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预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20年3月甘肃省民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体检健康儿童71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清TIMP-1水平;患儿随访2年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一般资料与血清TIMP-1水平,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TIMP-1水平,分析血清TIMP-1水平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清TIMP-1水平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TIMP-1水平[(289.73±35.56)ng/ml]高于对照组[(232.19±26.34)ng/ml](P<0.05);重度患儿血清TIMP-1水平[(334.80±41.38)ng/ml]高于轻度[(263.17±29.51)ng/ml]、中度患儿[(291.35±3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Th9)和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4月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毛细支气管炎组,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34例)及重度组(24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Th9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9水平,分析外周血Th9和血清IL-9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和IL-9表达水平[(1.36±0.20)%、(72.86±6.67)pg/ml]均高于对照组[(0.64±0.18)%、(27.58±5.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37、-36.652,均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和IL-9表达水平[(1.79±0.26)%、(106.59±10.83)pg/ml]高于中度组[(1.30±0.15)%...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与炎症指标、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表达水平及基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合胞病毒感染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检查的28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炎症指标、miR-146a表达水平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炎症指标、miR-146a表达水平、基因型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炎症指标、miR-146a表达水平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合胞病毒感染组血清干扰素λ1(IFN-λ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水平及miR-146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IFN-λ1、MCP-1、IP-10及miR-146a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A亚型占比呈升高趋势,B亚型占比呈降低趋势(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λ1、M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LOX5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检测6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各30例)、50例RSV无喘息组以及30例对照组婴幼儿ALOX5启动子处Spl-Egrl等位基因型基因序列。结果:4组患儿ALOX5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位点基因型变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珠海地区汉族婴幼儿ALOX5启动子处的Spl-Egrl存在基因多态性,但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及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35例)、中度(42例)、重度(28例)。并选取92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不同病情程度血清NSE、MMP-9及IL-13水平和不同病情程度GCS评分,依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SE、MMP-9及IL-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NSE、MMP-9及IL-13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轻度、中度、重度血清NSE、MMP-9及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重度高于轻度,重度高于轻度(P<0.05);轻度、中度、重度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低于轻度,重度低于中度(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MMP-9及IL-13水平与GC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25(OH)D3、Ig E水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其他儿童90例为对照组,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支气管炎患儿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36例,中度40例,重度14例,均接受血清25(OH)D3、Ig E水平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清25(OH)D3、Ig E水平与观察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25(OH)D3、Ig E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程度呈负相关性(r=-0.717,P<0.05);血清Ig E水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r=0.652,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支气管炎患儿检测血清25(OH)D3、Ig E水平能够评估病情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免疫球蛋白E(IgE)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作轻度组(48例)和重度组(52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10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E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E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E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 E含量能够辅助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及感染后气道炎症的效果与可能发生机制。 【方法】 将确诊RSV毛细支气管炎120名患儿随机分成雾化组和常规组,记录比较急性期和恢复期喘息持续天数、住院天数及喘息再发例数;检测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IL-6、IL-8、IL-10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比较喘息持续天数、住院天数及喘息再发例数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CP、IL-6、IL-8值在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IL-10急性期低于恢复期(P<0.05),对比恢复期上述检测指标在雾化组和常规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治疗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防治RSV感染后气道炎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免疫球蛋白E(IgE)联合检测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评估和继发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和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将患儿分为轻症组(53例)、中症组(108例)及重症组(39例)。根据患儿是否继发哮喘,将患儿分为哮喘组(23例)和非哮喘组(177例)。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水平,分析三者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导致患儿继发哮喘的危险因素。绘制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患儿继发哮喘的ROC曲线,分析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CysLTs、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血清CysLTs水平及血清IgE水平为继发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为继发哮喘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联合检测预测继发哮喘的效能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_3、CysLTs及IgE水平与患儿病情显著相关,三者对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三者均能有效预测继发哮喘,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清道夫受体163(sCD163)水平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HMGB1、sCD163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价值,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院住院治疗的76例首次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22例,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幼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CD163水平,采用离线潮气呼气检测FeNO浓度,Pearson法分析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MGB1、sCD163水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927、8.442,P<0.001);随着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加重,血清HMGB1、sCD163水平及FeNO浓度均呈上升趋势(F=67.908、96.412、23.390,P<0.001);Pearson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均呈正相关(r=0.674、0.680,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HMGB1、sCD163水平诊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0.775~0.897)、0.863(95%CI:0.802~0.90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5(95%CI:0.870~0.968);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随访中患儿喘息次数均呈正相关(r=0.614、0.672,P<0.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患儿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作为指示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相关标准,按照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组(39例)、重度组(40例)及危重度组(18例),详细记录患儿相关资料,检测并对比所有患儿PCT水平,分析血清PCT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危重度组患儿血清PCT水平高于重度组、轻度组,且重度组血清PC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血清PCT水平变化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0.670+1.018X。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血清PCT水平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血清PCT水平检查利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变化,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重要参考,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外周血CD25、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25羟维生素D3[25(OH)D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疾病发展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52)和重度组(n=28),另选同期医院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非感染组(n=30),30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30)。对各组患儿的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患儿外周血CD25、IL-5、ECP分别为(16.83±5.18)%、(166.54±15.24)pg/ml、(17.52±1.56)μg/L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患儿外周血CD25、IL-5、EC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IFN-γ、25-(OH)D3分别为(15.24±3.64)pg/ml、(15.41±5.27)ng/ml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患儿外周血IFN-γ、25-(OH)D3低于轻度组(P0.05)。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CD25、IL-5、ECP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呈正相关性(P0.05)。外周血IFN-γ、25-(OH)D3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D25、IL-5、ECP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性,IFN-γ、25-(OH)D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33(IL-3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研究其与哮喘进展性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哮喘患儿及体检正常的115例健康儿童。根据实测最大呼气流量(PEF)值与预计值之间比值将患儿哮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IL-33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哮喘患儿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4例。对照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哮喘组患儿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哮喘患儿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轻度组相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患儿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且中度组患儿血清IL-33和TNF-α水平低于重度组。以IL-33和TNF-α水平为因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L-33和TNF-α水平与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IL-4、IL-17、IL-33对病情严重程度诊断价值及与患者免疫功能、气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53例、重度组29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入组儿童的血清IL-4、IL-17、IL-33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小气道功能,并分析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及起到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IL-4、IL-17、IL-33、Ig G、Ig M、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的Ig A、MMEF、MEF50、MEF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的IL-4、IL-17、IL-33水平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病情加重,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的Ig A水平呈下降趋势,Ig G、Ig M、Ig E水平呈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儿的MMEF、MEF50、MEF25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哮喘患儿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IL-17、IL-33与Ig A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g G、Ig M、Ig 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小气道功能指标MMEF、MEF50、MEF2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外周血炎症因子IL-4、IL-17、IL-33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与患儿的免疫功能及气道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哮喘患儿炎症水平,对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不同基因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就诊且RSV阳性的14岁以下儿童86例,扩增G基因并测序,统计不同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并按是否发生哮喘分为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比较两组RSV基因型,总结下呼吸道感染RSV流行及遗传变异特征。结果 86份RSV阳性标本共检出A亚型40株,B亚型46株,2018年1月-2020年6月RSV流行亚型转换模式为B亚型、A亚型、B亚型,2018年、2020年以RSV B亚型为优势亚群,2019年A亚型为优势亚型;A亚型以NA1型基因型(75.00%)为主,其次为ON1型(20.00%);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76.09%),其次为BA8基因型(10.87%),且不同年度RSV感染均以冬春季节为主;感染RSV A亚型NA1基因型患儿年龄低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住院时间较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长,哮喘严重程度评分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吸氧比例、发生哮喘比例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患儿(P0.05);A亚型NA1基因型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高于B亚型BA9基因型感染患儿(P0.05);86例患儿共发生哮喘27例,哮喘发作率为31.40%,哮喘组RSV A亚型NA1基因型比例(55.56%)高于非哮喘组(25.42%)(P0.05)。结论 ALRTI患儿RSV感染A亚型以NA1基因型为主,B亚型以BA9基因型为主,冬春季节多发,RSV A亚型、B亚型呈交替流行;NA1基因型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高,进展为哮喘风险更大,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基因rs730012位点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及孟鲁司特钠疗效的关系,为毛支患儿的临床个体化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儿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LTC4S rs730012位点基因型;病例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连续治疗2周,观察不同基因型病例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检测治疗前后其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尿白三烯E4(LTE4)、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以及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LTC4S基因的rs73001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7,0.624,P>0.05)。治疗后AC/CC组患儿1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咳嗽缓解时间、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低于AA组(t=3.552、2.284、3.446、2.716、2.871,P<0.05);治疗1周后,AC/CC组患儿血清CysLTs、尿LTE4、血清ECP水平均显著低于AA组(t=4.653、5.917、9.933,P<0.001),肺功能指标潮气量、TPTEE/TE和VPEE/VE也显著高于AA组(t=2.090、2.104、2.312,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LTC4S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无相关性,但可能与孟鲁司特钠疗效有关,AC/CC基因型患儿疗效相对优于AA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miR-146a和miR-155的表达及与炎症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RSV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婴幼儿8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血并分离单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核细胞中miR-146a和miR-155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Pearson法分析两组受试者miR-146a、miR-155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儿PBMCs中miR-146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与对照组(F=31.907,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PBMCs中miR-155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对照组(F=143.127,P<0.05),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36.627、39.350、22.743、10.617,P<0.05)。RSV肺炎患儿miR-146a与TNF-α、IL-1β、IL-6、IL-8表达呈负相关(r=-0.473、-0.502、-0.396、-0.337,P<0.05),miR-155与TNF-α、IL-1β、IL-6、IL-8表达呈正相关(r=0.451、0.394、0.359、0.382,P<0.05)。结论 RSV肺炎患儿PBMCs中miR-146a低表达,miR-155高表达,并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sane》2014,(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布地奈得雾化吸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咀嚼片2.5mg,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除不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喘息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95、2.26,均P0.05),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1、2.35,均P0.05),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实验组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内其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0、5.23,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能减少喘息的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8、IL-10、IL-13水平。结果对照组儿童与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 05)。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儿(均P<0. 05),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症组患儿(均P<0. 05)。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轻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无脱水组患儿(均P<0. 05),中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发病后第4天,未转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转阴组患儿(P<0. 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急性期显著升高,恢复期明显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评估患儿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RSV组)78例和非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非RSV组)10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毛细管电泳检测IFN-γCA基因多态性。结果 RSV组患者中(CA_(12))+/(CA_(12))+、(CA_(12))+/(CA_(12))-基因型PSI评分显著低于(CA_(12))-/(CA_(12))-基因型,IFN-γ浓度显著高于(CA_(12))-/(CA_(12))-基因型(P<0.05)。RSV组(CA_(12))+/(CA_(12))+基因型显著低于非RSV组和对照组,(CA_(12))-/(CA_(12))-基因型显著高于非RSV组和对照组(P<0.05),非RSV组与对照组组间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IFN-γCA基因重复12次时,IFN-γ表达量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临床症状加重。对RSV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