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HbAlc的测定结果将纳入研究者分为两组,A组(HbAlc控制较差):HbA1c7.0%,60例;B组(HbAlc控制较好):HbA1c≤7.0%,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组和B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组,HDL-C则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A1c7.0%)TC、TG、LDL-C明显高于B组(HbA1c≤7.0%),HDL-C则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Alc与TC、TG、LDL-C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TC、TG、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人,HDL-C则低于正常人,降低HbAlc可明显降低TC、TG、LDL-C,因此HbA1c及血脂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病情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开封市中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的1型糖尿病患者(B组)和40例2型糖尿病患者(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肽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 B组、C组HbA1c、FBG水平均高于A组,血清C肽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1c、血清C肽水平较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建嫦 《吉林医学》2014,(7):1396-139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组),均予以hsCRP、HbA1c2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A组健康群体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0.15±0.09)mg/dL、(5.01±0.27)%,B组2型糖尿病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1.69±0.38)mg/dL、(7.79±2.03)%,C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5.34±0.92)mg/dL、(9.11±3.08)%,B、C两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hs-CRP、HbA1c两项指标的检测分析是及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了解病情进展和评价治疗及预后效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曦晖 《吉林医学》2012,33(14):2944-2945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糖化血红蛋白(Glycolated Hemoglobin,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mAlb)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和U-mAlb水平,并根据HbA1c水平将糖尿病患者为5组正常HbA1c组(3.8%~5.8%),48例(A组);HbA1c(5.8%~7.0%)80例(B组);HbA1c(7.1%~9.0%)71例(C组);HbA1c(9.1%~11.0%)68例(D组);HbA1c(>11.0%)18例(E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U-mAlb、CysC、HbAlc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mAlb、CysC、HbAl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大意义,可提高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及与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观察组)10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两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FBG的关系,以及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并发KPLA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成3组:A组31例,HbA1c水平控制好,HbA1c≤7.0%;B组52例,HbA1c水平控制较好,7.0%<HbA1c≤9.0%;C组63例,HbA1c水平控制差,HbA1c>9.0%。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基本资料、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穿刺引流术前影像学表现、并发症、脓肿转移、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B组患者住院时间较A组延长(P<0.05);C组患者年龄较A组和B组小、住院时间较A组和B组延长(P<0.05)。B组患者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超声检查胆管系统积气、CT检查脓腔内积气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发生率较A组升高,C组患者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超声检查胆管系统积气、CT检查脓腔内积气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膈下脓肿发生率较A组和B组升高(P<0.01)。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超声引导定位下肝脓肿穿刺引流,C组患者1例因全身多发感染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 糖尿病并发KPLA患者HbA1c水平控制差者年龄偏小、住院时间较长,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超声检查胆管系统积气、CT检查脓腔内积气、胸膜增厚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和膈下脓肿发生率较高,重症者可发生死亡,临床治疗中应警惕此类患者,预防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趾臂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的关系.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按照HbA1c的不同分为2组A组150例,HbA1c<6.5%,B组128例,HbA1c≥6.5%.分别测定TBI.结果 A组TBI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TBI与HbA1c有密切关系,FBI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空腹血葡萄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Ⅱ型糖尿病(2D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院检查的经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A组)及非糖尿病患者100例(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分别计算空腹血葡萄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情况,分析并比较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Ⅱ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准确度。结果 A组FPG对Ⅱ型糖尿病诊断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93%,HbA1c诊断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2%,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B组FPG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仅为7.0%和1.0%;HbA1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率为8.0%和5.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葡萄糖在Ⅱ型糖尿病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237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按照糖尿病病史及HbAl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合并糖尿病且HbA1c≥6.5%的冠心病患者(A组)41例;合并糖尿病且HbA1c6.5%的冠心病患者(B组)27例;无糖尿病且HbA1c6.5%的冠心病患者(C组)169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时,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39%,B组为14.81%,C组为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59%,B组为25.92%,C组为17.16%,A组和B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1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长期预后有关,临床可通过降低血糖、有效控制HbA1c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胱抑素C ( Cys-C)水平的变化和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 A组),随机抽取相应时间段住院的非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 B组),以健康查体者40例( C组)。用BECKMAN AU 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cy、Cys-C,用HLC-XG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HbA1c,并对A、B两组不同脑梗死类型发生情况作了比较。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组患者血Hcy、Cys-C、HbA1c的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y与HbA1c、Cys-C 呈显著正相关(r=0.37,0.31, P<0.05);A组大面积梗死、多发性梗死、再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Hcy、Cys-C、HbA1c水平,并加以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测、治疗、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 b A1c)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组H b A1c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H b A1c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与2型糖尿病组FBG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HbA1c,有助于临床对并发症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HbA1C的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A组患者的HbA1C值小于7.0%,共24例;B组患者的HbA1C值为7.0%-8.0%,共19例;C组患者的HbA1C值为8.1%-9.0%,共11例;D组患者的HbA1C值大于9.0%,共6例;同时,还通过NT-pro 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各30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HbA1C4组患者中,从A组到D组病程逐渐延长,并且FPG(空腹血糖)以及NT-pro BNP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LVEF(左室射血分数)有所降低;D组患者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高于A组以及B组(P0.05)。NT-pro BNP两组患者中,二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FPG水平均明显高于一组,但HbA1C的控制水平明显低于一组(P0.05);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FPG以及LVEDD与NT-pro BNP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而LVEF与NT-pro BNP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 HbA1C的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间有密切联系,临床治疗中,需对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进行提升,这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尿酸和甘油三脂水平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选择41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A组患者UA、TG、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1);B组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C组(均P<0.01)。认为血尿酸和甘油三脂水平异常升高与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8例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U-mAlb的测定,以HbA1c≤7%(A)、7.1%~9%(B)、9.1%~11%(C)、〉11%(D)为标准分组,比较不同HbA1c分组的U-mAlb异常检出结果。结果 A组与B、C、D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B、C、D三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HbA1c与U-mAlb联合检测是发现和监控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HbA1c控制良好者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用于诊断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4个组:A、B、C、D,各5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东芝40)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韩国CERA-STAT2000)对以上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BG)进行检测,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实际造影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的计分进行判断出冠状动脉发生的病变程度(需三级医院诊断结果).结果 出现冠心病合并的糖耐量异常组、2型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以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单纯性的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诊断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病情监测、判断预后以及对疗效的评定等都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幸 《中外医疗》2012,31(26):36-3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2型糖尿病患者33例(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作为观察I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299mg)作为观察II组,同期33例身体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血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I组与观察II组的HbA1c、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I组的HbA1c、UA高于观察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的病情预测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检测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hs-CRP,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此外,根据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四分位数水平进行临床分组,可分为A1组(HbA1c≤6.5%)、A2组(6.6%~7.9%)、A3组(8.0%~9.9%)、A4组(HbA1c≥10.0%),同时将健康体检者列为A5组。分别统计对比各组患者hs-CRP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hs-CRP水平有随HbA1c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A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中hs-CRP上升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意义。方法确诊的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DR者89例,无视网膜病变(NDR)者12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病程分析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DR组糖化血红蛋白为(10.3±3.2)%,NDR组为(7.4±1.5)%,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1)。结论DR的进行与进展与HbA1c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郭军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19-492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69例T2DM合并CAD患者,按HbA1c水平分成2组,A组67例(HbA1c<7.0%),B组102例(HbA1c≥7.0%)。结果 B组与A组比较,TC、TG、LDL-C、FBG、NT-BNP均显著升高(P<0.05);B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明显低于A组。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应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诺和灵30R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与诺和锐30早晚进餐及三餐进餐注射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30R分早晚餐前皮下注射,B组80例给予诺和锐30早晚进餐时注射,C组100例给予诺和锐30三次进餐注射。并在治疗1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FB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组患者HbA1c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对于控制FBG、2hBG和HbA1c优于A组,除C组HbA1c较A组有明显下降(P<0.05)外,余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较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诺和锐30三餐皮下注射降糖疗效肯定,使用安全,能起到强化降血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