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给予HFOV+PS治疗,另外1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CMV)+PS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后1、8、24 h的血气分析,上机后1、8、24 h的氧合指数,以及出现气漏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HFOV+PS组1、8、24 h的血气分析值及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PS组患儿。气漏、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HFOV+PS较经典的CMV+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改善氧合方面更快速,更高效,能更快地下调氧浓度,缩短上机时间,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常频机械通气(CMV)+PS和CMV治疗新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0例ALI/ARDS患儿,根据机械通气模式将患儿分为HFOV+PS组、CMV+PS组、CMV组。观察3组患儿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PaO_2、PaCO_2、PaO_2/Fi O_2、氧合指数(OI),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患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 O_2及OI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12、24、48 h,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 O_2及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OV+PS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MV+PS组及CMV组患儿(均P0.05)。CMV+PS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MV组患儿(P0.05)。结论 HFOV+PS治疗新生儿ALI/ARDS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 NO)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FOV组120例和CMV组80例,HFOV组给予HFOV联合i NO治疗,CMV组给予CMV联合i NO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及血气等指标,并据此进行呼吸机参数调节,获取上机后不同时点血气指标监测数据,统计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上机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上机后1、12、24 h HFOV组患儿PaO_2明显高于CMV组,PaCO_2、OI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FOV组患儿死亡率略低于C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FOV组气胸、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气管痰栓、肺炎、脑室内出血、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C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CMV相比,HFOV联合i NO治疗NRDS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血气、氧合情况,缩短上机、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 ①HFOV组在2 h PaO2、A-aDO2、OI均较CMV组改善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小时及6小时HFOV组PaCO2下降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 ①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HFOV较CMV能更快地改善氧合及低氧血症,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二氧化碳储留.②HFOV易导致过度通气,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若不能做到,CMV更适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模式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时机选择,以及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模式治疗成功率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断为RDS,并且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4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首选CMV组(n=51,首选机械通气模式为CMV)与首选HFOV组(n=53,首选机械通气模式为HFOV)。首选CMV组51例患儿中,采取CMV治疗成功患儿为33例;CMV治疗失败患儿为18例,然后均转为HFOV治疗。采取统计学分析法,对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时,吸入氧气分数(FiO_2)、氧合指数(OI)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以及治疗、并发症、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在首选CMV组患儿中,对接受CMV治疗成功患儿与CMV治疗失败患儿的并发症、临床转归及CMV治疗前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且分析导致CMV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获得遂宁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告知患儿家属,并与所有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入院时年龄、性别构成比、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Ⅲ~Ⅳ级RDS比例、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生后6h内第1剂PS使用率、第2剂PS使用率、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机械通气治疗前,2组患儿OI、a/APO_2、FiO_2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2、12、24及48h时,首选CMV组患儿OI、FiO_2,均显著高于首选HFOV组,a/APO_2低于首选HFOV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首选CMV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首选HFOV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选HFOV组患儿死亡率为9.4%(5/53),显著低于首选CMV组的25.5%(13/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首选CMV组患儿中,CMV治疗成功后,患儿最终因其他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为12.1%(4/33),显著低于CMV治疗失败患儿死亡率50.0%(9/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MV失败成功患儿Ⅲ~Ⅳ级RDS、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均显著高于CMV治疗成功患儿,PS使用率显著低于CMV治疗成功患儿,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CMV,采取HFOV作为首选机械通气模式治疗RDS早产儿,更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成功率,改善患儿预后。临床对RDS早产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对其胸部X射线摄片进行RDS分级、是否为极低出生体重儿、PS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有利于临床选择HFOV治疗早产儿RDS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足月N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予以高剂量PS(2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剂量PS(1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临床疗效、氧代谢指标[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供氧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O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15.730,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4.289,P<0.05);治疗后两组FEV;/FVC及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894、2.842,P<0.05);研究组供氧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4、7.133、9.38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低浓度(100 mg/kg)PS给药,高剂量PS联合NIPPV治疗NRDS患儿,更有助于改善患儿氧合指数、调节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均采用PS、HFOV、iNO联合治疗.观察比较患儿治疗前后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呼吸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86例患儿中,总有效率为76.7%(66/8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4/86).治疗前与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CO2、PaO2、FiO2、MAP、O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64、63.158、42.790、62.163、17.737,38.944,均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O2均升高,PaCO2、FiO2、MAP、OI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4~32.403,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PS、HFOV和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重症RD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研究组,54例)和常频机械通气(对照组,34例),统计治疗后患儿的吸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比值(a/APO2)、呼吸指数(OI)及治疗后的疾病转归、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后PaO2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12、24、48小时后FiO2、OI显著下降,a/APO2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的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高重症RDS患儿的氧合,缩短病程,同时不增加死亡率、并发症,是治疗重症RD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无创经鼻间歇辅助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NRDS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儿在确诊后均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前应先给予PS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NIPPV,对照组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氧分压(PaO_2)、pH值及氧合指数(OI)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辅助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IPPV对NRDS患儿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机械通气治疗中联合体位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62例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工具,分成对照组(n=31例,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1例,体位干预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治疗后并发症(腹胀、败血症、肺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干预后pH值、OI、PaO_(2)三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采取体位干预,变化侧卧、仰卧、俯卧等不同体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更好的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实现良好氧合状态,抑制并发症,更适用于现代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将4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分成两组,20例NRDS采用HFOV治疗,与同期22例用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病情转归。【结果】HFOV组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后6、12、24h,氧浓度(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FiOz)、氧合指数(oxygehation index,OI)明显下降并低于CMV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明显上升并高于CMV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HFOV组存活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CMV组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CMV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HFOV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与高频震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NRDS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SIMV)与观察组(HFOV)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记录两组患儿血气值及呼吸机参数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观察组氧合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与SIMV治疗NRDS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应用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患儿氧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县区级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院儿童急救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住入院的NRDS患儿46例,使用PS治疗者为观察组,因经济原因不能使用PS者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h的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pH值比对照组升高,PCO2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提高县区级医院NRDS的救治水平,降低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气胸新生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气指标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6月于该院新生儿科就诊的气胸新生儿76例,根据通气方法分为HFOV组(39例)和CMV组(37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高浓度给氧时间、给氧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和死亡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HFOV组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吸高浓度氧时间均显著少于CMV组(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HFOV组p H值、血氧分压(Pa O_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Pa O_2/PAO_2)显著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OV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显著低于CMV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感染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更有效地改善气胸新生儿血气指标以及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吸高浓度氧时间,对肺发育及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术后ARDS患儿,治疗组19例接受PS治疗,对照组24例未接受PS治疗。测定给药前后氧合指数(OI)、通气指数(VI)。记录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3例死亡。治疗组用药后OI和VI均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 PS替代治疗能显著改善体外循环术后ARDS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颜慧梅  王小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76-1978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NRDS的新生儿23例及同期常规正压通气治疗的NRDS新生儿22例,比较其临床疗效、胸片、血气分析、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HFOV组存活20例,脑室内出血(IVH)3例,肺出血1例,无气漏发生;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90.5 h。CMV组存活18例,脑室内出血3例,肺出血3例,气漏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为124.5 h。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12、24 h氧合指数(OI)明显上升,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OV组上机后24h胸片较CMV组明显好转(P<0.05)。两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气胸发生率、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作为肺保护措施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迅速、持续地增加气体的交换量,并可有效减少气压伤及并发症,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较常频呼吸机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155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早期感染患儿85例为研究组,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n=46例)和病毒感染组(n=3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48名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miR-155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55联合hs-CRP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早期感染患儿miR-15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miR-155水平与病毒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miR-155联合hs-CRP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miR-155、hs-CRP(P0.05)。结论 miR-155、hs-CRP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表达异常,能实现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鉴别,且二者联合检测用于新生儿早期感染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44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患儿.对照组给予NAV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_2、PaCO_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理想,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儿QOL评分,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NR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PaO2、PaCO2、OI。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O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升高,PaCO2、OI降低,且干预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OI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患儿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