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 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 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 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并评价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受累的患者行"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近端吻合平面均在窦管交界水平, 不"追求"彻底切除窦内夹层。通过前瞻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期影像学资料评价该技术的早中期疗效。结果共入选患者20例, 男15例, 女5例;年龄(48.0±12.1)岁(34~73岁), 术前主动脉窦直径(41.3±3.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43.9±6.6)mm。本组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体外循环(179.5±41.5)min(132~255 min), 阻断(120.3±23.7)min(95~180 min)。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二次开胸、肾衰、脑梗塞及截瘫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显示窦内残留假腔均消失, 主动脉窦直径(30.8±2.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27.2±2.5)mm。随访(28.5±7.8)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急诊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期间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治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将患者分为新型冠状感染组(22例)和非新型冠状感染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与非新型冠状感染组相比,新型冠状感染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ALT、AST显著升高(P<0.05),术后新发房颤、肝功能异常、住ICU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心血管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患者ICU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2±15.6)岁;行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4.6±14.9)岁;行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C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2±15.6)岁;行Bentall手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67%(6/62)。共随访54例,随访(27.3±15.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肺癌。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窦部假性动脉瘤。C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A组和B组长[(274±97)min vs.(194±65)min、(210±77)min,t=22.482,30.419,P=0.002,0.122;(150±56)min vs.(97±33)min、(105±46)min,t=12.630,17.089,P=0.000,0.034]。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t=1.352,P=0.516)及围术期二次开胸、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0.342,2.281;P=0.652,0.863,0.320)。结论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等方法,并各有其优缺点。掌握每种方法的手术指征,灵活运用,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分析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肌酐(Scr)、D-二聚体(D-D)联合监测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手术治疗ATAAD患者317例, 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 死亡58例为死亡组, 生存259例为生存组。比较两组一般治疗、实验室结果、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估NT-proBNP、Scr、D-D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效能。结果生存组NT-proBNP[(174.74±37.40) pg/ml]低于死亡组[(306.49±62.25) pg/ml]、生存组Scr[(94.27±22.17) μmol/L]低于死亡组[(137.71±27.28) μmol/L]、生存组D-D[(0.61±0.10) mg/L]低于死亡组[(0.86±0.15) mg/L, P<0.05];NT-proBNP[比值比(OR)=1.12, 95%可信区间(CI):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主动脉弓部置换的马方综合征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治疗TBAD的未接受过主动脉弓部置换的23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 女性8例;年龄(38.0±11.0)岁(范围:24~56岁), 其中12例患者有升主动脉手术史。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再干预情况, 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1.3%(21/23)。2例手术失败患者, 1例出现少量Ⅰa型内漏, 随访期间消失;1例出现支架远端内膜脱套, 再次植入第2枚支架, 两枚支架重叠处出现少量Ⅲ型内漏, 随访期间消失。围手术期死亡1例(4.3%)。随访时间[M(IQR)]60(48)个月(范围:12~132个月)。7例患者需要再干预, 原因包括远端支架源性新破口3例, 远端瘤样扩张2例, Ⅰa型内漏1例及近端逆行撕裂性A型夹层1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6.7%(95%CI:...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 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 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 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 95%CI:1.89~16.41, 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 95%CI:2.11~26.65, 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 95%CI:-35.08~6.54, 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 95%CI:21.21~49.26, 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的性别差异。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405例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广泛性主动脉修复术(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支架象鼻置入术)和局限性主动脉修复术,男295例,女110例;年龄(48.9 ± 11.7)岁。所有计量资料以 ± 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 Student t检验分析变量或非参数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和 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通过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女性TAAD患者与男性TAAD患者相比,年龄更大[(53.3 ± 12.4)岁对(47.1± 11.0)岁, 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9.1%对4.1%, P=0.047)和既往脑血管疾病史比例(11.8%对5.8%, P=0.038)更高,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比例更低(64.5%对82.7%, 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168.0(144.8,201.5)min对190.0(163.0,217.0)min, P<0.001]和CPB时间[99.0 (79.8,118.0)min对107.0(91.0,126.0)min, P=0.006]更短,术后肺部感染比例(14.5%对5.8%, P=0.004)和卒中发生率(15.5%对8.1%, P=0.030)更高。女性和男性TAAD患者术后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对7.8 % )。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TAAD术后发生卒中( OR=2.574,95% CI:1.198~5.531, P=0.015)和肺部感染( OR=2.610,95% CI:1.180~5.772, P=0.01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性别对TAAD修复术后死亡比例并无显著影响,但是女性TAAD术后发生卒中和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95%CI:1.89~16.41,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95%CI:2.11~26.65,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95%CI:-35.08~6.54,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95%CI:21.21~49.26,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95%CI:0.56~2.13,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OR=2.91,95%CI:0.34~24.99,P>0.05)、术后1年再手术率(OR=1.22,95%CI:0.20~7.56,P>0.05)、术后5年病死率(OR=7.50,95%CI:2.11~26.6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重塑手术相较于再植手术,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较大及术后5年再手术率发生率较高、体外循环时间较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对较长。使用重塑和再植技术在术后住院/30天病死率、术后二次开胸手术、术后1年再手术率及晚期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主动脉根部的实际情况及术者经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2例DeBakey Ⅰ型AD患者,平均年龄48.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右腋动脉顺行灌注(SCP)脑保护,实施支架"象鼻"手术(即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结果 术后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8.3%.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63.2±17.7)min,停循环时间(41.6±12.3)min.随访3~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支架"象鼻"手术简单,停循环时间短,治疗DeBakey I型夹层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新型弓部阻断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夹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6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新型弓部阻断孙氏手术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早期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66.66±32.8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100.49±19.96)min, 停循环时间(3.97±1.63)min, 最低鼻咽温度(25.716±1.304)℃, 最低膀胱温度(26.209±1.552)℃。全组患者住院死亡2例(2.98%), 脑梗塞3例(4.48%), 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5.97%), 截瘫1例(1.49%), 需持续透析的肾衰竭4例(5.97%)。结论新型弓部阻断技术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安全可靠, 是提高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Omicron变异株病毒(Omicron株)大流行期间,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儿童感染SARS-CoV-2后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随访结局,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在上海市4个儿童肾脏病医学中心诊断并随访达1年的PNS合并SARS-CoV-2感染儿童(PNS组)与同期入住上海市金山公共卫生中心无基础疾病而感染SARS-CoV-2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在2022年3月30日至4月13日期间, 上海市有6例PNS儿童感染SARS-CoV-2, 男5例, 女1例;中位年龄4.5(2.0, 11.0)岁;同期这6例患儿均有确诊为SARS-CoV-2阳性的同居人。通过性别、年龄和疾病分型匹配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包括男20例, 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早期急性胃肠道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并构建AGI发生风险列线图疾病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6—2021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ATAAD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并将患者分为AGI组和non-AG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188例患者,其中男166例、女22例,年龄22~70(49.70±9.96)岁。AGI组60例,non-AGI组128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危险评分、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灌注不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输注红细胞均为AGI的预测因素(P<0.05)。两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肠外营养、院内感染以及术后30 d死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经...  相似文献   

15.
《腹部外科》2012,25(2)
目的 探讨短暂阻断膈下腹主动脉后再阻断手术部位血管的二次阻断法这一新技术对腹主动脉相关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手术治疗30例腹主动脉损伤、直径≥8cm的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经验.其中,采用二次阻断14例(二次阻断组),一次阻断16例(一次阻断组).观察记录阻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次阻断组从开腹到完全阻断腹主动脉时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5±2)min、(150±13) ml、7.1%和0,一次阻断组上述各指标分别为(30±10) min、(500±130) ml、50.0%和3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次阻断法可以很好的显露腹主动脉损伤部位和腹主动脉瘤颈部,减少手术出血量及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等副损伤,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期分段二次复合手术全程修复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的疗效和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二次复合手术的10例急性Ⅰ型夹层患者资料, 男性7例, 女性3例, 年龄(60±7)岁(范围:49~71岁)。第一次采用弓部Ⅱ型复合手术, 在非深低温停循环下, 修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近段夹层;第二次复合手术采用肾下腹主动脉替换、内脏动脉旁路联合胸腹主动脉支架植入, 修复残余远段胸腹主动脉夹层(分段)。记录患者基本资料、CT造影图像、手术结果。结果 10例患者分期手术顺利完成, 无死亡。第一次弓部Ⅱ型复合手术中, 有主动脉窦成形4例, Bentall和David手术各3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均顺序完成弓部去分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第一次复合手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4例、低氧血症4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Ⅱ型内漏1例, 近端假腔血栓化率9/10;住院时间(21±4)d(范围:16~28 d)。第二次复合手术后无截瘫, 无肝、肾功能不全和内漏, 术后3 d发生左肾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uATBAD)的影像特征, 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不同分型uATBAD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140例接受TEVAR治疗的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高危特征将患者分为无高危特征组(uATBAD组, 22例), 高危特征组(高危型uATBAD组, 1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干预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高危特征组的主动脉直径、假腔直径及破口位于小弯侧发生率均高于无高危特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0例患者随访时间6~83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8.3个月。5年中期随访结果显示, 两组中期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再干预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uATBAD的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两组在TEVAR治疗后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真假腔途径治疗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瘤样扩张的早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10例接受真假腔干预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瘤样扩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26.0±38.5)min,围术期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弓部优先策略用于全胸主动脉置换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1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Crawford Ⅰ或Ⅱ型全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38±5)岁(范围:28~45岁)。7例为马方综合征, 1例为主动脉缩窄。手术均采用浅低温弓部优先策略, 首先经胸部正中小切口联合左后外侧第6肋间切口, 其次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与头臂动脉端端吻合保证脑部供血, 阻断循环后行心内及主动脉近端操作, 开放循环后完成肋间动脉重建及胸降主动脉置换。结果手术时间(645.9±91.7)min(范围:505~840 min), 术后发生脑栓塞1例, 乳糜胸1例, 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47个月, 1例于术后3个月因腹主动脉瘤进展行胸腹主动脉+髂动脉切除并置换, 2例肋间动脉管道堵塞, 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采用弓部优先策略一期行全胸主动脉置换手术风险可接受, 近中期效果满意, 无分期手术中残余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是治疗年轻且器官功能良好的复杂主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