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鸡脚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金鸡脚Phymatopteris hastat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鸡脚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金鸡脚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酸乙酯(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4),核桃苷(5),柚皮苷(6),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反式咖啡酸(8),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4-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10),2-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11),2-O-β-D-吡喃葡萄糖基顺式肉桂酸(12),绿原酸乙酯(13),原儿茶酸(14)。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9,13,14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未见文献报道,推测可能为化合物9与乙醇反应后的人工产物;化合物1~9,13,14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出化合物,利用NMR和质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蕨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2)、β-胡萝卜苷(3)、芹菜苷(4)、绿原酸(5)、槲皮素-3-O-芸香糖苷(6)、4-O-咖啡酰奎尼酸(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β-谷甾醇(9)、油酸(10)、槲皮素-7-O-芸香糖苷(11)、咖啡酸(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O-α-L-鼠李糖苷(13)、luteolin-7-O-β-D-glucuro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4)、女贞苷(15)、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6)、黑曲霉糖(17)。结论:其中,化合物1、7、14~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茶芎地上部分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个咖啡酰基奎尼酸类和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6′-甲氧基)咖啡酰奎尼酸丁酯(1)、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2)、4-O-咖啡酰基奎尼酸丁酯(3)、三叶豆苷(4)、槲皮素-3′-甲氧基-3-O-β-D-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6″-O-乙酰金丝桃苷(7)、槲皮素(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7个黄酮类化合物(1~7),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12),分别鉴定为(2S)-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2S)-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S)-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槲皮素-7-O-β-D-呲喃葡萄糖苷(7),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3,5-二咖啡酰奎宁酸(9),3,5-二顺式咖啡酰奎宁酸(10),1,5-二咖啡酰奎宁酸(11),1,3-二咖啡酰奎宁酸(12).结论: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共5个化合物分别为2~3,7~8,10;共10个化合物分别为2~3,5~12系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茄科酸浆属植物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酸浆果实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咖啡酸乙酯(2)、β-谷甾醇(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4)、槲皮素-3,5,7三甲氧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7)、橄榄苦苷(8)、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9)。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茄科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周渊  周思祥  姜勇  孙健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8):1479-1483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奈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陶鑫  许枬  王秀兰  郭娜  陈俏 《中草药》2016,47(4):544-548
目的研究兴安毛连菜Picris davur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初步活性评价。方法采用MCI、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NMR等波谱法鉴定了化合物结构,通过清除DPPH实验探讨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兴安毛连菜60%乙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咖啡酸衍生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酰酒石酸(2)、绿原酸(3)、二咖啡酰酒石酸(4)、5-咖啡酰基莽草酸(5)、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4,5-二咖啡酰奎宁酸(8)、4-咖啡酰基奎宁酸(9)、5-咖啡酰基奎宁酸(10)、3,4-dihydroxy-6-(3,4-dihydroxy-E-styryl)-2-pyron-3-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显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籽瓜汁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籽瓜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和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技术和质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3),松柏苷(4),cucumegastigmanes II(5),linarionoside C(6),δ-葡萄素(7),山柰酚-3-O-葡萄糖基1-O-β-D-葡萄糖-6-O-α-L-鼠李糖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籽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平卧菊三七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山柰酚(4)、黄芪苷(5)、山柰酚-5-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7-甲醚黄芩素(7)、4-甲氧基肉桂酸(8)、苄基葡萄糖苷(9)、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1)、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12)、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原儿茶酸(15)和丁香酚苷(16)。结论化合物7、8、12、14和16为首次从菊三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9~11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虎舌红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虎舌红全草乙醇提取液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7-四甲氧基黄酮(1)、3′,4′,5′,5,7-五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槲皮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三叶豆苷(7)、柚皮素-7-O-葡萄糖苷(8)、山柰酚(9)、4′-甲氧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臭灵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分离臭灵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学反应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1),冬青酸(2),洋艾素(3),金腰素乙(4),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猫眼草酚(6),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8),柽柳素(9),万寿菊素(10),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11),万寿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豆甾醇(16)、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邻羟基苯甲酸(18)、β-谷甾醇(19)。结论:化合物5,7,9~15,1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的13C-NMR数据由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lamalbidic acid(1)、4-carboxyl-aucubin acid(2)、4-carboxyl-catapol acid(3)、mussaenosidic acid(4)、筋骨草醇(5)、3-羟基-3-甲基-戊二酸(6)、6"-O-[7''-甲氧基-(E)-咖啡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7)、4"-O-[(E)-对-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8)、6"-O-[(E)-阿魏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6"-O-[(E)-肉桂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运用硅胶柱色谱、MCI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高粱根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并通过NMR和MS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4-[(6′-O-β-D-吡喃葡萄糖)氧基]羟基苯乙酸环二聚内酯(1)、β-谷甾醇(2)、豆甾醇(3)、胡萝卜苷(4)、对甲氧基肉桂酸(5)、紫杉氰糖苷(6)、绿原酸(7)、对羟基苯甲醛(8)、琥珀酸(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obtusalin(11)。化合物4,5,9~11为首次从高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发现的以对羟基苯乙酸酯葡萄糖苷反向聚合形成的拥有24环的二聚双内酯酚苷,命名为sorgholide A。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倪付勇  温建辉  李明  赵祎武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7,48(18):3689-3692
目的研究金银花(忍冬Lonicera japonica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MS、1H-NMR及13C-NMR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香草酸(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3′,4′,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异鼠李素(6)、金丝桃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环裂马钱子酸(9)、断氧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0)、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1、12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赵一懿  陈有根  郭洪祝  傅欣彤 《中草药》2013,44(15):2027-2034
目的 研究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O-芸香糖苷(1)、槲皮素-3-O-(2”,6”-α也-二鼠李糖)-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2”,6”-α-L-二鼠李糖)-β-D-葡萄糖苷(4)、芦丁(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芸香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2)、丁香亭-3-O-芸香糖苷(13)、山柰酚-3-O-(2”-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14)、槲皮素-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15)、山柰酚-3-O-α-L-鼠李糖-2”-(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16).结论 经UPLC-PDA分析检测,所有化合物均为黄酮苷类成分,且在银杏叶提取物及注射液样品中全部标定定位,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酮醇苷K.  相似文献   

16.
匙叶八角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旭俊  罗仕德 《中草药》2012,43(11):2111-2115
目的 研究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匙叶八角枝叶的甲醇提取物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经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用波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3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式-(1,2-二羟基丙基)-3,5-二甲氧基苯-4-O-β-D-葡萄糖苷(1)、5,7,3',4'-tetrahydroxy-2-methoxy-3-flavanone-3-hydrate (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erylalcohol (3)、2,3-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儿茶素(9)、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二羟基苯甲酸(12)、羟基酪醇(13),同时还分离到大量的莽草酸(14).结论 化合物1是一个新苯丙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匙叶八角苷.化合物2是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物质氧化的水合物,可能是一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匙叶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刘梦  李志峰  冯宇  李东勳  张国松  奉建芳  陈壮 《中草药》2019,50(15):3593-3597
目的研究荔枝Litchi chinensis核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荔枝核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反式香豆酰奎宁酸(1)、3-O-反式香豆酰奎宁酸(2)、根皮苷(3)、柚皮苷(4)、芦丁(5)、柚皮素-7-O-芸香糖苷(6)、山柰酚3-O-(6-O-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7)、原花青素A2(8)、对羟基苯甲酸(9)、原儿茶醛(10)、对羟基苯甲醛(11)、原儿茶酸(1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13)、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4)、falandinB(15)。结论化合物1、2、7、13~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邵莉  王锦  陈蔓芸  王冲之  黄卫华  袁钧苏 《中草药》2017,48(22):4620-4625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的亲水性成分及其抗结直肠癌活性。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及制备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结果从东北刺人参干燥根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酚苷化合物,其中6个苯丙素苷成分:3,5-二甲氧基肉桂酸-4-O-β-D-葡萄糖苷(1)、3-羟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2)、3-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3)、3-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4)、3,5-二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5)、3,5-二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5个木脂素苷成分: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4′,7-环氧-5′,8-木脂素-4,9-O-β-D-二葡萄糖苷(7)、(+)-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9)、(+)-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酚苷对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IC50100μmol/L)。结论化合物4、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鬼箭羽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鬼箭羽Euonymus alatus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二氢黄酮及其苷类4个:柚皮素(1)、香橙素(2)、二氢槲皮素(3)、橙皮苷(4);黄酮及其苷类8个:山柰酚(5)、槲皮素(6)、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9)、金丝桃苷(10)、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7-二-O-α-L-鼠李糖苷(12);黄烷酮醇类1个:去氢双儿茶素A(13)。结论化合物3、7~9、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友兴  杨丹  马青云  李宁  程忠泉  周俊 《中草药》2011,42(6):1061-1065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3,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除化合物5和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