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式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及围生儿的临床资料,ART受孕双胎妊娠386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1 053例,其中AR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87例(ART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178例(自然受孕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RT受孕双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RT组孕妇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高龄孕妇(年龄≥35岁)占比、初产妇占比、定期产前检查完成率、剖宫产率、早产、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分娩孕周低于自然受孕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双胎妊娠孕妇合并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转新生儿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风险更高,但由于其更注重孕期产检及保健,且多选择剖宫产分娩,ART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与自然受孕双胎子痫前期孕妇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及其蛋白尿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9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状况分为3组,242例先兆子痫病患为研究组,208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为PIH组,242例正常妊娠孕妇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又根据蛋白尿程度分为轻度组120例,中度组79例,重度组43例。对比分析各组指标,探讨先兆子痫及其蛋白尿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的血压、尿酸、剖宫产率、血肌酐、围生儿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均高于PIH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白蛋白、EGFR、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均低于PIH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孕妇血肌酐、剖宫产率、尿酸、胎儿窘迫、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等均高于轻度组,血清白蛋白、分娩孕周、EGFR、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均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中24 h尿蛋白量与血清白蛋白水平、EGFR呈负相关(P0.05),与血压、血肌酐呈正相关(P0.05)。大量蛋白尿是先兆子痫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2.671,P0.05)。结论先兆子痫孕产妇和围生儿总体结局较差,大量蛋白尿是先兆子痫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尿蛋白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冰  叶元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21-232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病情况,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05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312例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合并子痫前期的发生,将312例孕妇分为子痫前期组48例(Ⅰ组)及非子痫前期组264例(Ⅱ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孕妇的发病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结果:①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5.38%(48/312),明显高于同期该院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8.21%(842/10257),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②Ⅰ、Ⅱ组间孕妇的平均年龄、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孕妇的平均产次明显高于Ⅱ组(P<0.01);Ⅰ组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 I)明显高于Ⅱ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Ⅰ组孕妇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Ⅰ、Ⅱ组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Ⅰ组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转科率明显高于Ⅱ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但Ⅰ、Ⅱ组间NRD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一旦并发子痫前期疾病将明显增加孕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胎盘早剥型早产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探究胎盘早剥型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早产的1 827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盘早剥型早产144例,非胎盘早剥型早产1 683例。收集并比较胎盘早剥型早产及非胎盘早剥型早产孕妇的临床特征、母儿结局相关资料。结果 胎盘早剥型早产组与非胎盘早剥型早产组孕妇在分娩孕周、产次、疤痕子宫情况、羊水过多、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持续性腹痛、阴道出血情况、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型早产组与非胎盘早剥型早产组孕妇的母儿不良结局比较:母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中,2组孕妇剖宫产率及子宫胎盘卒中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围生儿不良结局中,2组死胎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4例胎盘早剥型早产孕妇中有母儿不良结局者共128例(88.9%),无母儿不良结局者16例(11.1%)。无母儿不良结局者与有母儿不良结局者比较,2组的血性羊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型早产组中有母体不良结局者102人(70.8%),有围生儿不良结局者69人(47.9%)。其中无母体不良结局者与有母体不良结局者比较,2组子痫前期、持续性腹痛、血性羊水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生儿不良结局者与有围生儿不良结局者比较,2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术后比例及胎心率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为胎盘早剥型早产组孕妇出现母体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2,95% CI:1.29~27.13),胎心率异常是胎盘早剥型早产组孕妇出现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95% CI:1.13~7.20)。结论 早期识别有胎盘早剥型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孕期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同时加强新生儿的复苏有望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田瑛 《现代保健》2010,(17):62-63
目的 观察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孕妇实施干预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接受系统干预管理的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接受管理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健康宣教、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与休息、药物预防、产前检查及监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并发症(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胎盘早剥、心衰、肾衰)减少,剖宫产比例低,围生儿情况好(宫内发育迟缓、死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少).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干预管理可以改善母婴结局,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 080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子痫前期组,随机选取540例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母婴妊娠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3.418)、妊娠期超重(OR=4.406)、高血压家族史(OR=2.98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6.234)、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OR=3.235)、营养不良(OR=2.550)等。子痫前期组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妊娠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营养不良等,子痫前期容易产生妊娠并发症,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分娩的592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完整资料,按照孕妇是否高龄分为两组,其中高龄组(年龄≥35岁)110例,对照组(年龄<35岁)4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高龄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62例(56.36%),低蛋白血症47例(42.73%),对照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203例(42.12%),低蛋白血症107例(2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孕妇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围生儿死胎/引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8分者有17例(15.45%),对照组有43例(8.92%),高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97,P<0.05)。结论 高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对高龄孕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与单胎重度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及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12月60例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资料(观察组屿60例单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资料(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发病周数、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时间、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病周数分别为(28.12±2.28凋、(33.23±2.17凋;终止妊娠周数为(34.13±2.36)周、(36.58±2.46)周;胎盘早剥发生率为6.7%、1.7%;剖宫产率为81.7%、68.3%;产后出血率为18.3%、11.7%;妊娠期脂肪肝发生率3.3%、1.7%;早产率为75.0%、53.3%;围生儿死亡率35.0%、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较单胎明显,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加强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孕期孕妇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过生化检查确认为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的8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白蛋白检测水平,将其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亚组(Ⅰ组,n=39)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Ⅱ组,n=47)。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晚孕期孕妇纳入对照组(n=50)。对3组孕妇的疾病构成比、妊娠不良结局(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生化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此外,对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组孕妇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86例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孕妇的主要病因为子痫前期(53.5%),其次为肝脏疾病(12.8%)及多胎妊娠(11.6%)。子痫前期、非子痫前期及对照组孕妇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组、Ⅱ组及对照组孕妇在总蛋白、白蛋白、PA、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酐、尿素氨、Mg2+、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孕妇在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0.05)。③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是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OR=1.261;P<0.05)。 结论子痫前期是导致晚孕期孕妇合并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因素。低蛋白血症孕妇常伴多种生化指标异常,且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是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临床早期评估晚期孕妇合并低蛋白血症对于避免或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总结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双胎妊娠和451例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单、双胎分两组比较其发病情况、母儿并发症及结局。结果: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发病孕周早、期待治疗时间短(P<0.05)、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P<0.01);两组孕妇并发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及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妊娠胎龄不同对围生儿结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双胎妊娠孕妇须注重孕期保健,减少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对发生重度子痫前期者应积极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减少低龄早产儿出生;胎龄36周终止妊娠围生儿结局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HDCP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确诊的HDCP孕妇为HDCP组,同时随机选取260例未发生HDCP的孕妇为非HDCP组,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母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影响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563)、孕前超重或肥胖(OR=3.550)、高血压疾病家族史(OR=4.088)、妊娠期糖尿病(OR=3.271)、孕期不良情绪(OR=4.216)、胰岛素抵抗(OR=4.865)以及无规律产检(OR=3.777)等。HDCP组的胎儿窘迫、子痫前期或子痫、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非HDCP组(P0.05)。结论影响HDCP孕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HDCP的发生率,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年龄与妊娠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原因,为孕产期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低龄组18例、适龄组139例和高龄组43例,比较3组不同年龄段孕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并将适龄组孕妇作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妊娠年龄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高龄组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率均高于低龄组和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低龄组和适龄组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00例孕妇中,合并糖尿病3例、心脏病8例、高血压5例、贫血25例、子宫肌瘤6例;并发糖尿病28例、子痫前期3例、羊水异常9例、胎盘前置4例、胎盘早剥1例、胎膜早破21例、产后出血2例;剖宫产65例、阴道分娩135例、早产11例、巨大儿12例、低体质量儿15例、围生儿死亡1例、胎儿窘迫13例、出生缺陷3例。将适龄组孕妇作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不良妊娠史、非自然受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前置、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的高危因素(OR>1,P<0. 05)。结论高龄可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年龄孕妇给予针对性妊娠期管理,及时干预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HELLP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以期指导子痫前期患者预防HELLP综合征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9年8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34例,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子痫前期轻度、78例子痫前期重度、23例子痫(3组均未发生HELLP综合征)、20例HELLP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比较4组一般临床资料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①4组民族、家族史、不同产次、来源、产前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孕妇胎盘早剥、心电图改变、眼底改变、产后出血、急性肾衰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围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民族、家族史、不同产次、来源、产前检查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有关。②HELLP综合征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证发生率增加。③加强孕期保健,对预防和早期发现HELLP综合征,降低母婴并发证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鑫  孙洁  郭鑫慧  王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59-516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明州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0例,依据空腹血清白蛋白结果分为非低蛋白血症组13例、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6例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组41例。记录各组终止妊娠方式、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情况以及孕妇的各项并发症。结果:①随着低蛋白血症程度加重,孕妇终止妊娠时间缩短,剖宫产和治疗性引产病例及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着低蛋白血症程度加重,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易导致孕妇及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常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妊娠期特有疾病,易造成孕产妇难产、产褥期感染、酮症酸中毒,胎儿窘迫、胎儿畸形甚至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严重影响孕妇体内各脏器功能,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DP中子痫前期,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是造成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通常需要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GDM和HDP在内皮功能紊乱、血脂异常、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多方面有相关性。现就两种疾病在上述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董其音  周晔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32-403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21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3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ALT异常者)中,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3.3%、25.6%、20.9%和32.6%,与HBV携带组、正常对照组发生率比较,P<0.05。②3组胎儿围生期结局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ALT异常者)中,死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1.6%、20.9%、16.3%和27.9%,与HBV携带组、正常对照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易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高,并使死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肝功能异常对上述症状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366例HBV感染对妊娠分娩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合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41-254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形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年1月~2007年1月5年间366例妊娠期存在HBV感染者的分娩结局。结果:①妊娠合并HBV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后出血3.28%,胎膜早破21.31%,早产12.02%,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率10.38%,胎儿宫内窘迫12.02%,新生儿窒息10.38%;②妊娠合并HBV感染有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其早产(28.17%VS 1.78%),重度子痫前期(轻、中、重)及子痫(22.54%VS 2.68%),胎儿宫内窘迫(25.35%VS 3.57%),产后出血12例(8.45%VS 0.00%),胎膜早破(30.98%VS 15.18%)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分娩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更大,必须引起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31-932
目的探讨在妊娠早中期给予阿司匹林常规口服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孕13~16周合并有子痫前期高危孕妇2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服用阿司匹林75 mg/d到孕28周,对照组不予任何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PT、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子痫前期、子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在妊娠早中期给予阿司匹林常规口服预防性治疗,能显著减少子痫前期、子痫等相关不良妊娠结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23-62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7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并发胎盘早剥分为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各3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血细胞比容、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盘早剥组的血细胞比容优于胎盘早剥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胎盘早剥组,产后DIC、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胎盘早剥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发生率显著低于胎盘早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危害大,临床需加强产前检查,重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积极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sane》2014,(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疾病(PI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5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25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就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程度观察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256例观察组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分别占49.61%、28.13%、22.27%。观察组产妇早产、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3.20、88.44、6.07、8.15、9.31、33.12、4.03、12.60,均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早产、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出现窘迫、新生儿发生窒息、围产儿死亡及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经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03、49.37、13.63、55.06、20.89、66.25,7.25,19.52,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疾病对母婴健康有严重影响,而且程度越重,对妊娠结局影响越大。大力普及孕期保健知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控制病情,可有效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