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二聚体检测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本研究旨在通过对D-二聚体的测定探讨其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正常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0岁。(2)糖尿病组为我院200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D-二聚体在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例正常对照和93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为0.24±0.15 mg/L,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细胞癌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P<0.01).提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它在肝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机体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肝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孕妇D-二聚体浓度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D-二聚体浓度变化.方法 选择围产期孕妇80例,健康非孕妇50例,采用NycoCard D-dimer快速免疫分析试验检测D-二聚体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期孕妇D-二聚体与健康非孕妇相比有不同程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围产期孕妇进行D-二聚体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内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产孕妇95例和健康非孕妇2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5例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较健康非孕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DIC早期诊断和防治,对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2名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n=43),细菌性肺炎(n=50),混合感染组(n=59).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混合感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小儿肺炎中存在不同程度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肺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40例急性脑梗塞(C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其结果与40例正常比较.正常人范围0~0.5mg/L,(?)±s 0.3mg/L,CI范围0.5~mg/L,(?)±s 2.56±2.45,P<0.05.在缺血性脑病的初发期D-二聚体水平即开始增高,说明患者血液凝固异常并伴有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西宁地区(海拔2260m)正常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了解西宁地区和平原地区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健康晚期待产孕妇(〉37周)720例,产后第一天产妇368例,体检科健康非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将健康晚期待产孕妇、产妇及健康非孕妇按不同年龄分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确定相应的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孕妇组、产妇组及对照组间一致性较差,应制定不同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孕妇组(〉37周)、产妇组(产后第一天)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5.36mg/L、≤7.30mg/L、≤0.94mg/L。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西宁地区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值普遍高于正常人群,所以建立不同的医学参考值,可提高D-二聚体检测在西宁地区孕产妇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在诊治相关疾病时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可能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在新生儿重度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重度溶血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出生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D-D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重度溶血病新生儿组存在高凝状态,两组新生儿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浆D-D对新生儿溶血病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D-二聚体检测,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西宁地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在疾病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及纤溶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56例脑梗死患者的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D-二聚体(D-D im er)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者ox-LDL为(0.48±0.23)mg/L,较<60岁正常对照组(0.35±0.12)mg/L和≥60岁正常对照组(0.39±0.17)mg/L明显升高(P<0.01),≥60岁正常对照组较<60岁正常对照组明显高(P<0.05);D-D im er急性脑梗死者(1.63±0.98)mg/L,较<60岁正常对照组(0.27±0.16)mg/L和≥60岁正常对照组者(0.46±0.21)mg/L呈显著性升高(P<0.01);≥60岁正常对照组与<60岁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及健康老年人均存在脂质过氧化和纤溶活性的增强,适当予以抗氧化及溶栓治疗是降低老年人发病率及脑梗死病人死亡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常妊娠妇女随着孕期的发展,各种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并可激活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浓度增加。Boischail等认为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的理想指标。D-二聚体含量对预测或监控产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DIC的形成有所帮助目。因此,对妊娠妇女进行D-二聚体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间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降低产科DIC的发生率。本研究测定了正常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及健康非妊娠妇女的D-二聚体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为肺栓塞疾病(PE)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住院患者和非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均值为(3.01±2.81)μg/ml,非肺栓塞患者为(1.11±0.90)μg/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D-二聚体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中冠脉多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脑梗死时D-二聚体(D-dimer)可以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1].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997~2000年,我们对急性脑梗死80例进行了血浆 D-dimer 动态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急性脑梗死组80例,均为我院急诊和住院病人,男42例,女3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6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且排除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和栓塞凝血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感染,个月内行手术和外伤者.   ……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的PLT、血浆Fib和D-D三项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LT、血浆Fib和D-D的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希森美康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216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62例,B级88例,c级66例)和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凝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各组胛、APlT、TT均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凝四项、D-二聚体的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凝四项、D-二聚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出血防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