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房肿瘤整形外科技术(oncoplastic surgery, OPS)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技术。针对不同象限的肿瘤, 均可通过容积移位或容积替代技术, 在获得肿瘤安全性保障的同时, 有效减少乳房畸形的发生, 最大程度维持乳房的美观度。本文通过对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手术的全面介绍, 能为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规范合理地开展这项技术提供指导和方向, 最终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在胰体尾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微创胰体尾切除术的53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37例, 年龄(48.2±16.9)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组(即机器人组, n=18)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组(即腹腔镜组, n=35), 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诊断均为胰体尾良性及交界性病变。比较两组保脾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胰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等相关指标。结果机器人组13例(72.2%)患者保脾成功, 腹腔镜组15例(42.9%)患者保脾成功, 机器人组保脾率优于腹腔镜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0.043)。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104.4±69.3)ml、术后排气时间(3.7±1.0)d, 少于腹腔镜组(199.4±102.9)ml、(4.8±1.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发生并发症7例(38.9%), 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14例(40.0%), 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肺癌外科也在微创化、精准化、综合化、医工融合化、自主化和人文化等多方面不断迎来新的突破。肺癌外科的微创化理念, 从切口微创, 向缩小切除范围和保留器官功能进阶;精准化原则贯穿肺癌诊断、治疗、分子预测等诊疗全程;综合化治疗模式打破单科诊疗模式形成的专业壁垒和学科界限, 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医工融合化的代表性技术, 如可视化技术、机器人手术辅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极可能引起外科的下一场技术革命。当代中国肺癌外科医师, 应当努力促进肺癌外科技术和学术的自主化, 重视临床工作的人文化关怀, 坚持微创和精准的肺癌外科理念, 紧抓科技创新, 把握发展机遇, 于变局中开新局。 相似文献
4.
5.
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且有40%~80%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肿瘤疾病本身的代谢机制及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导致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因此, 对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围手术期肿瘤患者应常规进行营养支持。长期以来, 以谷氨酰胺、ω-3脂肪酸、精氨酸及核苷酸等为主的免疫营养素在围手术期肿瘤患者中的治疗备受关注。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营养缺乏, 纠正营养不良;还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维护肠屏障完整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然而, 近年来随着免疫营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 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笔者就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营养素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免疫营养素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免疫营养应用时机等方面进行综述,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联合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以下简称杂交技术)在复发性切口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6例复发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 女26例;年龄为62(25~83)岁。所有患者采用杂交技术进行复发性切口疝修补。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术中情况。36例患者均未采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顺利关闭疝缺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2±41)min, 术中测量缺损面积为(73±39)cm2;补片面积为300(150~600)cm2。36例患者中, 9例术中需完整清除既往补片, 2例术中需清除部分既往补片, 16例术中无需清除既往补片, 9例无补片植入史。36例患者中, 2例发生肠管浆膜损伤, 需术中修补。(2)术后情况。36例患者中, 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 其中血清肿6例、皮下血肿和术中遗漏的医源性肠管损伤各1例。3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4(7~57)d。(3)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前入路切除从椎间孔区向前下方生长突入胸廓上口的臂丛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评估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例采用颈前入路颈部锁骨上"倒钩型"切口切除突入胸廓上口的臂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5例, 女性3例, 年龄(50.75±11.14)岁, 年龄范围31~66岁。分析手术相关要点、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结果 8例患者全部完整切除肿瘤, 术中出血量为(35.00±14.14) mL, 术后出现局部感觉障碍加重2例, 经营养神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胸膜损伤、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8例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获得随访, 随访1~5年, 复查颈椎核磁均提示肿瘤无原位复发。结论采用颈前入路颈部锁骨上"倒钩型"切口的方式切除突入胸廓上口的臂丛神经鞘瘤临床效果满意, 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9.
肝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 同时肝癌展示出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本文就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与肿瘤异质性, 从肝细胞癌异质性特点、异质性产生机制以及肝细胞癌异质性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改善的情况下, 更应该采用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随着甲状腺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人们对手术美容的需求增加, 甲状腺腔镜手术进行得越来越多。甲状腺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瘢痕组织少等优点, 现已得到临床认可。虽然腔镜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甲状旁腺, 避免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目前外科医师关注的难点之一。本文对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保护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 以期为临床提高对腔镜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手术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但相对于其他专科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该文着重介绍了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发展现状, 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为促进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食管解剖的特殊性, 经左胸、右胸、食管裂孔等入路均可以完成对病变食管的切除和消化道的重建。同时因为食管解剖的复杂性, 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由于暴露范围、淋巴结清扫和切除范围的局限性, 经左胸入路目前已不被作为主要选择。经右胸入路对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是目前公认最能达到肿瘤学根治性切除目的的手术方式。经食管裂孔入路创伤较小但操作空间狭小、难度较高, 在临床上尚未大规模开展。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发展也为食管癌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已有的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入路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的普及使前列腺癌面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主动监测可作为某些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同时, 相较于手术和放化疗, 主动监测能让这部分患者获得更佳的生活质量。多种新型监测手段的应用, 有利于优化前列腺癌的危险分层, 且能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 关于前列腺癌主动监测的纳入标准、监测方案和干预指征等仍有较大争议, 且国内医生和患者对其接受度仍不足。本文就主动监测在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辅助手术(RAS)是由外科医生经控制台操控机械臂进行手术操作的一门新技术, 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RAS在乳房再造领域的应用尚不够成熟, 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有报道将RAS尝试应用于背阔肌肌瓣切取、假体乳房再造、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等乳房再造手术中, 初步显示出RAS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灵活复杂操作的独特优势。然而, RAS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尚有诸多局限性, 如耗时长、费用高, 对血管吻合等精密性操作尚难以实现。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及与新技术的融合, RAS在乳房再造领域的应用将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占全球50%, 手术切除是实现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肝胆外科手术中阻断入肝血流, 减少术中出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而肝门区的解剖分离是实现入肝血流阻断的前提。肝门板系统是覆盖在肝门部入肝管道上的一层厚结缔组织, 肝门板下降可协助降低肝门区的解剖难度。肝门板系统内隐藏的第四肝门是门短静脉的集中区域, 系统内的交通血管是引起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效果降低的解剖基础。相对固定的肝门板位置可为精准肝切除提供定位标志。肝内Glisson鞘与肝门板系统的厚结缔组织相连, 是限制肝细胞增生及肥大的物理屏障, 是肝门板系统在肝内的延续。本文将对肝门板系统的结构及其术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0.
利多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麻醉药, 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局部麻醉和心律失常治疗。研究发现利多卡因不仅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 同时还对多种肿瘤细胞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能够抑制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文章综述了利多卡因的抗肿瘤机制, 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 协同增敏化疗药物与增敏热疗等,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