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预处理对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10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44例),先口服达英-35共3个月,在下一个治疗周期采用克罗米芬加绝经期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在排卵前48 h内和排卵后12 h内,进行供精人工授精;(2)对照组(56例),在治疗周期直接采用克罗米芬加尿促性素促排卵,同法行供精人工授精。通过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值、子宫内膜厚度、HMG用量及每周期平均促卵泡数、供精人工授精结局评价达英-35预处理后人工授精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使用达英-35后的血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并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促卵泡数、取消周期数、卵泡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S患者行供精人工授精前使用达英-35预处理,不仅增加了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了卵泡质量,使人工授精的妊娠成功率明显增加,而且降低了OHSS的发生风险,减少了取消的周期数,减轻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的有关因素,对161对不育失妇进行AID治疗共605个同吉期。其中78对夫妇成功妊娠,总妊娠率为48.4%,平均周期妊娠率12.9%。AID成功与年龄及不育年限呈负 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助药物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4例(180个周期)患者,随机分为一组对照组和两组用药组共三组,每组60周期。对照组常规择机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用药组结合用药择机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然周期患者就卵子数目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与B组超促排卵组有明显差异,但与C组HCG日相比子宫膜厚度、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率C组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用药后宫腔内人工授精能够有效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夫精人工授精前预处理的措施与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夫精人工授精前未处理)与研究组(41例,夫精人工授精前预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妊娠情况、妊娠期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睾酮(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排卵周期数/总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妊娠期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夫精人工授精前预处理可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妊娠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AID-IU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实施的345个AID-IUI治疗周期,对AID-IUI成功率与女方年龄、治疗周期数等因素的关系进行χ2检验及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5个AID-IUI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4.1%。χ2检验显示年龄、不孕年限等因素对AID-IUI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助孕周期次数是影响AID-IUI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危险因素(P<0.01),2次组和≥3次组的OR值分别为6.78[95%CI(2.75~16.71)]及2.87[95%CI(1.12~7.36)]。结论助孕周期次数是影响AID-IUI周期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观察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的有关因素,对161对不育夫妇进行AID治疗共605个周期。其中78对夫妇成功妊娠,总妊娠率为484%,平均周期妊娠率129%。AID成功率与年龄及不育年限呈负相关(均为P<005)。丈夫无精子症者及每周期授精2次的成功率高于丈夫少精子症和授精1次的成功率(P<001),但以后再增加授精次数并不能再提高AID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的方法。方法对18例P-COS患者22个周期采用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发育,配合经阴超下卵泡穿刺术释放卵母细胞,再行人工授精。结果18个周期中妊娠6例,妊娠率33%;未孕患者在2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且之后月经均恢复成以前状态;患者血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值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卵泡穿刺结合人工受精,具有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简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PCOS不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文通过分析不孕妇女的年龄、授精次数和每次授精次数、促排方案对AID妊娠率的影响,以探讨AID的成功因素。方法对133对夫妇施行AID,分别予1~6个周期,每周期1~5次不等,共238个周期,平均治疗1.78个周期,56例成功,平均周期妊娠率23、53%,总妊娠率42.10%;促排方案为自然周期、克罗米芬(CC)、克罗米芬加促尿激素(CC+HMG)、促尿激素(HMG)4种方法。结论AID成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每周期授精2次的成功率高于授精1次的成功率,每周期授精次数3次以上不能提高妊娠率,授精周期增加,累积妊娠率增高,AID夫妇治疗3~5个周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促排方案对AID妊娠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与宫腔内授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4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hMG/hCG IUI组排卵率为98.46%,明显高于CC+IUI组(P<0.005),与单纯hMG/hCG相似;hMG/hCG IUI组的妊娠率为56.92%,明显高于hMG/hCG组和CC+IUI组(P<0.01),而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差异。结论:hMG/hCG IUICF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的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胡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69-4370
目的:分析供精人工授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供精人工授精的助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的方式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单次授精和双次授精,并在授精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试验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精人工授精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且合理地选择授精方式和授精次数,可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吴霞  欧雁冰  张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55-1557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44周期口服促排卵药后有优势卵泡生长且正常排卵的PCOS患者,根据口服促排卵药不同分为2组.LE组20周期: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LE 5 mg/d共5 d,氯米芬组(CC组)24周期: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CC 100 mg/d,共5 d.比较2组患者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早孕流产率等.结果:LE组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C组,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于CC组(P〈0.05~P〈0.01);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优势卵泡数、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血清孕激素、三线征内膜率和早孕流产率与C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组促排卵效果好,卵泡可能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高,有望成为新的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性激素六项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PCOS的不孕患者,愿意接受促排卵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研究项目的妇女共198例(共计470个监测排卵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经过促排卵治疗后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基础内分泌、糖脂代谢、肝肾功能指标及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出现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成熟卵泡大小及性激素六项的差异。结果 妊娠组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出现时的E2及T浓度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妊娠组患者的不孕年限明显短于未妊娠组,成熟卵泡出现的天数晚于未妊娠组患者,妊娠组成熟卵泡出现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大小均大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患者的年龄、BMI、腰围、臀围、基础内分泌、糖脂代谢及肝肾功能指标、监测排卵的周期数、子宫内膜分型、成熟卵泡的FSH、LH、PRL、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熟卵泡的血清E2(1 pg·mL-1)与妊娠关联强度OR=1.003(95% CI:1.001~1.006)。结论 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的雌激素浓度的升高对妊娠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促排卵治疗的成功妊娠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3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3种促排卵方案:CC/HCG、CC/HMG/HCG、HMG/HCG联合官腔内人工受精(IU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3种方法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发育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情况。结果 CC/HMG/HCG和HMG/HCG组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及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CC/HCG组,而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无差异。结论 3种促排卵方案都是可行的,临床上CC仍作为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对于对CC抵抗或内膜发育不良者可采用第2、3组方案。但PCOS不孕患者用HMG促排卵可引起多卵泡发育及增加OHS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trozole,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的促排卵疗效.方法 筛选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门诊164例(共367个月经周期)PCOS患者分别用LE(68例,LE组)及枸橼酸克罗米芬(chloramiphene, CC) (96例,CC组)促排卵治疗.监测、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卵泡生长率、血清激素,子宫内膜生长、宫颈黏液性状变化情况.结果 卵泡生长速率LE组与CC组分别为1.67 mm/d、1.78 mm/d(P=0.14).睾酮(testosterone, T)水平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ane, LH)峰日LE组与CC组分别为(2.1±1.9)ng/dl,(2.0±1.7)ng/dl (P=0.93),LE组T水平LH峰日与月经第3天分别为(2.1±1.9)ng/dl,(1.4±1.5)ng/dl (P=0.09).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LH峰日LE组与CC组分别为(89.0±59.5)pg/ml, (108.1±46.0)pg/ml (P=0.13).子宫内膜厚度LH峰日LE组与CC组分别为(11.3±1.6) mm,(9.7±1.4) mm (P=0.07),宫颈黏液评分LE组与CC组分别为(11.0±1.1)分,(8.3±3.1)分 (P=0.003).结论 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诱导排卵有效,治疗未加重雄激素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服用来曲唑(LE)两种不同天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的效果.方法 96例促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A组56例: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口服来曲唑5mg,B组40例:于月经周期第3~9天,每日口服来曲唑5mg.周期第10天监测卵泡发育,若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1 mm,则加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妊娠并发症 的发生现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17年4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报道中国PCOS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文献。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率及95%可信区间。以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为标准对最终 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亚组分析评价孕前超重/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对PCOS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9篇,合计PCOS孕妇13 378例,非PCOS孕妇49 395例。PCOS孕妇中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分 别为:妊娠糖尿病20.26%、妊娠高血压13.94%、剖宫产64.16%、早产13.35%、巨大儿9.84%、低出生体重儿5.88%、小 于胎龄儿5.25%、大于胎龄儿8.45%、新生儿畸形1.93%、围产儿死亡0.88%、新生儿窒息3.71%,且PCOS孕妇中妊娠糖 尿病、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早产、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OS孕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 示:超重/肥胖的PCOS孕妇中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的PCOS孕妇(均P<0.05); 孕前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孕妇中妊娠糖尿病、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孕妇(均 P<0.05)。结论:PCOS可导致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是妊娠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素(HMG)和单用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stem,PCOS)患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58例PCOS不孕患者58个促排卵周期,随机分为LE联合HMG组(A组)24个周期和单用HMG组(B组)34个周期,A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 mg/d,第8天肌注HMG 75 IU/d;B组于月经第3天始肌注HMG 75 IU/d,用药至卵泡成熟,肌注HCG诱发排卵.分析两组患者HCG日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单成熟卵泡发育率、HMG用量、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肥胖对妊娠的影响.结果 A组和B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HCG日优势卵泡数目、单成熟卵泡发育率及HMG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联合HMC和单用HMG促排卵能获得相似的妊娠率,LE联合HMG促排卵可以减少HMG药物用量,降低多胎和OHSS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失败后改行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实施ICSI治疗失败而改行AID治疗(93个治疗周期)的46例妇女的周期妊娠率,并与同期直接行AID的患者(AID对照组,n=74)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同时,选择同期接受ICSI助孕的1 007例患者(1 128个治疗周期),根据不同ICSI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和附睾睾丸精子组,再根据参数分为轻度少弱畸精子症组(A组,n=157)、重度少弱畸精子症组(B组,n=305)、附睾或睾丸穿刺偶见活精组(C组,n=110)及其余穿刺组(D组,n=435),比较四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比较B组患者ICSI第1~4周期助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多周期的ICSI治疗失败,再改行1~4周期的AID,可以实现52.2%的累积妊娠率和25.8%的周期妊娠率,与AID对照组27.6%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精子来源及参数的分组中,C组的受精率(75.3%)和妊娠率(28.7%)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优质胚胎率(40.7%)低于其他三组,妊娠率(35.1%)也低于A和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进入第3和第4及以上周期的妊娠率分别为15.4%和0,显著低于第1和第2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3周期以上ICSI失败,或者重度少弱精子症及梗阻性无精子症穿刺后镜下偶见精子寻找精子困难者第2周期助孕时,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AID助孕,实现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海兰  谭丽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04-20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对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168例PCOS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化验内分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组)56例:直接用氯米芬促排卵,如未妊娠连用3个月;B组54例:先用口服避孕药(OCP)去氧孕烯炔雌醇(Marvlon)或炔雌醇环丙孕酮(Dain-35)预治疗3个月,然后用氯米芬促排卵;C组58例:同时口服OCP和二甲双胍三个月,然后促排卵。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三周期累积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及HOMA I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可改善内分泌状态,提高促排卵效果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暖宫种子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PCOS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暖宫种子汤(A组)、克罗米芬组(B组)和联合用药组(C组)各30例.记录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宫颈黏液性状、基础和促排卵治疗后性激素、胰岛素等指标.结果 A组和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优于B组,注射HCG日B组和C组的卵泡直径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排卵率分别为59.26%、66.67%和73.3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暖宫种子汤能有效诱导PCOS患者排卵,与克罗米芬合用能改善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