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多个半夏种植基地在2020年夏季发现严重的白绢病病害,导致植株叶片黄化枯萎,块茎腐烂。为明确半夏白绢病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的防控药剂,该研究按照科赫法则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并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板和活体2种药剂筛选方法确定最有效的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半夏白绢病病原菌菌丝体为白色羽毛状,菌丝层上可产生大量白色至黑褐色菌核。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基于LSU、TEF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8;菌核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为7~9。平板药剂筛选中对白绢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氟硅唑,三者EC均小于5 mg·L^(-1);活体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具有较好杀菌效果的杀菌剂为噁霉灵和苯醚甲环唑,综合筛选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防治半夏白绢病的主推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控紫菀白绢病,明确引起该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合适防控药剂,该研究采集紫菀典型白绢病症状的植株和土壤表面菌核,分离纯化后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平板抑制法测定12种杀菌剂对其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紫菀白绢病的典型症状为茎基部最先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并向上蔓延,后期在发病部位长满白色菌丝,且周边附着大量白色至黄褐色菌核。分离纯化后共获得性状一致的15株菌株,结合形态学鉴定、基于ITS、TEF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根据科赫法则开展致病性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病原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生长pH为5~8,全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室内药剂初步筛选发现,4种化学杀菌剂(汰腐净、噁霉灵、氟硅唑和石硫合剂)、2种植物源杀菌剂(乙蒜素和大蒜油)、1种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梯度抑菌实验结果发现枯草芽孢杆菌、氟硅唑和乙蒜素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此外,活体药剂筛选实验显示乙蒜素可作为防治紫菀白绢病的主推药剂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NJ13及与化学药剂混配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毒力及其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孙云沛法测定分析了菌株NJ13及与化学药剂混配对人参根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及共毒系数;并采用混合培养法、对峙培养法及显微观察分别测定了菌株NJ13对病原菌产孢量、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量、菌丝形态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与4种化学杀菌剂相比,菌株NJ13对人参根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0. 071 mg·L~(-1);菌株NJ13分别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在配比为1∶4~4∶1对病原菌抑菌效果均具有增效作用,抑菌最佳配比皆为1∶1,共毒系数分别为848. 70,859. 73。菌株NJ13对人参根腐病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9,(5)
目的:明确引起栀子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高效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11种常用抑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结果:从采集的栀子煤污病典型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显微观察并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致病菌为隔孢从壳菌Glomerella septospora;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43%戊唑醇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确定栀子煤污病致病菌为隔孢从壳菌,高效抑菌剂为43%戊唑醇、70%甲基硫菌灵、60%苯醚甲环唑和80%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5.
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虎杖种植基地调查发现虎杖叶斑病发生,为明确其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病规律,该研究根据科赫法则对虎杖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病原菌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合适的防控药物。结果表明,从虎杖染病叶片上分离出的病菌经分离筛选、形态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大黄茎点霉Phoma rhei。其菌落形态、显微特征与Ph.rhei基本一致;且rDNA-ITS、TEF基因序列与Ph.rhei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96%、99.43%。病原菌Ph.rhei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5℃,pH为7~10时生长状况较好,全黑暗或全光照的环境更适合该病原菌生长;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250 g·L^(-1)丙环唑、33.5%喹啉铜对该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EC_(50)分别为57.54、59.58、88.69μg·mL^(-1),丁子香酚为植物源杀菌剂,可作为绿色环保杀菌剂作用于虎杖叶斑病防治中。该研究首次报道虎杖叶斑病病原菌为大黄茎点霉Ph.rhei,对该致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为生产上虎杖叶斑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人参黑斑菌、人参锈腐菌等人参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为人参病害生防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人参栽培土壤和菌剂产品中分离菌株;以人参致病菌为靶标,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拮抗菌;分别采用16S r DNA和28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人参栽培土壤中分离到66株菌,其中菌株X对人参致病菌表现较好抑菌活性;从商品化菌剂中分离出17株菌,其中菌株QM、BM2、HZ3、GG、HC和DD对人参致病菌表现较好抑菌活性。经鉴定,菌株X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QM、BM2和HZ3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GG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HC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DD为平展木霉(T.effusum)。结论:筛选出的7株拮抗菌对多种人参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菌株X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与菌株QM、BM2、HZ3、GG、HC和DD对应的商品化菌剂可用于人参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射干叶斑病在射干栽培产区多有发生,常始发于5月—6月,于开花期(7月—9月)快速蔓延,对该药材产量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射干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分离纯化、鉴定出2种链格孢属致病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6种不同化学杀菌剂、1种植物源杀菌剂、3种微生物源杀菌剂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有2种病原菌可导致射干叶斑病,分别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及交链格孢菌A.alternata。病原菌显微特征显示A.tenuissima产孢表型为分生孢子形成不分枝或少分枝长链,而A.alternata分生孢子则常形成树枝状分枝短链。A.tenuissima及A.alternata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2种病原菌均在pH偏碱性环境中生长较好;经室内杀菌剂筛选实验可知,化学杀菌剂40%氟硅唑对2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中A.tenuissima、A.alternata的EC50分别为12.42、12.78 mg·L-1。该研究结果为射干叶斑病后续理论研究及田间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湖北省潜江市半夏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杀菌剂,为半夏软腐病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离体植物组织接种测定其致病力和致病谱,采用抑菌圈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通过离体叶片和块茎验证其对半夏软腐病的防效。分别基于16S rDNA、dnaX基因和rec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致病菌与模式菌株Dickeya fangzhongdai JS5属于同一分支,同时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致病菌与D.fangzhongdai无差异性,证明该致病菌是D.fangzhongdai;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致病菌24 h可明显侵染叶片,3 d可明显侵染块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四霉素、5%大蒜素、80%乙蒜素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EC_(50)均小于50 mg·L^(-1);离体组织防效表明,5%大蒜素的防效最好,其次为0.3%四霉素、10%中生·寡糖素,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因此,5%大蒜素可作为半夏软腐病防治的优选药剂,0.3%四霉素、10%中生·寡糖素作为交替药剂使用,为半夏软腐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和牛津杯法对被筛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评价,并测定了抑菌效果显著且稳定性良好菌株的促生性能,结果显示:菌株G10的活体和发酵液均表现出了明显且稳定的抑菌效果;同时,还具有溶磷能力、固氮能力、淀粉酶活性、产IAA和产HCN等5项促生长特性。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及BBL CrystalTM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均表明:菌株G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综上,枯草芽孢杆菌G1 0具备了多功能菌株的基本特征,是开发黄芪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有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蜂胶对6种常见皮肤致病菌苏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6种受试菌株分别接种到不同的板上,每块板设置4种不同的浓度及对照组,12 h后观察蜂胶对各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评价蜂胶对各致病菌的敏感程度及抑菌活性。[结果]不同浓度下,蜂胶对同一种受试菌株的敏感程度不同,抑菌圈大小不同;随着浓度的减小,抑菌圈逐渐减小,抑菌活性减弱。在同一浓度下,蜂胶浓度为10%-20%时,蜂胶对各受试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蜂胶对各受试菌株抑菌的强弱顺序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杆菌>藤黄微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论]蜂胶对6种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苏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为作为外用药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对白术白绢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工作中发现蚕沙发酵肥能有效缓解白术的连作障碍,并从发酵肥中筛选到4株可能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益生菌。为进一步探讨蚕沙有机肥缓解杭白术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从致病白术根际分离并培养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荧光性假单胞菌(Psdeuomnoda fluoerncnet)、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sh)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izutaii)4种菌与齐整小核菌进行拮抗,并通过盆栽实验验证。对峙实验结果表明,黄杆菌对齐整小核菌的抑菌率为43.6%;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为67.6%;荧光性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52.5%,而类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为12.4%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说明黄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性假单胞菌能够有效拮抗白绢病病菌,而类芽孢杆菌效果不佳。在致病白术土壤中添加这3种有效益生菌,也能够有效提高白术存活率,而且存活率随着益生菌浓度增加而增加,高浓度(2×108CFU/m L)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明显,达到100%,另外2种益生菌均为80%。结论:从蚕沙发酵肥中筛选出的3种益生菌均能抑制白绢病病原菌的生长,且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最好,可提高病株的存活率及改善病株生长,提示可以用于生物菌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大别山区射干、鸢尾、蝴蝶花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文根据柯赫法则对鸢尾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化学杀菌剂、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5种微生物菌剂对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射干、鸢尾、蝴蝶花感病植株分离得到的SG-Q,YW-Q,HDH-Q菌株通过形态鉴定,18S rDNA,rDNA-ITS以及TEF序列分子鉴定均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通过田间调查及回接实验表明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田间发病率是射干>蝴蝶花>鸢尾,菌株致病力强弱则是SG-Q>YW-Q>HDH-Q。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白绢病菌菌株SG-Q适宜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9种化学杀菌剂中29%石硫合剂和10%氟硅唑对病原菌SG-Q菌丝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种植物源杀菌剂1%蛇床子素、20%丁子香酚、0.5%小檗碱均对SG-Q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可使该菌菌丝形态发生变化;5种微生物菌剂中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SG-Q菌丝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竹根腐病防治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筛选玉竹栽培根腐病害防控有效药剂,避免盲目用药。方法:通过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通过实验室测试13种杀菌剂对玉竹根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杀菌剂并测定EC_(50)值;使用筛选出的杀菌剂浸种处理玉竹种苗,在连作地块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杀菌剂中筛选出5种杀菌剂的抑菌率大于80%,并测定其抑制中浓度EC_(5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玉竹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出了玉竹栽培根腐病防治杀菌剂,在玉竹栽培生产中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腐病是严重危害黄芪产业化生产的一类土传病害。该文以山西省黄芪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Fusarium solani和F. acuminatum为靶标,筛选具有良好抑菌防病效果的生防芽孢杆菌,并测定其对黄芪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期为生防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平皿对峙拮抗、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菌丝生长抑制、以及离体防病效果测定的方法,对分离自黄芪根围土壤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多重筛选,并对获得的目标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鉴定,同时采用DGGE技术分析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SXKF16-1抑菌效果显著,其无菌发酵滤液对F. solani,F. acuminatum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 90±1. 18),(25. 86±1. 85) mm,且持效性良好;离体防病试验中,F. solani,F. acuminatum侵染后保护性处理和治疗性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是(37. 50±8. 58),(41. 67±4. 90)和(25. 00±8. 33),(38. 89±9. 62),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 05)。该菌株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发酵液施入土壤后,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B. atrophaeus SXKF16-1能够有效拮抗根腐病病原菌,并且提高黄芪根围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具有开发为专用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6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6种常见菌抑菌性好的溶剂和菌株。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ASE)和6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裸花紫珠叶进行提取,对6种常见菌进行定性的牛津杯法抑菌实验;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种菌进行定量的微孔板刃天青法筛选实验,测定5种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测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除了水提药液,其他5种对不同的菌有不同的抑菌圈,但乙醇和正丁醇段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圈;在相同作用条件下,相比其他3种提取药液,乙醇和正丁醇有较低的的抑菌浓度,分别为0.022g·ml-1和0.033g·ml-1,但正丁醇比乙醇有较高的抑菌性和毒性。结论最终可筛选乙醇作为裸花紫珠叶的提取剂,且可以得出提取液药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云南地区的滇重楼病害进行调查,明确滇重楼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同时测定10种常见杀菌剂对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筛选高效杀菌剂,为滇重楼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柯赫法则对滇重楼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用离体回接法测定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优势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滇重楼优势致病菌。杀菌剂筛选发现33.5%喹啉铜和丙环唑对互隔链格孢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10.57 mg/L和13.42 mg/L;30%噁霉灵、寡糖链蛋白、溴菌腈、多菌灵效果次之,EC50为分别为50.00 mg/L、71.98 mg/L、78.09 mg/L和85.19 mg/L。丙环唑和多福对尖孢镰刀菌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4.98 mg/L和10.68 mg/L;苯醚甲环唑、溴菌腈、30%噁霉灵、烯酰·噻霉酮次之,EC50值分别为24.14 mg/L、30.46 mg/L、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QM、BM2和HZ3不同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及牛津杯验证提取物抑菌活性;菌丝形态用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发酵上清液通过低温离心及微孔滤膜过滤制备;脂肽粗提物通过酸沉淀方法获得;有机溶剂萃取物分别用等量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发酵上清液获得;蛋白粗提物通过硫酸铵沉淀结合透析法获得。结果:与三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峙培养的人参致病菌菌丝生长均呈现畸形,甚至死亡;菌株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也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上清液中的脂肽粗提物、蛋白粗提物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均对人参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结论:三株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抑菌活性物质,推测其可能单独或协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藏药短穗兔耳草有效部位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M axim挥发油及全草分萃取段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菌种,筛选出了对所选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抗菌活性部分。结果短穗兔耳草挥发油、石油醚萃取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都具有部分活性。结论短穗兔耳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活性,石油醚萃取部分对5种细菌都不敏感,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活性,正丁醇萃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人参病害生防细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云  丁万隆  王蓉  李勇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1):1387-1391
目的:筛选对人参黑斑菌、人参菌核菌、人参立枯丝核菌等有抑菌活性的微生物菌剂产品,有效解决人参生产过程中的农残超标问题,为人参病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微生物菌剂中分离活体菌株,室内对峙培养验证菌株的抑菌活性;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gyr A、gyr B基因序列鉴定菌株的归属。结果:从"KDL"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分离出12株细菌(编号:Y1~Y12),除Y12外,其余菌株对七种人参致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Y4对人参菌核菌的抑菌率最高(68. 42%),Y9对人参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最高(54. 07%),Y2对人参疫病菌、人参黑斑菌、人参灰霉菌和人参锈腐菌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8. 25%、52. 58%、49. 46%和40. 65%),Y3对人参根腐菌的抑菌率最高(47. 37%)。经鉴定,Y1、Y2和Y8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3~Y7、Y9~Y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结论:分离自"KDL"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绝大部分菌株对七种人参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推测该菌剂可能对人参病害具有生防潜力,可尝试用于人参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内蒙古香青兰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初步的抑菌机制。方法:分别采用纸片法、二倍稀释法测定香青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分析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讨论其抑菌机制。结果:香青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4种试验菌均有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0 mg/mL,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各菌株AKP含量随着香青兰提取物作用浓度不同而不同,均显示了对菌株细胞壁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结论:香青兰提取物的抑菌机制与细菌细胞壁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