CI 1.11~6.30)、糖类抗原153(OR=3.00,95%CI 1.12~5.90)是女性乳腺癌患者EC-T NAC 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患者共复发60例,其中NAC化疗获得pCR 38例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为18.42%,非pCR120例中复发53例,复发率为44.17%,pCR组和非pCR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5)。pCR患者和非pCR患者的5年DFS率分别为52.63%(20/38)和33.33%(4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pCR患者和非pCR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76.32%(29/38)和50.83%(6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C-T NAC pCR与诸多因素有关,且pCR是乳腺癌复发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进行多指标、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NAC效果及预后的预测及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