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以往通常只对低血钾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相关筛查.近期研究表明原醛症患者中仅25%可见低血钾表现,目前新发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患者的发生率可达10% ~ 15%.本文就原醛症的诊断与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代谢综合征在原醛症患者中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醛固酮对代谢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62例原醛症患者和60例年龄和体质指数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原醛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且在代谢综合征中除高血压和肥胖外、血脂异常和糖调节异常的患病率也高于对照组.2.相关分析显示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与体质指数、腰围、血钾及尿钾水平明显负相关,立位醛同酮水平与体质指数显著负相关,醛同酮/肾素比值与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门胆固醇水平明显负相关.结论 1.原醛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其血糖和血脂异常表现尤其突出;2.醛固酮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与肾素活性有关,血浆醛周酮/肾素比值较血浆醛固酮水平能更好反映醛固酬对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导致以高血压、低血浆肾素活性(PRA)、高醛固酮血症和低钾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之一。原醛最常见的病因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上腺腺瘤,分别占65%和3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原发性高血压代谢异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代谢异常.方法 入选已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220例(男117例,女103例)与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相匹配的同期住院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记录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在两组间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两组代谢异常特点比较.结果 (1)原醛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同期住院EH组(47.3%对31.5%,P=0.009).(2)原醛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显著高于EH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150.67±15.45)mm Hg对(145.69±17.13)mm Hg,P=0.042;24 h平均舒张压(93.03±10.51)mm Hg对(85.83±14.44)mm Hg,P=0.037],且原醛组以2、3级高血压为主.(3)原醛患者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显著高于EH患者[86.8%(191/220)对78.5%(157/200),P=0.024;胰岛素抵抗指数42.42±16.11对49.58±22.43,P=0.008].结论 原醛以腹型肥胖、中重度高血压及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直接导致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EH患者.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原醛)近十余年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由过去占高血压发病率大约1%上升到10%,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更高达17~23%,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已证实醛固酮为独立于血压水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更是肾脏中、小动脉受损及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6.4年随访原醛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情况,发现原醛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较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严重。本文就原醛的醛固酮引起肾脏损伤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警惕漏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杂志》2004,12(3):187-187
原醛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低肾素、血浆与尿中醛固酮增高。最常见的是:①单侧肾上腺产生醛固酮腺瘤(ADA);②双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过去诊断ADA占70%~80%,IHA只占20%~30%,由于生化检查的进步,现在IHA反而占多数。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对原醛的研究发展迅猛,有不少见解推翻了过去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测序等技术的应用,原醛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驱动醛固酮合成的基因胚系和体系突变是导致原醛发病的主要机制,尤其在醛固酮腺瘤、特醛症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原醛不是少见病,多数报道原醛占高血压患的5%-15%。低血钾不是原醛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诊的原醛患中,低血钾发生率仅为9%-37%。澳大利亚Princess Alexandra医院高血压科自1991年起对所有高血压就诊患进行ARR测定,使原醛的检出率提高了10倍,肾上腺腺瘤手术数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9.
自1955年Conn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1957年上海瑞金医院诊断了我国首例原醛患者,1957—1985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的原醛患病率为2%。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普遍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发现原醛不是少见病。在我科住院患者中,原醛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本院诊治的216例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该人群中MS的患病情况。结果 (1)原醛症患者的MS患病率为47.69%;在MS各组分中,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糖调节受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血症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依次为51.13%、22.52%、19.62%、3.82%和2.94%,中重度高血压为91.87%。(2)在MS各组分中(除高血压外),位于前3位的组合依次为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超重或肥胖+低HDL-C血症以及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35.19%、15.74%和11.57%。(3)随着血醛固酮水平的升高,超重或肥胖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逐渐增高;高TG血症、低HDL-C血症以及MS检出率在醛固酮最高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4)原醛症患者中MS患病率维吾尔族(64.0%)高于汉族(45.3%),哈萨克族(42.9%)则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醛症患者MS患病率高,MS及其组分患病率随醛固酮水平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3):270-270
常伴有低血钾症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被认为是一个少见病。广泛筛查高血压患者发现正常血钾的原醛发生率增加。许多研究报道原醛低血钾症的发生率,相反,低血钾症患者中原醛的发生率并不明确。在该回顾性观察研究,研究者探讨了高血压患者中低钾的发生率以及低血钾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应重视从高血压人群中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一组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但不受钠负荷调节的疾病,是临床可控制或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因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而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可产生心、脑、肾血管损害,高血压,钠潴留、排钾增多而导致低钾血症.原醛症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遗传缺陷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的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 检测180例原醛症(PA)及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的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醛固酮、血、尿电解质、基础及激发血浆肾素活性,这些指标的结果与58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对照组,C)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筛查,PA、EH及C3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40.6%(73/180)、13.8%(4/29)及13.8%(8/58).(2)原醛症组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如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其余两组,腰围、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3)PA、EH及C3组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患病率比较以高血压最常见(分别为99.4%、100.0%、48.3%),高甘油三酯血症(分别为37.2%、24.1%、22.4%)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分别为37.8%、20.7%、22.4%)次之,腹型肥胖(分别为26.7%、17.2%、15.5%)及高血糖(分别为25.6%、10.3%、12.1%)最低.(4)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的原醛症患者的血、尿醛固酮,PRA基础、激发值及血钾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4,12(3):187-187
原醛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低肾素、血浆与尿中醛固酮增高.最常见的是:①单侧肾上腺产生醛固酮腺瘤(ADA);②双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过去诊断ADA占70%~80%,IHA只占20%~30%,由于生化检查的进步,现在IHA反而占多数.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对原醛的研究发展迅猛,有不少见解推翻了过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占高血压患者的5%~10%.与具有相似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更易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房颤,且心血管损害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加,因而此类高血压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低肾素和高醛固酮血症为特征,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是筛查原醛症的可靠指标.而口服高钠负荷试验、生理盐水试验、氟氯可的松抑制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中的任何一项均可作为ARR阳性患者的确诊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AVS)是原醛症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由肾上腺球状带细胞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引起的以高血压、高醛固酮血症、低血浆肾素活性、伴或不伴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检出率约为10%[1]。原醛患者与同等血压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相比,其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2],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使用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近7年来57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醛固酮瘤2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9例],检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及血、尿醛固酮,将结果与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再通过肾上腺CT、体位激发试验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醛症患者分型并随访.结果 (1)醛固酮瘤患者血压及血、尿醛固酮较特醛症患者高,血钾及血浆肾素活性则低,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临床及生化改变介于两者之间.肾上腺CT检查在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符合率为醛固酮瘤86.4%,特醛症73.1%,原发性肾上腺增生22.2%;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86.4%、80.8%和77.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符合率分别为95.5%、92.3%及100.0%.(2)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随访血醛固酮均下降,血压恢复正常者分别为22.7%及44.9%,血钾恢复正常者为83.3%及100.0%,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各项测值无明显变化,另有33.3%诊断时血钾正常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低血钾.结论 原醛症的分型诊断需依靠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临床及生化测值均得以明显改善,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 ARR 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计算 ARR。对比值大于25(ng/dl 比ng·ml~(-1)·h~(-1))的126例疑诊为原醛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 CT 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用抗醛固酮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占14%(126/902),肾上腺 CT 见54例单侧或双侧增生和25例腺瘤;原醛合并低血钾占39%(49/126);25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有效率100%,其中48%(12/25)能达到治愈;用螺内酯治疗有效率为89%(48/54),单药控制率为24%(13/54)。结论中国人原醛占高血压10%以上,ARR 应作为高血压尤其是重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ARR 在原醛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原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典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有学者推测高达20%的高血压可能为原醛。我国是高血压大国,保守估计高血压人群在1亿人以上,但原醛在我国的发现率仍很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于原醛的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