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7例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单纯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合并加味当归饮加减治疗,疗程4周。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0、12(IL 4、IL 10、IL 12)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愈显率56%(14/25例),西药组为22.7%(5/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 4、10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均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3种细胞因子水平恢复正常,西药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周萌 《四川中医》2006,24(6):77-78
目的:观察中药舒肤散联合派瑞松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舒肤散薰洗患处并派瑞松霜每日早晚外用,对照组仅采用中药舒肤散薰洗患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57,P<0.05),两组初诊时、治疗2周后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分(SCORAD)积分值和直观模拟尺(VAS)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4周后与初诊时比较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中药舒肤散联合派瑞松霜外治特应性皮炎取得了满意效果,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设计,将146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氯雷他定内服+糠酸莫咪松霜外用+中药内服)治疗和仅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时行基于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于疗前及疗后第l、2,3、4周时访视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随访治疗成功者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结束时研究组IGA评分0、1、2、3、4和5级者分别是5、18、32、13、4和1例,对照组分别是2、9、34、12、10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3,P=0.006。②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EASI评分逐渐降低(F=184.36,P=0.000),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F=18.156,P=0.000)。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成功者12个月内的累计复发率分别是39.13%和81.82%,对照组复发的风险是研究组的3.118倍(HR=3.118),P=0.017。结论:中西结合治疗AD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较佳的改善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感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该病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1]。临床上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较为棘手。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脾气亏虚,血液生化乏源。笔者采用健脾养血汤合用喜疗妥软膏治疗AD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来自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皮肤科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特应性皮炎中西医发病理论的共性与差异。笔者从遗传、免疫、肠道菌群和皮肤屏障功能四个方面阐释了中西医观点间的交融、差异与启发,发现中、西医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学理论对特应性皮炎的现代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44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符合入选条件的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EOS计数、血清总IgE含量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D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顽疾,很难治愈,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各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服汤剂、外用洗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等。本文就常用中医疗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石榴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石榴皮软膏治疗,对照组予软膏基质治疗。两组均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皮损及皮肤干燥改善程度。结果:第3、7、14天治疗组皮肤干燥改善程度总改善率为53.33%、83.33%、96.67%,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7、14天皮损改善程度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3.33%、86.67%、96.67%,对照组分别为56.67%、63.33%、70.00%,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榴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35例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5例与西医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45.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诊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瘙痒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始发于婴幼儿,缓解与复发交替并可能伴随终身,约70%的患者有过敏性家族史。AD临床表现为湿疹和极度瘙痒,一部分患者常同时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AD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率达100k-20%。该病病因复杂,有难治疗、易复发等特点,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38例以健脾祛风复方治疗;对照组29例以清热祛风复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SCORAD积分瘙痒程度(VAS)。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SCORAD积分和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CORAD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脾虚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环节,顾护脾胃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全过程,其治疗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报道在近30年内其患病率曾加了2~10倍[1]。由于其反复发作、瘙痒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008年9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龙牡汤治疗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2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皮肤科AD专病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剔除失访及自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应用内服中药外用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异位性皮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于1997年11月~1998年8月入选的46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在5~36岁,平均16.8岁,病期在1.5~16年不等,平均4.2年,经临床明确诊断后,选用西医外用药物,中医内服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资料完整者列入疗效观察病例。皮损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等不同阶段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皮损逐渐发展为不规则的棕褐色,伴以苔藓样改变等。46例患者有5…  相似文献   

15.
<正>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病常初发于婴儿期,但也有成年发病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皮肤屏障异常及多种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易感病毒的寄居,可以诱发或加重皮肤的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1-2],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刺激又可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组胺药、润肤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3],但远期疗效不佳,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患者不耐受。随着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的优势逐渐彰显。施丽婕,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二十余年,善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系病证,现将其治疗成年特应性皮炎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而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经验方、针灸治疗、开发有效颗粒剂、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使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并在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显示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显著的近期疗效和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验室研究也提示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高低可作为特应性皮炎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刘巧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瘙痒、体质进行辨病辨证论治,并重视调畅情志、健补脾胃、皮肤护理等方法的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难治性湿疹,是一种特异性的慢性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其和遗传有关系,和银屑病的炎症细胞通路表现出了相似性,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三个过程: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其中儿童AD的患病率接近20%。近来门诊这类的病人越来越多,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点和治疗抵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郭彩霞 《光明中医》2020,(4):586-58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口服阿伐斯汀胶囊与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服用阿伐斯汀胶囊与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以及平均起效时间,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4.29%)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促进平均起效时间,还能提高临床效果,预后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作了系统回顾 ,介绍了中药内用治疗 ,中药外用治疗 ,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