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江苏地区两所不同规模医院的高危人群进行艰难梭菌筛查,以了解医院内艰难梭菌的感染和定植,从而为预防艰难梭菌的流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015年11月对A医院和B医院高危科室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肛门拭子采样,共采集122份标本,所有的标本经厌氧培养,VIDAS荧光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同时利用多重PCR检测技术测定其毒素基因。结果 A医院接受检测的104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29例,阳性率为27.88%,其中感染10例、定植19例;B医院的18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为50.00%,其中感染1例、定植8例;38株艰难梭菌中有25株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阳性;多重PCR结果显示,25株为tcdA和tcdB双阳性,4株tcdA阳性tcdB阴性,9株tcdA和tcdB双阴性,38株艰难梭菌均未检测到二元毒素基因。结论江苏地区不同规模医院的高危科室均存在艰难梭菌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对高危人群的腹泻患者进行艰难梭菌的检测,有利于病情的确诊和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8-2020年昆明地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特征进行分析, 为后续监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2020年云南省4家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388份,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艰难梭菌粪便毒素基因检测, 对结果阳性的粪便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毒素阳性和菌株分离阳性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艰难梭菌阳性与其他病原共感染的情况。结果 388份粪便标本中, 艰难梭菌内参tpi基因阳性标本47份, 总阳性率为12.11%。其中, 非产毒艰难梭菌4份(8.51%), 产毒艰难梭菌43份(91.49%)。47份阳性标本分离得到18株艰难梭菌, 阳性标本的分离率为38.30%。其中tcdA、tcdB、tcdC、tcdR和tcdE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14株。18株艰难梭菌的二元毒素均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的MLST结果共形成10种序列型(ST), 其中ST37型5株(27.78%);ST129、ST3、ST54和ST2型各2株;ST35、ST532、ST48、ST27和ST3...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方法设计艰难梭菌种特异tpi引物和毒力基因tcdA、tcdB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利用已知菌株,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最低检出限。与厌氧培养法、ELISA法比较其检测临床菌株和其毒素分泌的准确性。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7 pg/μ1,特异性为100%。53株厌氧培养法鉴定的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多重PCR方法检测tpi基因均为阳性,其中tcdA+/tcdB+为39株,tcdA-/tcdB-为14株。ELISA法检测毒素A/B显示23株为阳性、30株为阴性。23株ELISA法毒素A/B阳性的艰难梭菌多重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tcdA+/tcdB+。结论多重PCR方法可用于检测毒力型艰难梭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5个城市艰难梭菌携带毒素基因特征,为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中国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和南京5个城市分离自住院患者和环境表面的艰难梭菌,采用多重PCR的试验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tcdA/tcdB/cdtA/cdtB4个毒素基因检测,分析所携带的毒素基因特征。结果中国5个城市共成功复苏出艰难梭菌408株,371株来自患者的艰难梭菌经多重PCR检测,tcdA+,tcdB+基因阳性299株,阳性率为80.59%,tcdA-、tcdB-阳性44株,阳性率为11.86%;37株来自环境的艰难梭菌经多重PCR检测,tcdA-、tcdB-阳性15株,阳性率40.54%;tcdA-、tcdB+阳性9株,阳性率24.32%;中国部分城市的艰难梭菌携带毒素基因以A+B+毒素基因为主,产双性毒素基因占1.08%。结论研究所揭示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特征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尤其是在选择以检测毒素为主的诊断技术时,应考虑不同方法检测毒素基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艰难梭菌培养及毒素检测方法比较,建立艰难梭菌培养联合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检测流程,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852份,采用显色培养法(ChromID~(TM))培养艰难梭菌,阳性菌株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毒素蛋白A/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s A and B,CDAB);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毒素蛋白A/B及阳性菌株,用PCR方法检测其tcdA和(或)tcdB基因进行比较,运用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852例粪便标本经显色培养共分离菌108株,粪便直接酶法A/B毒素蛋白检出率为5.99%(51/852);阳性菌株联合酶法检测A/B毒素蛋白检出率为10.92%(93/852);108株阳性菌株联合PCR方法93株表达tcdA~+tcdB~+;6株表达tcdA~-tcdB~+;9株未表达,为tcdA~-tcdB~-;阳性菌株用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结果93株阳性,15株阴性,且93株阳性经PCR检测基因均表达tcdA~+tcdB~+;以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作为参考方法,培养阳性菌株联合酶法、粪便直接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100%、100%、60%和51.52%、100%、100%、15.79%;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1和0.150。结论显色培养后阳性菌株联合酶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蛋白A/B可以提高艰难梭菌检出率,与PCR毒素基因检测有较好一致性,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分离培养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型,了解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2020年10-12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06例,厌氧培养法分离艰难梭菌菌株,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B毒素基因tcdA、tcdB及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并对分离的艰难梭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产毒艰难梭菌核酸阳性率为8.17%(25/306),>60岁患者感染风险更高(χ2=5.499,P=0.019); 306份标本中分离出17株艰难梭菌,粪便标本荧光PCR检测有25份阳性,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cdA+tcdB+,未检出二元毒素;选取7株艰难梭菌进行MLST分型,分出5个ST型,ST54型(3株)、ST129型(1株)、ST98型(1株)、ST53(1株)和ST631(1株)。结论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低,感染毒素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定植及感染产毒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所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入院的成年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48 h内、入院后每周及发生腹泻时分别采集粪便标本,本研究的主要临床结局是发生艰难梭菌感染(CDI),未发生CDI的患者随访至出院或死亡。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培养及毒素基因检测,对所有的产毒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从41名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产毒艰难梭菌共计50株,其中,30株菌株tcdA及tcdB阳性,占60.00%;17株菌株仅tcdB阳性,占34.00%;3株菌株tcdA、tcdB及cdtA-cdtB均阳性,占6.00%。7名患者发生CDI,CDI发病率为4.35%,其中6名患者在入院时定植产毒艰难梭菌。将分离的50株产毒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共分析出14个ST分型,其中3株二元毒素阳性菌株均为ST5型。研究期间,患者4与患者31、患者13与患者19检测到相同的ST型,且居住过同一病房或床位。结论 本研究未分离到高毒力菌株ST1/RT027型或ST1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检出率,并分析定植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14日开展横断面调查,留取老年医学科78例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并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艰难梭菌定植高危因素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36例,阳性率46.15%,均为无症状携带患者;36株艰难梭菌中有tcdA+/tcdB+基因14株占38.89%,tcdA-/tcdB-基因18株占50.00%,tcdA-/tcdB+基因4株占11.11%;患者年龄、住院日、1个月内鼻饲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其定植高危因素。结论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率高,年龄、住院日、1个月内鼻饲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其定植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苏州市腹泻患儿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腹泻患儿共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看家基因tpi及A/B毒素基因tcdA/tcdB进行艰难梭菌初筛及致病性诊断,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在176例腹泻患儿中初筛艰难梭菌阳性34例,阳性率为19.32%,确诊CDI 22例,感染率12.50%,其中男性占59.09%、女性占40.91%;统计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有无抗菌药物应用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患儿中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艰难梭菌感染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史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时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9月医院120例住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用艰难梭菌选择性培养基CCFA分离培养艰难梭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厌氧菌鉴定试剂盒鉴定;采用酶免夹心与终点荧光检测相结合技术(ELFA),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并分析其毒素特征;将艰难梭菌纯培养出的菌落用多重PCR方法测定艰难梭菌的毒素A、B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结果 120例腹泻患者送检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9株艰难梭菌,艰难梭菌分离率达15.8%;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毒素检出率为52.63%;用多重PCR方法艰难梭菌A、B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4.7%;15例患者送检粪便标本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阳性中,10株分离培养并鉴定出艰难梭菌;105例患者送检粪便标本检测艰难梭菌A、B毒素阴性中,有9例分离培养并鉴定出艰难梭菌。结论利用多重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较传统的免疫学方法敏感性高,能够准确地区分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类型,多重PCR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一步筛选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快速核酸多重检测平台检测宁波地区腹泻患者艰难梭菌(CD)的感染率及致病性(毒素A、B和二元毒素AB的携带状况),探究社区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CA-CDI)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12月因腹泻就诊于宁波11家社区卫生院的门诊患者6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厌氧培养法、核酸多重检测平台快速检测法检测艰难梭菌,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4种抗菌药物药敏检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归纳CA-CDI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646份有效腹泻标本,分离获得CD共42例(6.50%);近4周接受抗感染治疗、近8周接受化疗、4周内使用抑酸药物(PPI)是CA-CDI的相关因素。本地区社区获得性CD普遍携带两种毒素基因,41株为tcdA+/tcdB+/cdtA-,仅有1株为tcdA-/tcdB+/cdtA-。同时发现1株可能引起严重肠道病变的tcdA+/tcdB+/cdtA+的高产毒株。MOKOBIO系统对菌体直接检测法其敏感性为95.24%,特异性100.00%。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呈高度敏感。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敏感率为11.90%,对红霉素敏感占45.24%;且有45.24%对克林霉素高度耐药(MIC128mg/L)、54.76%的菌株对红霉素呈高度耐药(MIC128mg/L)。结论快速核酸多重检测平台(MOKOBIO)直接检测粪便样本敏感性、特异性良好,可提高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率,方便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医院获得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克隆分布及药敏表型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邵逸夫医院医院获得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培养初筛,初筛阳性菌株通过PCR扩增及测序分析16-23SrRNA基因及毒素基因(tcdA及tcdB基因),以明确CD菌种以及是否为产毒菌株;以MLST技术对产毒CD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CD菌株进行药敏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培养CD菌株61株,其中54株为产毒菌株,tcdA及tcdB基因阳性菌株数分别为1株(A+B-)和53株(A-B+),未发现毒素基因双阳性菌株;产毒菌株来源于11个不同ST型别,其中7个ST型别为已知的;各ST型别间亲缘关系较远,ST54型别是最主要流行克隆型别占38.9%(21/54),其次是ST2、ST35和ST37,各占比13.0%(7/54);万古霉素及甲硝唑为敏感性最高的药物,未发现耐药菌株,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6.6%、31.4%和38.8%,克林霉素及夫西地酸耐药率最高均为96.3%。结论毒素表型A-B+的ST54型艰难梭菌为本地区主要流行克隆,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是有效的治疗CDI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临床患者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艰难梭菌带菌及感染状况,分析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高艰难梭菌分离率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收集20例要求做粪便培养的患者标本,采用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对标本进行厌氧培养与分离,并进行耐氧实验,用API 20A生化条进行确证.结果 20例患者经艰难梭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后,8株疑似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和耐氧实验,6株革兰阳性杆菌耐氧实验阳性,再经API 20A鉴定,4株为艰难梭菌,占所有患者的20%;毒素阳性1例,占5%.结论艰难梭菌的感染与某些内科基础性疾病的存在相关;水样的粪便标本更易于培养出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进行艰难梭菌及毒素检测,分析目前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情况,为临床治疗CDI提供实验室支持依据。方法采用GeneXpert仪器检测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及其毒素基因。结果各科室及各年龄段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8例艰难梭菌阳性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占比最高,为35.81%(53/148)。艰难梭菌阳性住院患者中住院时间4周患者占比最高,为41.91%(57/136),不同住院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抗生素使用情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艰难梭菌感染形势较为严峻,临床对腹泻患者需加强艰难梭菌检测,并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CDI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CDI)状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530份腹泻粪便标本,进行厌氧培养、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毒素基因,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CDI组36例∶非CDI组72例)临床病历资料,分析CDI危险因素。结果 530份粪便中检出艰难梭菌(CD)38株(检出率7.2%,38/530),产毒型CD 36株(感染率6.8%,36/530),以tcdA+tcdB+为主(29株,80.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I独立危险因素为有六个月内住院史(OR=5.612,95%CI 1.520~20.720,P=0.010)、患有胃肠道疾病(OR=4.240,95%CI 1.189~15.123,P=0.026)和患有肝胆疾病(OR=6.253,95%CI 1.671~23.405,P=0.006)。结论 为预防CDI,建议临床对具有六个月内住院经历、罹患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独立危险因素患者进行早期识别,以预防艰难梭菌在医院感染及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三甲综合性医院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5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厌氧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艰难梭菌培养阳性的108株菌株进行毒素基因(tcdA、tcd B)的PCR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ICU腹泻患者感染艰难梭菌的影响因素。结果艰难梭菌阳性率为12.68%(108/852),毒素基因tcd A和tcd B均阳性占89.81%(97/108)。多位点序列分型分离出33种ST型,主要为ST54型(17.59%)、ST3型(15.74%)、ST8型(8.33%)、ST2型(7.41%)和ST35型(6.48%),eBURST分析33个ST型无明显的同源性。性别(男性)、年龄和APACHE II评分是ICU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消化内科、ICU、康复科和血液科为检出艰难梭菌感染最多的科室。甲硝唑和万古霉素保持高度敏感,无耐药菌株检出。108例CDI中41例采用非药物治疗,其中好转33例,无效6例,死亡2例。病情较重行药物治疗67例,选择甲硝唑加/不加万古霉素抗CDI治疗,其中好转56例,无效7例,死亡4例。结论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但无高产毒株检出,无证据表明存在艰难梭菌感染的传播和暴发流行,多个科室应列为艰难梭菌感染的感控哨点科室,应规范标本送检,提高送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以毒素基因A/B为靶基因的产毒艰难梭菌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设计艰难梭菌毒素A/B基因的特异引物及探针,建立标准产毒菌株DNA(ng)含量与Ct值的标准曲线.结果 该方法仅对产毒艰难梭菌进行特异性扩增,11种其他常见的致病菌及非产毒艰难梭菌均不能扩增; tcdA和tcdB基因扩增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75、0.9984,检测低限均为2.5×10-3ng.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优点,可用于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胃肠外科病区分离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情况及耐药性,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衢州市中心医院235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选择性厌氧培养及鉴定,并对艰难梭菌阳性标本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E-test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艰难梭菌检出率为8.51%(20/235),其中11株为A-B+型,5株为A+B+型,4株为A-B-型;未检出二元毒素(cdt A、cdt B)。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美罗培南、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度分别为80%、15%、80%和25%。16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的艰难梭菌中,erm B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1.25%(13/16)。结论本院胃肠外科病区流行的艰难梭菌产毒株以A-B+型菌株为主,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严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可作为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的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艰难梭菌A-B+型分离株BJ08和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的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转录及B毒素的表达,为预防和控制中国可能暴发的艰难梭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每隔3 h提取BJ08与US1艰难梭菌和培养上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各时间段两菌株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tcdA、tcdB、tcdC、tcdR、tcdE)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J08和US1各时间段的细胞和培养液上清中B毒素的含量。结果US1的生长速率稍快于BJ08,衰退速率显著快于BJ08(P<0.05);它们都不表达A毒素,但是都检测到tcdA基因的转录,而且tcdA转录没有明显差异。BJ08的tcdB、tcdC和tcdE基因的转录要比US1早3 h。B毒素在两种菌株的胞内和胞外合成或分泌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中国艰难梭菌A-B+型高分离株BJ08与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相比,有相似的毒力表达或更强的基因调控能力,要警惕中国艰难梭菌BJ08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风险科室住院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或定植流行趋势,为艰难梭菌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9月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住院的128例患者肛拭子标本,经厌氧培养,通过VIDAS荧光酶联免疫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并对艰难梭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22例,阳性率17.19%;22株艰难梭菌中有21株为A/B毒素表型呈阳性,占95.45%,1株未检出A/B毒素;22例艰难梭菌培养阳性患者均为无症状携带者,其中90.91%的患者近期使用过抗菌药物。结论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的产毒艰难梭菌检出率较高,应注重该类患者的艰难梭菌监测和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