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ADP核糖化是细胞在对内外环境的遗传毒物刺激的应答过程中对蛋白质进行翻译后修饰的一种机制,催化此过程的酶即聚ADP-核糖聚合酶。聚ADP核糖化涉及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如DNA修复、细胞增殖、细胞死亡、染色质功能及基因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后均需经过一系列的修饰过程才能发挥作用,主要包括腺苷二磷酸(ADP)核糖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糖基化等.ADP-核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重要修饰方式之一,分为单-ADP-核糖基化,聚-ADP-核糖基化2种,其与染色质的功能与调节、肿瘤的发生、细胞死亡、细胞分化与信号转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相关[1-2].笔者将重点介绍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酶促的单-ADP-核糖基化反应和聚-ADP-核糖基化反应,以及这些反应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抑制人聚ADP核糖聚合酶1(hPARP1)活性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hPARP1基因的寡核苷酸,各69对碱基,退火,然后利用BamHⅡ及EcoRⅠ与pSIRENRetroQ载体连接。用EcoRⅠ及BglⅡ切取其中U6启动子及下游的shRNA部分,与pEGFPC1载体重组构建pEGFPC1shRNA载体。结果重组构建的pEGFPC1P1、pEGFPC1P2、pEGFPC1N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分析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30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结论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在DNA修复过程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些研究表明,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如3-氨基苯酰胺(3 AB)、苯酰胺和菸酰胺的其他类似物,可使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明显增高。但与其它多数 SCE 诱发剂不同,多(ADP-核糖)聚合  相似文献   

5.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关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外的重视.本文就PARP及其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是通过碱基切除途径修复DNA单链断裂所必须的酶之一,对维持DNA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聚聚合酶-1(PARP-1)在氢醌(hydroquinone,HQ)诱导的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10μmol/L HQ染毒TK6细胞为处理组,分别在染毒0.5、1、2、3、4、5和6 h时收集细胞,以0 h为对照组,或用HQ处理PARP-1沉默细胞,运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TK6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聚腺苷二磷酸核糖(PAR)以及DNA损伤应答(DDR)相关蛋白PARP-1和抗凋亡转录因子(AATF)的表达情况。结果 HQ处理TK6细胞后,γ-H2AX的含量在3 h时达到高峰[(14.83±1.14)倍](P0.05),此后逐渐下降;AATF的含量一直上升,6 h含量最高[(15.62±1.14)倍](P0.05)。PARP-1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3 h其含量最低[(0.66±0.04)倍](P0.05)。PAR的含量在0.5 h达高峰[(1.78±0.13)倍](P0.05),而后逐渐下降。PARP-1沉默细胞中,HQ处理使得PARP-1、PAR和AATF的含量分别降了77%(P0.05)、64%(P0.05)和68%(P0.05),γ-H2AX的含量上升了1.65倍(P0.05)。结论 PARP-1通过聚多聚腺苷二磷酸(ADP)核糖基化作用增强AATF稳定性参与由氢醌诱导的DNA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
杨娟  陈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295-4297
卵巢上皮性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采用的铂类和紫杉烷类联合化疗方案仍不能避免大多数患者的复发。新近发现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在DNA修复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PARP抑制剂作为一种DNA修复酶抑制剂,可通过靶向阻断肿瘤细胞DNA修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技术建立人PARP-1缺陷细胞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鉴定聚ADP核糖聚合酶1(hPARP1)缺陷细胞株,用于研究hPARP1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缺陷与DNA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将用已经构建的pEGFPC1shRNA(包含两个PARP1基因及一个阴性对照)转染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使之在16HBE中表达,转染后命名为16HBEP1、16HBEP2及16HBEN。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hPARP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pEGFPC1shRNA在真核细胞成功表达;16HBEP1和16HBEP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84.3%及63.7%。结论hPARP1缺陷细胞株的成功建立和鉴定为hPARP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奥拉帕利(olaparib)、卢卡帕利(rucaparib)及尼拉帕利(niraparib)均为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抗癌药物.PARPi通过靶向抑制细胞核内的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从而特异性杀死同源重组修复通路(homologous recomb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醌(HQ)诱导DNA甲基化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PBS处理组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2.5、5.0、10.0、20.0μmol/L HQ染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RP-1、DNMT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随HQ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基因表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30 x+1.283,y=0.075 x+1.088,蛋白表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5 x+1.234,y=0.043 x+1.097,DNMT3a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40 x+1.151;y=-0.012 x+1.021。结论 HQ暴露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改变可能与DNA甲基转移酶表达异常有关,且PARP-1可能参与了HQ暴露致DNA低甲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NO)是生物活性很强的小分子化合物,参与体内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各种生物过程,尤其是其血管活性作用与肿瘤血管生成、瘤转移方面的关系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焦炉工人早期生物效应标志物DNA损伤与生物有效剂量标志物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207名焦炉工人作为接触组,102名非焦炉作业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采用彗星实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焦炉工人的血浆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和外周血DNA损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个体的工龄、吸烟和饮酒状况后,焦炉工人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72倍(P<0.05),焦炉工人DNA损伤水平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96倍(P<0.05)。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DNA损伤水平在焦炉工人中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偏相关系数=0.235,P<0.01),但在对照组中不存在相关关系(Spearman偏相关系数=0.093,P>0.05)。结论焦炉工人生物有效剂量标志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早期生物效应标志物DNA损伤之间存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物对着床前小鼠胚胎发育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着床前小鼠1细胞期胚被放入含有不同的环境污染物的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1细胞期胚发育至胚泡期胚的发育率;测定胚泡期胚的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活性。结果小鼠胚胎着床前期在含有环境污染物的培养液里发育的过程中,其形态没有发生显著的异常变化,各实验组的胚胎发育率在61%~67%。然而,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应环境污染物种类而异发生不同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二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使着床前胚的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而二乙烯二苯乙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和多氯联苯中的2,2′,3,3′4,4′polychlorinatedbiphenyl(PCB153)使着床前胚的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下降。不过,二氯联苯二氯乙烯p,p′dichlorodiphenelethylene(DDE)和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DBP)对着床前胚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结论环境污染物可在体外培养中对着床前胚DNA甲基转移酶活性产生作用,进而可能影响基因组甲基化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 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甲醛的毒物兴奋效应及其所致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甲醛是否存在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以及在低剂量兴奋效应带(hormetic zone)下计量的损害特征。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nese hamster lung fibroblast,CHL)为实验受体,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甲醛对CHL增殖率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蛋白印迹杂交观察在hormetic zone下剂量的损害效应。结果甲醛处理24h后CHL的增殖率表现出hormesis,hormetic zone的剂量范围为0.391~3.125mg/L,其中3.125mg/L的细胞增殖率为空白对照组的105.98%,甲醛存在Hormeis的证据为低—中级;甲醛在0.196~12.500mg/L的剂量范围内处理CHL24h,7个剂量组的细胞核尾长、尾长/头长、尾DNA%、0live尾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1.563mg/L剂量组DNA损伤尤其明显。甲醛处理CHL6h后,0.781、25和100mg/L的PARP-1蛋白条带显色变弱,相对分子质量为116×103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表达量减少,而3.125mg/L的蛋白条带显色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甲醛对CHL增殖率存在hormesis,在hormetic zone下的剂量引起DNA损伤和PARP-1蛋白表达减少,对这种效应的利弊应审慎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途径存在一定差异,高剂量电离辐射可直接破坏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屏障,影响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等生物大分子的表达,诱导炎性细胞渗出、组织纤维化及坏死等慢性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影响循环系统内环境稳态,诱发早期心血管疾病。小剂量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途径主要表现为电离辐射的异常DNA甲基化效应和氧化应激效应,由此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均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伤,电离辐射持续暴露导致次级效应代谢产物的蓄积将加剧心血管系统损伤倾向。  相似文献   

18.
廖娟  牛倩  尚书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2056-2058,2069
目的评价Chrono-log700血小板聚集分析仪的性能。方法选取20例健康成人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应用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瑞氏托霉素(Ristocetin)3种血小板诱聚剂,对Chrono-log700血小板聚集分析仪进行批内精密度、双通道一致性、以及比浊法与阻抗法的相关性等性能进行评价,并进行参考范围验证。结果终浓度10μm ADP、0.5 mM AA和1.25 mg/ml Ristocetin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6.53%、5.67%和5.42%;3种诱聚剂双通道检测的平均相对偏差(ARD)分别为5.25%、7.14%和3.71%;比浊法与电阻抗法无明显相关性(r=-0.316,P=0.175);用ADP、AA做诱聚剂时,有90%以上的检测结果在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内,而使用Ristocetin作诱聚剂时,只有70%的结果在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内。结论 Chrono-log700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精密度高,双通道一致性好;比浊法与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应根据需求进行选择;ADP和AA作诱导剂时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可用,而Ristocetin的参考范围需实验室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系SGC7901转染Twist基因后细胞中AP-1转录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改变,探讨Twist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技术鉴定质粒PcDNA3-Twist;采用脂质体法将Twist基因稳定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应用Western-blot检测Twist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测定转染前后AP-1的DNA结合活性;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AP-1下游分子MMP-9的表达。结果SGC7901细胞转染质粒Twist-PcDNA3后Twist表达明显上升,AP-1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同时,转染阳性质粒Twist-PcDNA3后细胞的MMP-9表达明显上升。结论Twist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可能存在Twist/AP-1/MMP-9介导的通路。  相似文献   

20.
1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表现1.1高尿酸血症分类1.1.1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1)遗传性酶缺陷: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HPRRT)缺乏及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引起的尿酸生成增加。(2)原因未明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肾小管尿酸吸收增加及或分泌障碍致尿酸排出减少。(3)原因不明(特发性):可能为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尿酸生成增多或排出减少。1.1.2继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1)多种急、慢性疾病一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加:血液病、恶性肿瘤、银屑病、淀粉样变;肾脏尿酸排出减少:各种肾脏病弯伴肾功不全、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妊高征、甲亢、甲减。(2)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