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为60,00%(21/35),治愈率31.43%(11/35),死亡率11.42%(4/35);采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静滴与151服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静滴等方法治疗,其中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37.50%(6/16)。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治愈率低。最佳药选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的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4例。发热4例,头痛5例,抽搐2例,意识改变2例,脑疝1例,脑膜刺激症阳性7例,视乳头水肿1例。7例脑脊液检查均异常,脑脊液培养出隐球菌4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5例。头颅CT或MRI异常4例。7例均使用两性霉素或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治愈4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及间歇性头痛为主,无特异性体征。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及病原培养。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两性霉素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1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AmpB)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fluconazole,FCZ)治疗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鞘内注射治疗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Fu+鞘内注射治疗2例。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氟康唑(fluconazole,FCZ)口服巩固维持治疗。治愈3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余7例自动出院。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频 《大家健康》2016,(5):161-16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 B 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48例(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24例为一组。对照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两性霉素 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 B 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对比2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及隐球菌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隐球菌转阴率(75.00%)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两性霉素 B 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用于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一期治疗过程中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的M27-A方案,对分离自6名患者脑脊液中的18次培养阳性菌株进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体外药敏实验以及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的联合药敏实验.结果:治疗期间系列菌株对每种药物的MIC变化不超过一个滴度;系列菌株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前后的MIC变化均在两个滴度以内,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大多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治疗期间未发现有耐药现象发生.结论:在一期治疗过程中,感染菌株对3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无变化.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是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有效的一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绍全  江元森 《广东医学》2005,26(10):1371-1372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37例病原学检查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内压明显升高>400 mmH2O14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引流者8例;15例接受两性霉素B(AmpB) 5-氟胞嘧啶,5例同时加用氟康唑治疗,5例单用两性霉素B,6例单用氟康唑治疗。结果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15例。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治疗仍首选AmpB 5-氟胞嘧啶,侧脑室引流可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赢得机会。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可评价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2例,分为3组。Ⅰ组:单用两性霉素B(AMB)静脉滴注或合用氟胞嘧啶;Ⅱ组:单用氟康唑静脉滴注或与氟胞嘧啶合用;Ⅲ组:治疗分二期,前期采用AMB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同时应用,或合用氟康唑,直到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期应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维持至脑脊液直接镜检连续3周阴性。结果:Ⅰ组8例患者中5例痊愈,2例好转,1例死亡,1例复发。Ⅱ组4例患者痊愈与死亡各2例,无复发。Ⅲ组10例患者全部痊愈,无复发。结论:二期治疗法是一种适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对照组静脉使用并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两组均口服5-氟胞嘧啶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0例;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1例。结论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对6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误诊59.6%(40/67),病死率为34.3%(23/67),治愈率23.81%(16/67),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啶治疗40例,治愈30%(12/40),提示该病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治愈率低,预后取决于早期的确诊及有效的治疗。最佳药选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的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认识,分析其临床及治疗转归。方法对76例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发热、脑膜刺激症、颅内高压为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表现。有脑膜炎型48例,脑膜脑炎型27例,脑干脓肿1例。分别予两性霉素B(AmpB)联合5-氟胞嘧啶(5-FC)和(或)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26例痊愈,29例好转,死亡9例,无效12例。结论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必要时与脑脊液真菌培养、乳胶凝集试验三项检查结合,协助诊断。两性霉素B(AmpB)联合5-氟胞嘧啶(5-FC)仍是治疗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首选方案。对于中度及重度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否须加用氟康唑联合治疗仍有待探讨,一般早期不主张使用氟康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艾滋病(AIDS)伴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AIDS并CNM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研究组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及抽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脑脊液隐球菌的转阴率83.33%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AIDS伴CNM疗效肯定,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脑脊液隐球菌的转阴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陈红梅  陈锐  朱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F0003-F0003
目的:总结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的14例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等药物治疗。14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例无效病人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仍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娇  肖农 《重庆医学》2008,37(24):2824-2825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院外误诊15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13例;治愈、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点,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张兴波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9,40(9):1032-1034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脑脊液(CSF)检查、头颅影像学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头痛(100%),19例(79. 17%)出现发热; 11例(45. 83%)颅内压增高(≥300 mm H2O); 16例(66. 67%) CSF首次检查示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7例(29. 17%)真菌培养阳性,19例(79. 17%)送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 21例(87. 50%)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另外3例(12. 50%)重症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三联治疗。最终治愈11例(45. 83%),好转2例(8. 33%),死亡11(45. 83%)例。所有死亡患者均考虑为高颅压致死。结论高颅压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CSF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诊断较敏感指标,效果优于CSF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茵脑膜炎(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艾滋病合并CM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同时辅以两性霉素B加地塞米松鞘内注药;对照组21例仅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7例(68.0%);死亡4例,病死率16.0%;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对照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1例(52.4%);死亡6例,病死率28.6%;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死亡病例CIM+T细胞计数〈100个/μ1。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后脑脊液墨汁染色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艾滋病合并CM患者病死率高,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辅以鞘内注药的疗效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年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采用二性酶素B(AM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64.3%。10例无效患者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 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和白念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与2004-2005年2个时期的5287份白带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检出率比较分析,用ATB FUNGUS2对110株白念珠菌进行4种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检测。结果2个时期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8.1%。有显著性差异(P〈0.005);4种药物对白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92.7%,两性霉素B 98.2%,氟康唑90.9%.伊曲康唑72.7%。结论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白念球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严重。  相似文献   

19.
影响隐球菌脑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0-1995年间诊治的11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疗效成功的7例中,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效果肯定;其中5例在疗程中进行了侧脑室外引流术,另有1例在疗程初期还联合应用了氟康唑,均获明显临床效果。11例中,4例在抗真菌治疗中死亡,影响其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病情进展较快(2/11例),诊治时间偏迟,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基础疾病及持续性脑脊液显异常。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联合疗法和适时的脑脊髓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形隐球菌病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新形隐球菌病74例(脑膜炎45例、脑膜脑炎26例、单纯肺部隐球菌病2例、败血症1例)。除6例于短期内死亡未治外,共治愈38例,近期治愈率55.9%,死亡30例(44.1%)。两性霉素B静滴组9例中治愈1例(11.1%)、两性霉素B静滴与鞘内注射组38例中治愈21例(55.3%)、两性霉素B静滴与鞘内注射加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组18例中治愈15例(83.3%)、酮康唑治愈单纯隐球菌肺炎1例,放线菌酮治疗2例均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