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分析52例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肺切除并部分左心房切除的晚期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后护理,探讨该类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术后共发生各种心律失常20例次,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0例,心房颤动、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各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室纤颤2例。护理对策为:积极预见和防止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并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测,纠正低氧血症,对发生的心律失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肺癌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积极去除诱因,实施科学的治疗与护理是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红  韩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0,6(4):257-258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82例肺癌患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9例的护理体会。结果: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论:肺癌手术创伤大,对心脏刺激较强,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需采取措施并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巧 《护理与康复》2006,5(4):279-281
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153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的临床资料,发生心律失常108例,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原基础疾病有关.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可消除或减轻心律失常对机体的危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改善围术期患者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预防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加强对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监测和预防。方法:对2000年9月-11月我院收治的247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116例,发生率46.96%,其中心房纤颤81例(32.79%),室性早搏28例(11.3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术后72h内。结果: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病种,高龄,心律失常史,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血氧分压低,循环血量不足,电解质代谢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2例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术后48h内,发生率32.9%。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消失。术前心电图异常年龄≥60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和围术期监护,减少手术创伤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常规镇痛、吸氧,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食道癌术后患者114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14例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共发生各种心律失常37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1例,房颤5例,室性早搏1例;除1例死亡外,余36例痊愈出院.结论:积极去除诱因,实施科学的治疗与护理是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敏 《中国临床护理》2009,1(4):290-291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实施心脏手术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43例患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小儿心脏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是:年龄、麻醉药物及麻醉时间、心理因素、恶心呕吐既往史及其他相关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认真分析心脏手术后小儿恶心呕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术后小儿安全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和积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做好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护理和准备工作。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疾病本身基本情况等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及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及环境要素等是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接受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比例大大下降,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治愈率和成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提供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治疗的102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密切观察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02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有37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27%。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术前FVE1/FEV和MVV%、术前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术后血钾、麻醉时间、术后3h引流量的患者,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VV%、麻醉时间、术后3h引流量是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通过对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导护士临床工作,有效预防及去除诱因,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VVRS)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回顾分析我院心内科介入术后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加强术者操作水平,避免人为因素,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去除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诱发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预防拔管后迷走反射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在术前术后给予心理、生理上的护理干预,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引起血管迷走反射的各种诱因,能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15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2例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术后48h内,发生率32.9%.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消失.术前心电图异常年龄≥60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和围术期监护,减少手术创伤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常规镇痛、吸氧,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2例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术后48h内,发生率32.9%。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消失。术前心电图异常年龄≥60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和围术期监护,减少手术创伤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常规镇痛、吸氧,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早期反复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心内直视心脏手术后顽固性室速、室扑、室颤18例临床资料(0.25%)。术前病种包括:冠心病4例,瓣膜病11例,先心病2例,心包疾病1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或心外畸形矫正术。术后反复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时间为术后(4.07±3.73)d(0~11d),持续时间(3.43±1.34)d。所有患者都根据可能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积极处理并选择性应用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无脉搏者选择胸外按压或电复律。结果:本组患者中14例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死亡3例(16.67%),昏迷1例。存活者术后随访3个月,15例患者无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心脏手术后反复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局部非特异性水肿、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巨大左心室、再发严重心肌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应从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诱因出发,尽快去除诱因,选择适当的复律方法,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为冠心病患者实施各种胸、腹部非心脏手术18 例,其中发生围术期心脏并发症6 例,非心脏并发症7 例。经合理治疗和有效护理均完全康复。表明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加强术后心脏监护、积极处理心律失常,避免和及时消除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诱因,扩冠药物的应用及合理的呼吸道管理,对预防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887例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收集2006-01/2006-12 8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FEV1/FVC〈70%、手术时间〉3.5 h、术中出血〉600 ml、弓上及颈部吻合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保持胃管引流通畅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例重症白塞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加强术后电解质的监测、皮肤黏膜的护理、抗凝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应用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经过积极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2例患者最终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3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并于术后进行连续72 h以上心电监护,观察分析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4例,发生率为44.50%.其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颤等.年龄(≥65岁)、FEV1/FVC≤70%和/或MVV%≤60%、术前ECG异常、术后24 h失血≥500 ml、术前血钾≤4.0 mmol/L及多切口手术方式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23例隆突成形合并心脏大血管成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重点为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护理、抗凝治疗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支持。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肺炎、肺不张4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6例,均经处理康复,全组无住院死亡。认为隆突成形合并心脏大血管成形术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要求高,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原因及护理进展,总结了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三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去除诱发因素、提高手术耐受力、治疗原发疾病、手术前后严密观察病情及加强基础护理、采取睡眠护理、持续氧疗、控制疼痛等护理措施。认为高龄患者通过手术前后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有利于谵妄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