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7,(4):305-311
目的鉴定五株内生真菌并初步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五株内生真菌,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及TLC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运用酶标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GWT-8、LRWT-26-1和LRWT-39鉴定为链格孢属真菌,GWT-7鉴定为喙枝孢属真菌,CQ-17暂时鉴定为镰孢属真菌。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pseurotin A1(1)、alternariol(2)、ergosterol peroxide(3)、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4)、alternariol-4-methy ether(5),其中化合物3和化合物4具有一定程度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初质量浓度为30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53.82%和65.60%,IC50值分别为142μg·mL~(-1)和130μg·mL~(-1)。 相似文献
2.
3.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准确、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诊断方法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作一简要介绍。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estric-tionfr 相似文献
4.
5.
肝癌的发生是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自80年代以来许多技术相继开发应用到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类主要用于基因组DNA的检测,如肝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位克隆,比较基因组杂交,代表性差异分析;用于cDNA或mRNA或mRNA水平的技术包括消减杂交、差异显示PCR、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DNA芯片及探微列陈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1DNA水平的研究1.1 定位克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利用各种DNA多态性标记对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进而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足癣的感染现状;掌握足癣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的方法,并为足癣的诊断、治疗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足癣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临床症状典型者皮屑标本,进行病原真菌的直接镜检、分离、培养、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病原菌54株,计5个菌种,以红色毛癣菌为主。酮康唑抑菌作用明显,甲氧苄啶无抑制真菌作用。结论:不同菌种对同种药物敏感性不同。体外真菌药敏试验对于药物的选择及监测耐药株的出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某院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检测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临床资料,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评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反应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具特点。结论:在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在快速检测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9.
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均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Hp根除治疗的开展,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逐渐增加,这种耐药直接影响Hp的根除效果。因此,适时检测Hp对抗生素的耐药不仅有助于Hp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而且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根除方案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Hp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Hp对抗生素耐药的检测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p耐药检测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生物色谱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穿梭质粒、基因芯片技术以及转基因动物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必须以中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中药毒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理论与技术的系统结合,使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现中药毒性物质、揭示毒性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也对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生物色谱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穿梭质粒、基因芯片技术以及转基因动物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最。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必须以中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中药毒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理论与技术的系统结合,使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现中药毒性物质、揭示毒性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也对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常见真菌的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常见真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性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YBC鉴定卡对从呼吸道中分离出的665株真菌进行鉴定,用ATB-FUNGS 2 INT武条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665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57.1%,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分别为24.8%、16.2%、1.4%。呼吸科、心内科、新生儿科、血液科真菌的检验率分别为:30.1%、13.5%、13.1%、12.1%;665株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3.4%、88.8%、89.6%、75.2%。结论: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主要致病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伤寒和副伤寒 (以下统称为伤寒 )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这些地区基础卫生设施落后 ,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 ,卫生习惯较差 ,伤寒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伤寒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对伤寒病原菌的形态学、血清学和生化反应特性等表型特征进行研究 ,在病原菌分型上主要有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耐药谱分型等 ,通过这些特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 ,这种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1 ] 。近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流行病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伤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也得到迅猛发展 ,主要是对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和基因水…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雪梅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75-77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已经进入了中药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的应用新进展,并浅析了应如何抓住时机,把“基因组学”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已经进入了中药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的应用新进展,并浅析了应如何抓住时机,把"基因组学"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