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琴  杨晓峰  邱根全 《陕西中医》2009,30(10):1440-1440
笔者结合临床,浅析从痰从瘀从虚论治脑梗塞,与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2.
从肝从风论治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庆林 《光明中医》2004,19(6):18-19
支气管哮喘是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并可引起气道缩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加剧 ,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1] 。属中医“哮证”、“喘证”范畴。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炎、平喘、脱敏、免疫治疗等 ,中医多责之于“伏痰”说 ,宿痰内伏于肺 ,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 ,以致痰阻气道 ,肺气上逆所致。然临床…  相似文献   

3.
苗素芹 《河南中医》2016,(8):1465-1466
痤疮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为肺经血热,需从肺论治,给予三皮消痤汤治疗;面部丘疹,白头粉刺,时头晕,疲倦乏力,舌质淡,脉沉细,病在脾胃,需从脾胃论治,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花蛇舌草;脾胃虚寒者痤疮,大便清稀,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用理中汤和五苓散加砂仁、半夏;脾气急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需从肝论治,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痤疮下颏较多,腰膝软弱,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脉细数是阴虚火旺,需从肾论治,用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加白花蛇舌草等;虚火上炎于面,心烦,气短、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用导赤散、黄连解毒汤、栀子豉汤;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小便黄赤,盗汗用天王补心丹;心血瘀滞,丘疹坚硬,结节、瘢痕,不易消退,或有胸闷,或舌质有瘀点,脉沉涩用血府逐瘀汤。痤疮的发生和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五脏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临床要综合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以年代为序、对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进行溯源。发现这一理论主要历程为:萌芽于(内经)、汉《金匮要略》承《内经》之论,立消渴专篇。唐《千金要方》始以益气养阴为主组方。宋金元明时期以消分型,充实了从虚治消的理论:从瘀辨治消渴理论初见端倪,散见于《是六书》、《医学入门》等。清代及近代医学完善了从虚从瘀辨治消渴理论。  相似文献   

5.
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这一理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已有明确记载 ,清·张志聪对这一理论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进一步的阐述 :“此言用针者 ,当取法乎阴阳也 ,夫阴阳气血 ,外内左右 ,交相贯通。”  南京市名老中医崔学良老先生从医四十余载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在指导学生学习《黄帝内经》时 ,对“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这一理论作了细致、深入的讲解 ,使我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遂将其运用于临床 ,每获疗效 ,兹举病案数例 ,简介如下 :1 背部的俞穴 ,治五藏之病  仲×× ,女 ,4 1岁。泄泻反复发作十余年 ,曾间断性服用中西药…  相似文献   

6.
从虚从瘀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胜  黄莺 《四川中医》2007,25(1):83-83
黄褐斑为本虚标实之证,应从虚从瘀论治,以培补肝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佐以温阳,寓有“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的观点,临床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7.
浅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针刺手法操作原则的角度诠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腧穴表里角度认识“阴阳”,对理解寒热补泻手法的机制、指导针刺手法操作和临床应用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年来从咽从鼻论治慢性肾炎 1 8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 8例均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其中男 1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 32± 1 6)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为 5年。其中 1 4例以蛋白尿为主 ,尿蛋白定量( 1 .84± 0 .60 ) g/2 4 h;4例以血尿为主 ,红细胞镜下( ~ )。确诊为慢性咽喉炎 1 5例 ,慢性鼻炎 1例 ,过敏性鼻炎 2例。2 治疗方法 清咽汤 :桑叶、金银花、蝉衣、连翘、制僵蚕、生甘草各 1 0 g,木蝴蝶 5 g,白花蛇舌草 2 0 g,黄芩、生地、赤芍各 1 5 g,桔梗 6g。阴虚明显者加麦冬、玄参各1 5 g,玉竹 1 …  相似文献   

9.
陈静蕊  李恩庆 《新中医》2009,(4):104-105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组织上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右胁下肿块、胁痛。中医学并无原发性肝癌病名,多将其归属于肝积、黄疽、臌胀、瘸瘕、积聚等范畴。且多认为恶性肿瘤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五脏气血不足,实者多为痰、毒、瘀。笔者结合历代文献及对本病的认识,认为痰可致瘀,渐成痰瘀互结,化生肿瘤,痰之本在肾,且原发性肝癌多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久病及。肾,耗伤肾精,故应从痰、肾的角度来论之。  相似文献   

10.
刘莹  李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72-773
李永成主任治疗皮肤病,治法个性鲜明,疗效肯定。根据体会心得,将其归纳为"从脾胃、从神"两方面论治的思路,以期在临床治疗中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1.
邓宝华 《世界中医药》2011,6(4):310-310
慢性肠炎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多数医家治疗多予健脾淡渗利湿、甘缓酸收升提、温肾固涩止泻,但疗效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发现该类患者多有体虚易感、受凉或进食肥甘之物易加重等现象,有肺虚一面,故笔者近5年来从肺、从风来治疗,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肝从风论治运动神经元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虚从瘀从毒"三个角度,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分子机理。方法:将补肾活血汤中的药物在TCMSP、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查询相关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然后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在PharmGkb、OMIM、DrugBank、GeneCards、TTD 5个数据库中进行疾病相关靶点检索,获取其对应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将药物成分、疾病及靶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并从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数据,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化合物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补肾活血汤活性化合物163种,共筛选出10个核心成分,预测出对应靶点244个,KOA相关靶点1921个,两者的交集基因共129个;利用PPI蛋白互作网络共筛选到3个核心靶点蛋白;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604个、159个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其核心化合物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与核心靶点TP53、JUN、RELA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补肾活血汤在促进细胞增殖、抗黏附及维持血管内稳定、抗炎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阐释了其"从虚从瘀从毒"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医辨证分析老年性便秘,认识到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瘀二者与其密切相关,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提出从虚从瘀论治的观点,并自拟补本化瘀汤进行治疗,疗效颇佳,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治疗思路,值得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夏峰 《新中医》1989,21(11):24-25
本文主要通过临床,根据景岳的理论,对失音运用以五脏论治而获效的心得体会,扩充了对失音的治法)。  相似文献   

16.
姚文强  赵宇浩  韩旭 《河南中医》2019,39(11):1665-1669
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病因病机出发,从中医文献溯源、现代研究证据两方面分别论述了该病从五脏论治的研究进展。就MCI从五脏论治的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①分型过于单一、模糊,肾虚、气虚、血虚、肝郁、痰浊、血瘀等传统分型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未有就这些证型背后更深层次的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做出深入探讨。从肺论治方面,腑滞浊留证采用补肺泄浊之法及肺血虚证的提出具有较大新意,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考。②疗效机制研究相对简单、落后,局限于抗炎、抗氧化、预防衰老等经典靶点和通路的研究,缺乏对药效机理的全局把握。③临床研究不够充分,相关经验药物较为散乱,缺乏对更有疗效的方药集中力量加以攻克,难以形成共识性指南或治疗意见,也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成果转化。今后应加强各方力量,围绕临床行之有效的中药制剂,开展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加强其证据等级,并积极向新药成果进行转化;就分子通路、作用靶点,从系统生物学高度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整合研究,为中医药防治认知性疾病提供充分完整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略谈冠心病心绞痛从络从风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艳  王侠 《新中医》2001,33(11):67-68
冠心病心绞痛,多数医家辨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阴寒为标,强调辨证论治。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治宜重视其病变部位和发病特点,亦即病位在络,致病和诱发因素多为风邪。现就冠心病心绞痛从络从风论治略谈己见。1冠心病心绞痛与络脉理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心痛、胸痹、卒心痛等病证范畴。古代医著有关心绞痛部位的描述,主要在心之别络。《诸病源候论》曰:“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脉,为风邪冷气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明确提出心绞痛的发生是心之别络的凝涩。《沈氏尊生书》曰:…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蓓蕾、风疙瘩。该病发无定处,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消退后不留痕迹,且较常见,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风的特点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首。荨麻疹皮损特点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皮肤表现为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多数医家认为与风关系最为密切。治疗除以疏风清热或祛风散寒为主外,还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运用调和冲任、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以持续性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于"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证治裁.眩晕》也曰:"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震眩不定",揭示了肝在高血压病中的主导地位。笔者在临床上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从肝入手论治高血压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金锋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13-713
张明主任医师,曾师从当代中医外科名家夏涵教授及陆德铭教授,深得他们的学术真谛。张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继承夏涵教授及陆德铭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笔者有幸侍诊于旁,时有感悟,现将张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