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移植后曲霉菌性心内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为女性,31岁。因扩张型心肌病于1994年4月26日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恢复良好。1995年10月11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头痛,伴轻咳,未予注意。随后出现畏寒、发热(39℃),感乏力、气促。10月22日再次入院,心脏彩色超声波检查示右心室及...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体外心脏术后呼吸治疗非常重要,术后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术后循环功能,顺利渡过术后呼吸关。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尤为重要,是提高小儿心脏术后成功率的关键,笔者自2002-2005年观察总结了本院28例小儿心脏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后的移植心冠状动脉血管病与急性排斥反应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移植心冠状动脉血管病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项目有: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心肌活检,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术后5-6个月,患者出现乏力,活动后胸闷,心悸,发热等全身或心脏非特异性症状,并有持续存在的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EF)降低,右心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增厚,持续三尖瓣返流,外周血白细胞持续升高,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后症状好转或消失,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典型的冠状动脉血管病改变,以左前降支及其中,远段分支血管弥漫性狭窄病变为甚,心内膜心肌活检显示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改变(I-A型)。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系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可作为早期移植心冠状动脉血管病和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冠状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实施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70例,在心脏介入术过程中进行动脉测压管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结果置管期间穿刺部位少量渗血9例,少量出血5例,肿胀2例;测压管受压扭曲12例,体位及感应器调整后波形正常;寒战、发热2例,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不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脏介入术中,护理人员在置管期间要严密观察,采取正确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肝外伤术后发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外伤术后发热的临床分析山东莱州市医院外一科(261400)史有杰,孙玉杰,刘为波,李宽明肝外伤术后并发症较多,其并发症又往往以早期发热为先兆。预防肝外伤术后发热及其对发热原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肝外...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创伤性应激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术后心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严重影响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本文综述了术后心肌代谢的特征及术后心肌代谢支持的方法,原理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发热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8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体温>38.5℃患者的年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前是否尿路感染、术后是否引流不畅等因素与发热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58例患者中31例(19.6%)出现术后体温升高,其中14例患者术前存在感染,术后引流不畅导致发热者11例,结石直径>3.0 cm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47.61%,≤3.0 cm组为9.48%(χ^2=28.436,P =0.000);手术时间>90 min组患者术后发热率为25.80%,≤90 min组为10.76%(χ^2=5.486,P=0.019);术前存在感染组患者发热率为40.00%,不存在感染组为13.82%(χ^2=11.840,P=0.001);术后引流不畅组发热率为84.61%,引流通畅组为13.79%(χ^2=37.944,P=0.000);组间发热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年龄、同侧上尿路手术史、合并糖尿病组间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保持引流通畅等治疗后痊愈。结论发热是PCNL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尿路感染、结石较大、手术时间长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发热的主要原因。保持引流通畅及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是最主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的6例纵隔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714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6例(0.8%),表现为发热及伤口、胸管引流脓性分泌物,均采用纵隔清创引流+灌洗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5例Ⅱ期愈合,1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纵隔清创引流及全身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瓣膜替换术后健康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9医院刘春艳,刘杰,赵辉心脏瓣膜病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不仅瓣膜本身,而且心脏功能,肺血管以及全身重要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心脏瓣膜替换机械瓣术并不是治疗护理过程的完全结束,而是术后心脏功能维护过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摘要: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13年间295例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80例术后体温高于38.5℃,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除2例发热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其中门脾静脉血栓形成35例,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20例,左膈下感染7例,肺炎、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术后胰尾部脓肿、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各3例,食管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1例。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有关(P<0.01),与术式无关(P>0.05)。门脾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无关(P>0.05)。结论 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窝积血、积液或感染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1月至1993年6月,对826例胸部肿瘤术后进行心脏监护,发现心脏并发症121例。结果表明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与肺容量减少,合并非心脏并发症,年龄,术前有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有密切相关。并简述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术后寒战进展至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对RIRS术后发热作出早期预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73例RIRS术后寒战患者资料,比较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RIRS术后寒战到发热的进展。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术前尿沉渣试验阳性(OR=4.99,95%CI:1.77~14.79,P<0.01)、术后血白细胞计数异常(OR=2.51,95%CI:1.15~5.57,P=0.02)和术后中性粒细胞比率>80%(OR=2.59,95%CI:1.15~6.18,P=0.03)被确定为RIRS术后寒战进展至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RIRS术后寒战患者,术前尿沉渣试验阳性和术后血常规检查阳性(白细胞计数>12 000个/mm3或<4000个/mm3,或中性粒细胞比例>80%)即可对术后感染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患者术前心功能的状况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抽取166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检查并分析其特点。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EF对术后发热≥38℃天数、术后行气管镜吸痰、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院时状况的影响。结果①左心室各部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壁、侧壁、心尖部、间壁和下间壁。②除间壁外,其他各部位EF及LVEF,运动后较运动前值均有显著增加(P<0.05)。③心电图显著异常组和合并心脏疾病史患者,运动后LVEF无显著提高(P>0.05)。④心率越慢,LVEF值越大(P<0.05)。⑤运动前LVEF、FEV1%和年龄对术后发热天数(≥38℃)影响最大。运动前LVEF对术后肺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最大。⑥LVEF与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吸痰、住院时间和出院时状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心脏异常时,LVEF增加困难。②LVEF仅影响术后肺并发症和发热天数,对术后吸痰、住院时间、出院时状况等其他术后恢复情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在术后3d左右出现,表现为低热持续不退,或午后发热,或恶寒发热,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对于这种不明原因引起的发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为此,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低、中度发热,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肾功能是心脏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心脏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和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治疗和预后等问题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8例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4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皮肤小切口,自剑突上缘1—2cm起,向上长7~10cm止于第3肋,全胸骨切开行择期心脏手术38例。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175~359min,平均84min;引流量110~760ml,中位数380ml;术后住院7~32d,平均10d。术后早期并发症3例,其中1例心律失常,2例发热,均治愈;无开胸止血,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38例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0.45-0.73,平均0.62。结论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安全,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总结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认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需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心脏压塞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的紧急处理。经积极抢救和护理,8例心脏压塞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对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9例患者通过严密观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结果均抢救成功,病情得到满意控制。提示在心脏介入术中,全面协助医生早期诊断,积极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是急性心脏压塞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血栓陈若为王迅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血栓栓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成功地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对2例术后血栓病人进行了治疗,随访1年,效果良好。例1女,40岁。1994年5月行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口服华法林每日1.25mg抗凝,恢...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董力综述黄旭中审校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需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发生。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2]。因此,正确地掌握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