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认知神经及语言训练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闭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认知神经及语言训练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对比两组的语言发育状态、孤独行为和感觉统合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认知神经及语言训练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提高自闭症患儿的语言发育状态及感觉统合能力,改善其孤独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感觉统合(SIT)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和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例。训练组患儿进行SIT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进行针刺联合SIT训练治疗。采用感觉综合评定量表检测患儿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情况;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定患儿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全量表智商(FIQ)及不分心因子(C因子)水平;采用试听连续整合测试(IVA-CPT)评分评定患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综合注意力商数(FAQ);采用CRT评分评定患儿自觉能力、比较推理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及智商数;采用Conners量表评定患儿品行、身心及多动指数。结果 治疗后,与训练组患儿前庭失衡(32.25±10.22)分、触觉过分防御(41.52±9.35)分、本体感失调(37.65±11.72)分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30.15±11.71)分相比,联合治疗组患儿前庭失衡(40.18±10.86...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60例进行研究,对60例患儿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结构化教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均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得分状况、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言语、行为、交流、认知方面症状均有了显著改善,观察组临床表现评价总分为(74.5±4.4)分,高于对照组的(55.4±3.8)分,(P值均<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CARS、ABC评分分别为:(25.3±3.8)分、(60.6±5.5)分,低于训练前评分:(40.5±4.4)分、(85.2±5.8)分,对照组患儿CARS、ABC评分分别为:(33.2±4.2)分、(72.3±4.7)分,低于训练前的(41.0±3.8)分、(84.7±4.9)分,训练后观察组患儿CARS、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模式治疗孤独症患儿,可以减小患儿的CARS与ABC评分,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胡丽琴 《医疗装备》2022,(22):161-16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rTMS,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发育水平、日常行为能力和智力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丹佛发育量表(DD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DST、PDMS-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PPS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rTMS联合感觉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MS患者105例为MS组,另选同期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查(Wechsler intelligencescale, WAI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torting task, WSCT)系统分别对患者整体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对MS组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xpaned disability statusscale, EDSS)检查。结果 在WAIS量表比较上,MS组患者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以及总智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WSCT量表中总测验数、错误应答、持续性以及非持续性错误数上,MS组患者的测验得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正确应答百分比测验得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MS组操作智商(r=-0.695)、SDS得分(r=-0.420)分别与ED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60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和不予治疗,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为72.4%。②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触觉防御项分值、ATEC行为项分值在改善感统失调不同疗效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ATEC社交项分值相关(P=0.012)。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有疗效;其疗效与治疗前触觉防御过分、社交障碍、行为异常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训练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基础上,行感觉统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智力状态康复水平(IQ、DQ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IQ和DQ评分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训练组患儿的IQ和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IQ和DQ评分,改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CBT干预。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血清多巴胺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onner行为评定量表中学习行为、品行行为、身心行为和冲动行为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血清多巴胺水平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CBT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多动症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升血清多巴胺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遵义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已确诊且居住于遵义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通过宣传招募1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测验调查对象的认知功能状况。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觉、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CST测验结果显示,病例组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测验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troop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生活质量各领域与WCST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测验用时以及Stroop正确数和错误数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与认知功能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分解式操作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每名孤独症患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认知、行为等能力制订训练计划后对患儿进行一对一治疗即DTT训练,训练2次/天(上下午各1次),30 min/次,持续6个月。并对患儿进行刺激前庭、本体感和触觉的训练项目,训练1次/天,90 min/次,持续6个月。同时对家长进行培训及咨询。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接受DTT联合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6个月时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社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认知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TT联合感觉统合治疗可使孤独症患儿感觉统合能力及社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认知及运动能力改善更明显,尤其是语言、生活自理和认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的9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6)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运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以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发育行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个人社交、大运动、语言、精细操作、适应性方面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统合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并且能提高其个人社交、大运动、语言、精细操作、适应性方面的能力,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对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72例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听觉训练,观察组采用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算答案回忆、心算答案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汉字旋转、双字词再认、汉字快速比较、数字快速拷贝等基本认知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算答案回忆(级)、心算答案回忆(分)、汉字快速比较、数字快速拷贝功能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间比较,观察组心算答案回忆(级)、心算答案回忆(分)、汉字旋转(分)、汉字快速比较(s) 、数字快速拷贝(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能够有效改善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对行化疗的肺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正念训练在缓解其不良情绪中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化疗的68例肺癌患者应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在化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正念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在干预之前,参照组与实验组的CRF、SAS、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的CRF、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正念训练,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对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9月-2019年10月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训练,观察组予以奥拉西坦联合认知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MMSE评分。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vs 74.42%)(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升高更明显。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ADL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奥拉西坦与认知训练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中国汉族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0例FDD组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血清BDNF水平检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对FDD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FDD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FDD患者WCST的完成分类数(Cc)、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数(Rpe)及非持续性错误(nRpe)均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在FDD患者中,血清BDNF水平与WCST完成分类数评分呈正相关,并且与错误应答数(Re)和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低BDNF可能与抑郁症易感性及其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语言障碍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患儿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语言障碍患儿共计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为患儿提供引导式教育训练;观察组(n=30)为患儿提供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引导式训练,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利用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开展构音障碍训练,了解两组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Gesell在语言、社交、适应性三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三项Gesell指标评分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语言障碍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干预后,可使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单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干预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作用,探讨最佳干预模式。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及江西省心理康复中心心理门诊就诊的初诊患儿共102例,均明确诊断为ADHD。将患儿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3例)、药物干预组(35例)及综合干预组(34例),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使用持续注意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共85例患儿完成治疗;干预3个月后3组患儿持续注意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各项指标以及C因子均较干预前改善(P值均<0.05);综合干预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最佳(P值均<0.05),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月后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心理干预组(P<0.05),而干预3个月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综合干预模式对ADH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是理想的ADHD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大伟  赵亚楠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433-2434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ADHD儿童进行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疗程为1周期。训练前后分别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观察疗效。结果: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儿童在训练前后Conners量表PSQ总分明显降低(P<0.01),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训练对独生子女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将武警某支队84名独生子女新兵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均参加3个月常规军事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必要的文娱活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团体训练.2组新兵训练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查.结果 训练前,2组SCL-90 SDS、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干预组SCL-90总分、阳性均分、各因子均分及SDS、SAS得分明显低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0.05,P<0.01);对照组较训练前无明显改善.结论 独生子女新兵入伍后会表现出一定的心身症状,开展认知行为团体训练等心理干预,能在集体互动中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实施言语训练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行为及认知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essell评分与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Gessell评分与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改善患儿的行为及认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