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应用桡动脉 (RA)和乳内动脉 (IMA)对 32例冠心病病人实施了全动脉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无手术死亡 ,早期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 全组中男 19例 ,女 13例。年龄 44~ 5 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3例 ,稳定型心绞痛 9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 14例 ,脑血管栓塞史 2例 ,急性心肌梗死史 1例。合并高血压 15例 ,2型糖尿病 5例 ,高血脂症 4例。心功能(NYHA)II级 2 5例 ,III级 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血管病变 2 7例 ,2支血管病变 5例 ,左前降支 (LAD)病变 31例次 ,回旋支 (Cx)病…  相似文献   

2.
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使用双侧乳内动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材料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4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的方法、适应证和乳内动脉的选择应用。结果:共完成83个乳内动脉吻合,同时使用桡动脉吻合56个,平均每例患者接受血管移植3.3根(2-6根)。术后合并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本组死亡4例,其中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2例,肠穿孔1例,下肢缺血性坏死和败血症1例。随访12-60个月,除1例心绞痛复发外,其他患者均无症状存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使用双侧乳内动脉呈较用大隐静脉做CABG稍复杂,但仍可在适当的病例广泛采用,包括较危重的冠心病、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乳内动脉所具有的解剖特性能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性,极低的再狭窄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为常用的旁路材料多为自体大隐静脉(SV),但远期效果不满意,而乳内动脉(IMA)作为旁路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明显优于静脉。我院近2年来采用IMA联合SV行CABG9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35~56岁,平均年龄49.3岁。均有心绞痛发作,按CCSS分级,心绞痛Ⅱ级1例,Ⅲ级和Ⅳ级各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有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1例,双…  相似文献   

4.
旁路血管的选择一直是冠状动脉外科领域的热点。动脉旁路血管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远期通畅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胸廓内动脉是"金标准"旁路血管。多支动脉和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 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国内外学者大力提倡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我国的冠状动脉外科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 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骨骼化乳内动脉(skeletonize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39例患者均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施行CABG;应用骨骼化方法采集左乳内动脉,并与前降支吻合。结果远端吻合口数3.6±1.7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死亡2例,死亡率1.4%(2/139),1例死于脑卒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5.8%(8/139),其中肺部感染3例,切口皮下感染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均通过抗感染、换药、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措施治愈。生存患者随访2~34个月(20.6±5.9个月),随访率80.3%(110/137);所有患者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级(NYHA)。结论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277例接受CABG的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33例)在术中分离乳内动脉的过程中,仅使用剪刀和钛夹来分离乳内动脉,即不附带任何周围组织的skeleton取材法游离一侧或两侧乳内动脉,其中21例糖尿病患者取用双侧乳内动脉;并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结果。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5例,体外循环CABG272例。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60~217min,平均9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160min,平均53.3min。手术死亡率2.2%(6/277)。手术中见乳内动脉桥质量良好,动脉桥血流量满意;术后移植血管通畅,心绞痛症状消失。取用双侧乳内动脉和糖尿病患者亦未出现更高的胸骨感染率。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乳内动脉血管桥通畅。结论 乳内动脉skeleton取材法有良好的血管桥通畅率,对患者胸骨创伤较小,对糖尿病患者取用双侧乳内动脉不再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satellite ganglion block, SGB)在心脏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文章综述了近年来SG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中的运用, 主要总结SGB对血管痉挛、心率变异、应激反应、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等的影响。SGB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胸廓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1991年施行胸廓内动脉搭桥术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54~79岁。共搭桥100根,平均每个病人搭桥2.63根。包括大隐静脉桥59根,胸廓内动脉桥41根;其中左胸廓内动脉37根,右胸廓内动脉4根。双侧胸廓内动脉搭桥3例,游离胸廓内动脉1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2min,体外循环转流87min。术后1例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仪,4例应用正性血管药物,1例行剖胸止血术。全部病人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前 ,大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手术后临床随访资料表明 ,用左乳内动脉 (LIMA)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搭桥 ,在桥的远期通畅率、减少心脏缺血事件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大隐静脉桥 (SVG) 〔1,2〕,且罕有粥样硬化改变〔3〕。据此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对 35例冠心病病人同时使用LIMA和游离右乳内动脉 (FRIMA)进行CABG术 ,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中男 33例 ,女 2例。年龄 41~ 6 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6例 ,有心肌梗死史者 9例 ,糖尿病史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技术在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CPB)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吸附炎性细胞因子, 从而降低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CPB-AKI)发生率, 改善预后。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的6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使用血液灌流技术的患者为血液灌流(HP)组, 不使用HA380的患者为对照组,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56例患者(HP组30, 对照组26)。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比较两组AKI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30天生存结局。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 应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作图。结果 HP组TNF-α在术后0、6、24 h均低于对照组[(1.98±0.96) pg/ml比(3.10±1.52) pg/ml, t=-3.261, 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 426例择期OPCABG患者病历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COPD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术前最近1次的经胸超声左室射血分数、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血清肌酐测量值;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自体血、失血量、尿量等液体出入量;术中低血压、围术期血糖最大差值(MGD)、术后48 h和7 d内血清肌酐浓度。依据KDIGO标准定义术后AKI, 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2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分析1 203例, OPCABG后AKI发生率为2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与术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模式状态的关系, 探讨FF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 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 其中男59例, 女27例;年龄42~77岁, 平均(58±12)岁。术前评估左前降支动脉的FFR值, 根据术前FFR值将患者分为重度缺血组(FFR<0.75)、临界组(0.75≤FFR<0.80)和轻度缺血组(FFR≥0.80)。术中使用瞬时流量测定仪评估胸廓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动脉的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状态。结果重度缺血组、临界组和轻度缺血组患者的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1.24±5.71)ml/min、(18.25±7.72)ml/min和(16.47±7.83)ml/min, 搏动指数分别为2.58±0.96、3.14±1.19和3.53±1.34, 舒张期充盈比例分别为0.63±0.10、0.55±0.11和0.53±0.11, 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分别为2例(3.6%)、3例(18.8%)、3例(20.0%)。三组间的移植血管流量(P=0.027)、搏动指数(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水囊封堵法与Heartstring对合并钙化升主动脉行近端吻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经术前胸部CT平扫及术中触诊, 明确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患者46例, 其中男40例, 女6例;年龄53~73岁, 平均(65.2±5.1)岁;根据近端吻合的方式, 将患者分为水囊封堵法组(19例)和Heartstring组(27例)。统计两组术后卒中发生率, 对比两种方法预防术后卒中的效果。通过术中检测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主干血流量及搏动指数, 术后48 h内观察心电图、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 以及术后3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A, 比较两种方法用于近端吻合的疗效。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4~13天出院。围手术期无卒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放置IABP后均好转。Heartstring组术后1例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放置IABP后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A, 两组均未发生近端吻合口狭窄。结论水囊封堵法和H...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能否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改善桥血管流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接受OPCABG择期手术的患者, 根据术前是否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eft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group, LSGB)分为LSGB组和对照组(C组), 每组60例。LSG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LSGB, C组患者未接受LSGB;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西地兰、艾司洛尔等抗心律失常情况及桥血管的流量, 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B组比较, C组术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肝移植的早期与中长期疗效, 提出临床应用优化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树兰(杭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家医学中心1 53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随访资料。此观察性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受者, 以减少受者基线水平的选择偏移, 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是否使用脂肪变性供肝分成脂肪变性供肝组(243例)和非脂肪变性供肝组(1 292例), 进行倾向性评分1∶1匹配研究, 对比分析两组肝移植受者的早期和中长期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确立影响移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术前合并基础代谢病的情况, 将接受脂肪变性供肝受者分为3个亚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 kg/m2且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21例、BMI<25 kg/m2且没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130例和其他92例。基于受者和供肝的不同特征, 开展脂肪变性供肝受者不同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其中男168例, 女40例;年龄40~72岁, 平均(55.40±2.80)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 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观察组(104例, 术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术后连续7天监测患者心电图, 记录POAF发生情况, 包括房颤(AF)持续时间、AF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A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每次AF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左心房内径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恢复至治疗前, 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高于治疗前,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CE+OPCABG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0例, 女34例;年龄39~78岁, 平均(62.6±7.2)岁。根据术后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81例, 低分子肝素组),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73例, 替格瑞洛组)。收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无输血、48h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5~13天出院。启动抗凝治疗后, 低分子肝素组、替格瑞洛组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88.3±14.6)g/L和(89.5±11.6)g/L(P>0.05);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分别有8例和5例(P>0.05), 给予输血治疗;术后48 h内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850.55(410.63, 1 662.63)pg/ml和1 184.60(667.50, 3 169.63)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克服大陷静脉长期通畅率不佳的问题,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寻求多动脉材料做旁路移植术。方法 从1994年10月 ̄2000年4月,45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使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妈材,减少损伤及应用钙拮抗剂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 共取乳内动脉448根,桡动脉219根,平均移植血管3.2支,死亡8例,死亡率1.8%。结论 使用动脉材料做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的远期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结肠并发症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的403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3例, 女性130例, 年龄(49.4±15.4)岁(范围:18~90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99例,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10例, 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94例。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治。根据患者有无结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结肠并发症组和无结肠并发症组。结肠并发症组患者采取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保持引流管通畅、末端回肠造瘘等方式进行治疗。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匹配。分别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3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中, 出现结肠并发症53例, 包括结肠漏23例, 结肠梗阻15例, 结肠出血21例。PSM后, 两组各有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和入院时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P值均>0.05);临床转归方面, 与无结肠并发症组相比, 结肠并发症组患者接受微创干预的比例[88.7%(47/53)比69.8%(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骨骼化左乳内动脉(LIMA)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2例,其中男77例、女45例,年龄41~76(62.8±10.5)岁。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60例,使用骨骼化LIMA;B组,62例,使用带蒂LIMA,LIMA均吻合到前降支上。结果术中获取LIMA过程中,A、B组各有1例失败而改为大隐静脉移植,被排除在外。术后A组和B组的其余病例分别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2例(3.4%)和3例(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各死亡1例,死亡率分别为1.7%和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纵隔感染,B组有1例纵隔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游离LIMA时间长于B组[(30.7±7.2)min vs(17.2±5.6)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CT显示A、B两组LIMA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6.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合适的技术获取骨骼化LIMA作为血管材料进行CABG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