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肠道菌群是生活在人体消化道的所有细菌的总和,其种类超过1 000余种,数量从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到结肠依次递增,总数量约为1014个,数量远远多于人体自身的细胞[1-2]。肠道菌群作为机体的一部分,其与机体的状态息息相关,受到宿主年龄、饮食习惯、基因、药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3-6]。  相似文献   

2.
<正>水是人体所需,万物之本,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连[1],日常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2]。饮用水污染会引起介水传染病和化学性污染中毒,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与饮用不卫生的水有关[3],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由饮用不洁饮用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更是尤为突出。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是预防疾病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4]。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婴幼儿湿疹的防治进展,为其后续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分析近10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综述肠道菌群与湿疹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补充对婴幼儿湿疹的防治作用。结果 婴幼儿湿疹与肠道微生态和黏膜免疫应答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致敏原易感有关。肠道微生态制剂补通过补充益生菌和/或益生元,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和宿主免疫平衡,修复微生物屏障,是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湿疹的重要途径。结论 婴幼儿湿疹与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有关,补充微生态制剂是其防治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蔡粤梅 《自我保健》2009,(11):29-29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家提出了“肠道年龄”的新概念。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势力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并可作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通过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程度,人们可判断肠道是否有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基本民生问题,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由大肠埃希菌[1]、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溶血性链球菌[3]、蜡样芽胞杆菌[4]等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却时有发生,由微生物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占比也在逐年升高[5],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有别于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不可复检性[6]。因此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显得尤为重要。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和致病菌等项目,检测流程大致可分为样品处理、增菌、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2013-2016年,国务院在不断推动职业资格取消事项的同时,逐步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研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 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1]将“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2017 年国务院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2],2019 年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3],对全民健康提出要求和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体表和体腔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定植在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与其生存的微环境共同构成人体微生态系统。而微生态学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认为微生态等同于一个重要的人体器官,影响着人体免疫、代谢、发育、营养等方方面面,尤其在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上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然而目前在职业健康领域微生态学的研究却较少,故通过对比汽油职业暴露人群与非汽油暴露人群咽部菌群特点,寻找汽油职业暴露对咽部微生态的内在联系,为职业人群咽炎防治提供一定的微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健康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紊乱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可能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相关。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在肠道中代谢,通过肠道微生物进行转化进而被人体吸收。研究显示,槲皮素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屏障结构与功能,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慢性疾病的防治。本文对近年来槲皮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槲皮素、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提供思路。[营养学报,2023,45(1):98-103]  相似文献   

9.
<正>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最早由俄国科学家Metchnikoff于1907年提出,当时认为食物影响肠道微生物,能够使有益菌增加,取代有害菌。直到1989年,英国科学家Roy Fuller才给出了益生菌的定义:一种活的微生物补充剂,摄入后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发挥有益于宿主的作用[1]。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微生物组学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肠道菌群与呼吸道微生态之间有关联。呼吸道菌群是决定呼吸道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健康和疾病人体呼吸道微生态环境及菌群的构成有差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的差异及呼吸道、肠道微生态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与婴儿食物过敏的关系,为微生物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提供新方向。方法 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规律产检的健康孕妇与其分娩的新生儿建立母婴队列,其中有135对母婴符合入排标准并规律随访,根据婴儿1岁以内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分为食物过敏(FA)组24对和健康对照(HC)组44对。收集母亲分娩前2周内的粪便标本以及婴儿生后5个不同时间点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 FA组和HC组相比,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较FA组母亲晚期肠道菌群中霍尔德曼菌属(Z=-2.103,P=0.035)相对丰度升高,而梭菌属ⅪⅤa群(Z=-2.483,P=0.013)、梭菌属Ⅳ群(Z=-2.154,P=0.031)、乳球菌属(Z=-2.147,P=0.032)和细小单胞菌属(Z=-2.377,P=0.017)相对丰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的主要菌属和差异菌属在婴儿肠道菌群中,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中的霍尔德曼菌属相对丰度水平为子代婴儿食物过敏的潜在预测指标,且与子代婴儿肠道菌群中该菌的相对丰度水平无关。母体肠道菌群对后代食物过敏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由肠道菌群及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所组成,该系统的平衡对维持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找到一个能全面地评价肠道微生态状况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目前已报道的对于肠道菌群、肠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肠道免疫指标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以及演替至2~3岁,其成熟度接近成年人水平,与此同步的是免疫系统也随之逐渐成熟。肠道菌群通过3个方面发挥对健康有益的作用:1)合成作用,合成维生素/辅酶因子、生物活性信号分子如胺类和多聚合物等;2)分解代谢/生物转化,对摄入不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多糖或纤维素以及药物等物质进行分解代谢或生物转化;3)宿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的信息交流,触发宿主肠上皮细胞功能改变以及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理,微生态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治疗,采用细菌DNA PCR分析定量肠道细菌量,检测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术后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微生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升高,微生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E呈显著倒置,对照组倒置更为显著(P值<0.05);术后60天,微生态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量及B/E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显著低于术前(P值<0.05).术后1天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显著升高(P值<0.05),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均回落,微生态组回落较对照组显著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物不耐受对银屑病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病情的影响。方法: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成功建立20只银屑病小鼠模型,采集小鼠血清并检测其食物不耐受检测IgG抗体,共筛选出10只银屑病且IgG抗体>50 U/ml的小鼠作为阳性组,其余10只银屑病小鼠作为阴性组,并纳入10只正常健康小鼠为对照组,各组小鼠均标准饲养14 d。结果:标准饲养3、7、14 d时阴性组和阳性组小鼠的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阳性组低于阴性组,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ASI评分均高于阴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标准饲养14 d时阳性组小鼠的肠道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均低于阴性组和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阴性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门水平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标准饲养14 d时阳性组小鼠的肠道O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强化四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结核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青岛市某医院10名强化四周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 的V3~V4区特定序列,用Illumina HiSeq 平台测序。对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聚类和物种注释;通过Alpha多样性反映单个样品物种丰度及物种多样性;通过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观察两组之间菌群结构的差异程度;通过比较门和属水平各细菌的相对丰度来描述菌群结构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找出两组的差异菌。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 结果 四周抗结核治疗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指数和Ace指数分别为(140.13±34.73)和(145.18±30.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56±37.12)和(197.62±31.76)(分别U=13.000,P=0.004;U=11.000,P=0.002);抗结核治疗组的Shannon指数为(2.31±0.57),与对照组(2.89±0.46)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U=30.000,P=0.143)。基于binary jaccard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抗结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毛螺菌科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6.4% vs. 72.4%, χ2=5.491,P=0.019;72.4% vs. 43.1%, χ2=5.851,P=0.016);而拟杆菌门、拟杆菌属的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9.0% vs. 18.8%, χ2=4.166,P=0.041;31.4% vs. 10.3%, χ2=7.406,P=0.007)。 结论 强化四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道毛螺旋菌科等丰度减少,拟杆菌属等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陕西省婴幼儿冬春季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年龄分层,抽取数量相当的腹泻患儿和健康婴幼儿,采集粪便样本同时收集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喂养及腹泻患病相关信息。采用二代测序的技术检测样本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结果 城市户口(Z=4.57,P<0.001),顺产(Z=2.75,P=0.01),母亲文化程度更高(Z=1.72,P=0.04)及母亲工作类型属于脑力劳动型(Z=2.74,P=0.01)婴幼儿的粪便微生物定植抗力更强。腹泻组婴幼儿的B/E值为0.13±0.27,肠道菌群定植抗力要强于正常对照组婴幼儿(F=5.419,P=0.022);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强(F=2.357,P=0.076);辅食模式为“添加肉类辅食不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组的B/E值为0.374±0.532,定植抗力较强(F=5.976,P=0.001)。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消化道定植抗力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母亲文化程度,提倡正常顺产,普及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模式可以改善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20.
<正>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是一种常发生于女性外阴、阴道区[1-4]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但在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其他部位(尿道[5]、膀胱后周间隙[6]、腹膜后间隙[7]、盆腔[8]、宫颈[9,10]、子宫肌层[11]、输卵管[12,13]、阔韧带[14,15])以及男性的腹股沟-阴囊区[16]也偶有病例报道。发生于子宫内膜的AMF极其罕见。现就近来我院收治的一例术前被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发生于子宫内膜的AMF病例,结合临床病理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加强对此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