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切口感染及可能影响到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中1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 08%。其中14例为浅部切口感染,2例为深部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7. 07%和1. 01%。有无高血压时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恶性病变、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时感染率分别为13. 16%、15. 49%、22. 73%、22. 22%、18. 00%、10. 42%、17. 07%、16. 67%,高于年龄<60岁、BMI<24 kg/m^2、未合并糖尿病、良性病变、非开腹手术、子宫次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时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恶性病变、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是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患者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恶性病变、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300 ml是影响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降低子宫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 5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率。结果 1 592例患者共发生子宫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为1.38%;年龄≥45岁、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多发肌瘤、肌瘤分型为Ⅱ型、采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h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45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多发肌瘤、Ⅱ型肌瘤、开腹手术以及手术时间≥1h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口感染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进行二次分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9例,感染率为3.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量、人员流动、器械清洁状况、无菌操作、手术室消毒状况、手术室温度、手术室相对湿度、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以及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室温度、无菌操作情况以及器械清洁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及对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来医院就诊的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及基础病史等围术期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 200例肿瘤患者中共35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50%;35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70株,革兰阴性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0株占28.57%;真菌10株占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500ml、合并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次数≥4次是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史、阴道检查次数多等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面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妇产科手术多以腹部切口为主,因其属于Ⅱ类切口,故存在一定的术后感染概率。本研究分析妇科开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6-08-01-2018-11-30三门峡市湖滨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开腹子宫切除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贫血(OR=5.228,95%CI为2.005~13.632,P=0.001)、切口长度10cm(OR=5.613,95%CI为2.165~14.550,P0.001)、术中输血(OR=1.156,95%CI为1.539~4.478,P=0.009)、糖尿病(OR=4.802,95%CI为1.629~11.474,P=0.003)和术前未备皮(OR=8.926,95%CI为3.560~22.382,P0.001)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贫血(OR=14.541,95%CI为1.195~17.697,P=0.036)、合并糖尿病(OR=5.985,95%CI为1.381~21.098,P=0.017)和手术时间3h(OR=5.836,95%CI为1.392~24.501,P=0.016)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腹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术前贫血、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3h者应引起临床重视,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旨在分析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189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结肠癌切除术,观察切口感染率,分析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并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培养出4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2.50%,革兰阳性菌占37.50%;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44.44%vs14.20%,P=0.000),手术时间≥150min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24.07%vs 11.11%,P=0.013),术前白细胞≥109/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高(26.56%vs14.40%,P=0.042);C-反应蛋白≥10mg/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22.88%vs11.27%,P=0.047);白蛋白<30g/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29.09%vs14.18%,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白细胞≥109/L、C-反应蛋白≥10mg/L和白蛋白<30g/L是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急诊术后以革兰阴性菌常见,糖尿病、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和白蛋白降低是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急诊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2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3例,其中切口感染100例,感染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输血、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术前低白蛋白、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手术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力推广腔镜手术、避免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及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查阅患者病史、病程记录、化验单、特殊检查和细菌学检查报告等资料,观察患者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术前ASA分级、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结果 共574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33例,感染率为5.8%;感染部位为腹腔感染11例、切口感染9例,腹腔、伤口联合感染8例,全身性感染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年龄、性别、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中输血以及手术时间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感染发生与性别、高龄、患有糖尿病、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评分较高、切口清洁度、急诊手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妇科收治的34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2例患者中4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3.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多发肌瘤、Ⅱ型肌瘤、手术时间≥35min、切口≥4cm、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多发肌瘤、Ⅱ型肌瘤、手术时间≥35min、切口≥4cm、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治,以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陈少蓉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637-1638
目的探讨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120例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基础疾病、抗菌用药方案、引流管留置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手术切口类型为Ⅱ/Ⅲ、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是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是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原则下,尽量减小手术切口范围,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基础疾病,加强高龄与肥胖患者切口防护与抗生素的应用,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手术室接受全麻术的围手术期3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2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26例围手术期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5例,感染率为10.7%;痰液培养28株病原菌,Logic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史、钠石灰更换频率1次/d、麻醉时间≥3 h及拔管时间延迟≥3 h是围手术期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COPD病史患者表现出更高肺部感染风险(OR=4.648,95%CI:2.246~9.618,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围手术期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1 300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室现场记录、术中有无参观人员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并对手术室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0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83例,发生率为6.38%;共检出病原菌83株,革兰阴性菌37株占44.58%,革兰阳性菌42株占50.60%,真菌4株占4.82%,检出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9.28%、18.07%,15.6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h、切口≥5cm、急诊手术、术前未给予抗菌药物、术中参观≥3人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及手术室术中参观人数多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妇科2011年6月-2012年5月接受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87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判定为术后医院感染患者24例,感染率为4.9%;患者年龄、合并疾病、麻醉方式、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切口疼痛程度、陪护人数、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有合并疾病、全麻、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切口疼痛强烈、陪护≥2人、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差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等因素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具备上述危险因素患者加强护理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一期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0月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12例,统计患者感染率,并分析术前、术中、术后中切口长度、吻合方式、污染等因素对感染影响,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为9.91%;BMI≥25kg/m2、切口保护方式、肠内容物外溢、切口长度≥20cm、开腹手术、吻合方式、营养不良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开腹手术、BMI、纱垫保护、肠内容物外溢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开腹手术、BMI、纱垫保护是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200例,观察患者的各项自身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并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6.5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7株,真菌3株,分别占34.78%、58.70%及6.52%;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自身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与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手术时间>90min、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为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均为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患者自身因素对感染的发生影响较小,临床上可在术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采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围术期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25例剖宫产患者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5.33%,其中5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22%。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贫血、产前子痫、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急性重症肝炎。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在48h内的有19例,占8.44%。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强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56-2257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98例行阑尾切除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为7.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与切口感染有关,而切口感染与性别和切口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手术方式、BMI、手术时间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腹手术、BMI≥24kg/m2、手术时间≥1 h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性大,对以上三个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以确定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直肠癌手术患者共456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3例,切口感染率为10.5%;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切口长度>15.0cm、手术方式为APR、有术区污染、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3h、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者及肿瘤分期较晚、伴有肠梗阻者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g/L、Ⅲ期/Ⅳ期癌症、术式为APR、手术出血>300ml是影响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外科医师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考虑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129例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手术室环节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98%,不同手术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中重度贫血、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5h、术中出血>1 500ml、手术部位未保暖、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参观人员、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和有内置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术前住院时间>7d、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心脏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环节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急诊外科528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528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56例,感染率为10.6%;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48.6%,革兰阴性菌占44.4%,真菌占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白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呈明显相关性(χ2=20.420、7.326、12.274、10.254、4.238和11.68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是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26、9.852、4.312和6.597,P<0.05)。结论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