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策略。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条件的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108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分(WHOQOL100)对所有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根据患者GSES得分情况将其分为高自我效能感组(GSES评分≥3分)和低自我效能感组(GSES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WHOQOL100各维度及总评分,分析两组基础资料、更年期Kupperman评分、COPD病情资料等情况并行组间比较。分析可能影响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GSES评分的因素,结合被调查者GSES评分及WHOQOL100各维度评分特点,探讨提高其GSES评分及WHOQOL100评分的策略。结果 (1)108例围绝经期COPD患者GSES评分均值为(2.82±0.46)分,GSES评分≥3分者48例,3分者60例;(2)108例围绝经期COPD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及WHOQOL100总分分别为:(24.38±2.72)分、(11.02±1.84)分、(7.36±1.03)分、(21.34±3.07)分、(2.35±0.42)分、(2.42±0.44)分、(70.17±7.39)分,108例围绝经期COPD患者中WHOQOL100评分各维度得分超过标准分60%的患者比例较低,其中以生理领域20例(18.52%)、心理领域21例(19.44%)、社会关系领域32例(29.63%)最低;(3)高GSES评分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及WHOQOL100总分均高于低GSES评分患者(P0.05);(4)高GSES评分患者年龄、Kupperman评分、SGRQ评分均低于低GSES评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EV1/FVC、家庭经济收入、医疗保险率则高于低GSES评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越低则生活质量越低,围绝经期症状、呼吸症状及患者个体情况均影响其自我效能感,临床应重视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HAMD、HAMA、HPLPⅡ各维度、GSES、ESCA、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HPLPⅡ各维度、GSES、ESCA、MLHFQ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PLPⅡ各维度、GSES、ESCA、MLHF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66/68),高于对照组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改善其负性情绪,保持健康行为,提升其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微信追踪随访对乳腺癌(BC)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已行BC切除术的患者84例,依照建档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微信追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GSE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改善,对照组HAMA评分明显改善,同时试验组GSES评分、FACT-B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微信追踪随访可改善BC术后患者化疗预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交互作用分析(TA)理论导向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康复依从性、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4-01-2022-03-3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导向下的团体心理干预。2组均干预8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法(LOT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治疗-康复依从性评价表对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12.39±3.26)分低于对照组(16.48±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5,P<0.001;HAMA评分(10.45±2.86)分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刻板印象及抑郁症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113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外显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抑郁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根据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分为高效能感组(n=41)与低效能感组(n=72),对比两组刻板印象(外显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评分、抑郁症状(SDS、HAMD)评分,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刻板印象及抑郁症状间相关性。结果高效能感组GSES评分为(27.62±1.37)分,低效能感组GSES评分为(19.17±1.4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能感组积极外显刻板印象与积极内隐刻板印象评分高于低效能感组,消极外显刻板印象与消极内隐刻板印象评分低于低效能感组(P0.05);高效能感组SDS评分、HAMD评分低于低效能感组(P0.05);GSES评分与积极外显刻板印象、积极内隐刻板印象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外显刻板印象、消极内隐刻板印象评分呈负相关(P0.05);GSES评分与SDS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积极外显刻板印象、积极内隐刻板印象评分与SDS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消极外显刻板印象、消极内隐刻板印象评分与SDS评分、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则患者所持刻板印象越积极,抑郁症状亦较轻,而自我效能感越低则消极刻板印象、抑郁症状越严重,三者密切相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或改变刻板印象,对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艳华  张家齐 《医疗装备》2023,(11):80-82+86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音乐疗法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ESCA、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联合罗伊适应模式干预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心理状况,提高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调查,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比值(FEV_(1)/FVC)。结果 观察组患者GSES和CD-RISC10评分[(26.38±6.29)分、(25.73±6.11)分]均低于对照组[(32.10±5.99)分、(33.94±5.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6、7.212,均P<0.05)。观察组病情急性期患者GSES和CD-RISC10评分[(23.29±6.40)分、(21.34±4.09)分]均低于稳定期患者[(28.91±4.78)分、(30.81±4.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5、11.521,均P<0.05)。观察组患者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1.32±0.54)L/min、(55.84±2.10)%及(51.38±2.98)%]均低于对照组[(2.10±0.43)L/min、(60.98±2.15)%及(57.27±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90、12.093及3.946,均P<0.05)。观察组病情急性期患者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GSES总分、CD-RISC10总分与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GSES总分r=0.783、0.723及0.689,CD-RISC10总分r=0.612、0.660及0.562,均P<0.05),对照组患者GSES总分、CD-RISC10总分与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无相关性(GSES总分r=0.081、0.063及0.050,CD-RISC10总分r=0.065、0.048及0.071,均P>0.05)。结论 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均较低,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呼吸功能下降是引起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状态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女性保健方案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2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受试者进行调查,所有受试者均由同1名精神科医师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及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进行诊断,明确其是否为睡眠障碍、抑郁发作。按照其是否为抑郁发作分为抑郁组(109例)和非抑郁组(149例)。分析不同临床特性受试者PSQI指数、HAMD评分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分析排除受试者除睡眠习惯因素对抑郁的混杂影响因素,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对抑郁的影响。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抑郁预防和干预对策。结果 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67.89%)高于非抑郁组(2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5)。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心理性失眠(10.09%)、精神障碍导致失眠发生率(43.12%)高于非抑郁组(4.70%、2.01%),躯体疾病导致发生率(3.67%)低于非抑郁组(1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4、135.716及51.571,均P<0.05)。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年龄、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围绝经期阶段、性格特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评分、子女职业状况、合并疾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独居、职业状态、生育史、PSQI指数、HAMD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与非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倾向性分析控制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之外的影响因素后,PSQI指数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t=5.947,P<0.05)。结论 围绝经期抑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预防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应重视对其睡眠健康采取措施提升睡眠质量,降低其发生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牛进 《中国妇幼保健》2023,(18):3537-3540
目的了解宝鸡市围绝经期女性患病情况,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参加社区妇科普查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随机抽取4个街道纳入符合条件的600例女性。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等一般情况,以及失眠、心悸、头晕、关节疼痛、疲乏等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Kupperman改良评分量表(KI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回收有效率为97.83%。本次调查显示,平均年龄(50.28±3.78)岁,具体分布40~45岁占9.88%、46~50岁占29.81%、51~55岁占34.41%、56~60岁占25.90%;89.95%的女性已婚配偶健在,64.39%的女性已退休,55.37%的女性学历为高中、大专;82.96%的女性收入在1000~5000元;44.46%的女性周期缩短或延长,43.95%的女性育有1孩、40.72%的女性育有2孩;46.17%的女性身体状况良好、46.85%的女性身体状况一般。调查中采用KI量表对被调查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评分,超过6分的有454例,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8分,平均得分11.57±6.89分,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为77.34%。应用MENQOL量表、KI量表及WHOQOL-BRIEF量表对宝鸡市454例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妇女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显示MENQOL量表、KI量表及WHOQOL-BRIEF量表评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法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并采用SPSS 2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MENQOL量表与KI量表相关性较差(r=0.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NQOL量表总分与WHOQOL-BRIEF量表呈负相关(r=-0.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的自变量中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育情况、月经情况、身体情况对因变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与围绝经期症状呈负相关,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月经情况、身体情况与围绝经期症状呈正相关。结论宝鸡市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身体情况等影响其发生及严重程度,可通过实施干预手段来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15-1216
目的探讨系统性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系统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均给予针对性的系统性干预。系统性干预治疗12周后,观察与比较患者干预治疗前与干预治疗后的自尊量表(SE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系统性干预治疗12周后,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降低,而SES评分和GSES评分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均较差,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针对性的系统性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自尊及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训练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情绪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共计53例,双号纳入观察组共计5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及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观察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分别行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测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消化道功能(临床症状、OCTT)评估、生活质量(WHOQOL-100)测评,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WHOQOL-100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6个月后HAMA评分、HAMD评分、消化道临床症状评分、OCTT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强化健康教育较之于常规健康管理,在提升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降低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消化道功能、改善消化道功能症状、综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该组合干预方案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健康管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喉癌全喉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88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增强自我效能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其掌握气管套管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的SAS、SDS、GSE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气管套管自我护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全喉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我自效能感及气管套管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经验性回避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河南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AQ-Ⅱ)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经验性回避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经验性回避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患者共31例(40.26%),GSES得分为(20.13±1.45)分;而自我效能感不低下的患者共46例(59.74%),GSES得分为(31.67±2.52)分。2组患者的GSE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7,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经验性回避呈负相关(r=-0.778,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低下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文化程度、AAQ-Ⅱ评分与自我效能感不低下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文...  相似文献   

14.
欧旺飞 《现代养生》2024,(4):284-286
目的 分析探讨“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四阶段五维”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GSES)、自护能力(ESCA)、生活质量(SF-36)、负性情绪(HAMA、HAMD)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SES、ESCA、SF-36等评分均上升,GSES、ESCA等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GSES、ESCA、SF-36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HAMA、HAMD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良好,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与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舒缓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合作护理模式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MDT合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GSES、MUI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MUIS-A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MUI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MDT合作护理模式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清醒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 对2009年5-11月进行治疗的37例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组,常规护理组采取一般护理与健康教育;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支持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自我调节训练,并分别在入抢救室后、机械通气后使用汉密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清醒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支持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支持组GSES评分(32.78±5.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6.52±5.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清醒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并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6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32)和对照组(n=144),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为老年COPD患者心理护理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慢病人群的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天、干预3个月时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当天,2组患者GSES、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入院当天,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CL-90评分均低于入院当天,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天,2组患者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及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H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疾病认知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疾病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