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止晕汤治疗颈性眩晕5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变压迫椎-基底动脉,致使脑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0年来笔者以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12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耳源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 ,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点。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止晕汤加减治疗此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6例耳源性眩晕患者中 ,男 1 5例 ,女2 1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3 0岁 ,以 40~ 5 0岁为多 ;病程最短 3d ,最长 3 0年 ,多数有反复发作病史 ;眩晕多呈阵发性 ,发作期多为 5~ 7d ,仅 1例反复发作持续1月之久 ;间歇期长者 1~ 2年 ,短者 2~ 3d ,多为每年春秋发病 ,而以春季发病最多。1 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野菊花 1 2g ,黄芩 1 0 g、生地 1 5 g ,生石膏 2 0 …  相似文献   

4.
叶乙 《河南中医》2006,26(6):59-60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止晕汤治疗耳源性眩晕3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虹 《中医药导报》2007,13(6):69-7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予以相同的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加针刺及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及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瑛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13-713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因颈部病变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为动脉压迫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我们从2000年2月至2005年10月间将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以单一中药治疗为对照组,针灸结合止眩汤治疗为治疗组,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葛根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88例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 10年来颈性眩晕患者日趋增加 ,笔者自 1994年起以自拟葛根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8例中 ,男 2 7例 ,女 6 1例 ;年龄 36~ 6 6岁 ;病程 5小时~ 10年 ;所有患者均摄颈椎片确诊为颈椎骨质增生 ,并有典型眩晕症状 ,部分患者作多普勒检查以明确脑血流供血不足的程度。2 治疗方法自拟葛根止眩汤处方 :葛根 30 g,升麻 10 g,黄芪2 0 g,丹参 2 0 g,当归尾、川芎、桃仁各 12 g,红花 5 g,石菖蒲 10 g,天麻 10 g,石决明 30 g(先煎 )。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各 12 g,耳鸣者加蝉衣 10 g,颈肩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虚寒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组和基础西药组,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76 66%)(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 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是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止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次,3次/d,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晚睡前口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2.5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改为生理盐水250 mL。同时视病情需要给予营养脑神经、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灸治疗。①定眩止晕舒颈汤(葛根、天麻、野菊花、川芎、桂枝、赤芍、甘草片),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②针刺颈百劳、大椎、百会、天柱、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使用6805-B型电针仪刺激20 min。发病1周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浅刺为主;发病2周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可选用强电流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列,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6.67%(46/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评分降低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综合征(简称颈椎病)引起的以表现眩晕为主的一组症状,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1995年5月~2000年11月,笔者以自拟颈宁晕停汤治疗颈性眩晕49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润枝 《河南中医》2011,31(1):69-7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自拟颈晕汤为主结合牵引、推拿手法 ;结果 :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有效率达 97% ;结论 :以颈晕汤为主结合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采用体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眩晕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颈止晕汤(自拟)治疗颈椎病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法将11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舒颈止晕汤和颈复康颗粒治疗15d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率82.2%,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率60%,有效率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舒颈止晕汤治疗颈椎导致的眩晕在临床上可明显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16.
耳穴压豆治疗眩晕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娜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6):354-355
耳穴压豆是耳针中的一种刺激方法,近几年用耳穴压豆治疗眩晕,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4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为21~55岁,诊断血管性眩晕30例,内耳眩晕8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例,原因不明5例。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伴有自身旋转或自动感,少数患者有头身不敢移动,并有恶心、呕吐。2 治疗方法耳压主穴:心、肝、肾、肾上腺、皮质下、神门。配穴:高血压者加降压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加内分泌;颈椎病者加颈。操作方法: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然后采用0.6cm×0.6c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6例,男8例,女28例;病程1~10d.临床表现为:眩晕为主,可伴见头痛,胸闷,多梦,恶心,呕吐,纳呆,苔腻,脉濡滑.中医辨证属痰浊中阻型.……  相似文献   

18.
易承德 《光明中医》2002,17(4):51-52
几年来 ,笔者运用自拟方定晕汤配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 56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明确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 56例中 ,男性 2 1例 ,女性 3 5例 ;年龄在 45~ 73岁 ;病程最短为初次发作 ,最长为 1 0年 ;合并高脂血症2 5例 ,糖尿病 4例。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 1 993年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诊断标准 :( 1 )头晕目眩 ,转侧尤其 ,可伴头痛 ,恶心呕吐 ,短暂视弱或失明、耳鸣、感觉或运动障碍 ,颈部酸痛不适等。( 2 )X线摄片发现有颈椎关节增生 ,椎体前后缘变尖 ,骨刺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为此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5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4d。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SCV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刺激能够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该法治疗颈性眩晕安全且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症状,常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自拟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标准:全部病例治疗前均经头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有肝肾疾病、糖尿病、大出血、脑肿瘤、严重血液病等病史者及有外伤史及没有按规定用药者。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计88例,按就诊顺序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76岁;平均59.8±4.5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