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用于筛查颅内外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查方法,对于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的变化极为敏感。TCD可以根据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频谱的特征性改变发现盗血并初步判断盗血途径,从而进一步提示锁骨下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价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69例,采用TCD检测其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和脑血流储备能力(CRV)。结果 TCD显示侧支循环开放者患侧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及CVR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P0.05),颈内动脉中度狭窄组患侧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Vs)、PI值及CVR明显高于重度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时侧支开放可以改善远端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改善程度有限。TCD可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分析术后狭窄段异常动力学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对于抗栓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完成MCA支架成形术。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系统评价术前及术后3d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改变分析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可能机制。结果29例患者(31条MCA中)完成了支架成形术,27条动脉支架术后3d内狭窄段的TCD频谱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4例患者(4条动脉)3d在狭窄段又出现了狭窄样频谱,2例CT显示颅内出血。可能的原因:3例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MCA下干狭窄加重。结论对于MCA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开通良好但TCD提示仍然存在或再次出现狭窄样频谱的患者,过度灌注综合征及其它部位的狭窄可能是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脑出血患者138次腰穿前行TCD检查(发病第1、3天常规进行),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颅高压患者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随着ICP升高,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速度(Vd)减低,血管搏动指数(PI)升高。与健侧比较,出血侧Vs、Vm、Vd均显著降低,PI显著升高(P<0.01)。与小量出血组比较,发病第3天,中、大量出血组的Vm、Vd均显著降低,PI值显著增高(P均<0.05)。与发病第1天比较,发病第3天中、大量出血组Vm、Vd均显著降低,PI显著升高(P均<0.05)。根据出血侧血流动力学参数所得预测颅内压(ICPe)及预测脑灌注压(CPPe)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7.096 20.474PI 0.053MAP;CPPe=7.096-20.474PI 0.947MAP。预测和实测的ICP、CPP显著正相关(r=0.796、0.977,P均<0.01),预测差值在5mm 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89.9%。结论依据出血侧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较准确预测脑出血患者的ICP、CP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颅内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对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颅脑MRI、MRA及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及远端分支减少1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及闭塞5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TCD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病侧MCA Vm、ICA 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病灶对侧(P<0.05),双侧ACA V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管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PI、R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MRA可直接了解颅内闭塞情况及狭窄程度,TCD可了解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阻力,从而了解梗死区血供情况,间接了解颅内压,为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外段颈内动脉(ICA)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探讨TCD评价动脉狭窄程度的参数。方法对临床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患者,先做TCD检查,筛选出可疑有颅外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或)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定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并计算狭窄程度,然后将DSA/CTA证实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脑血流速度:单侧ICA闭塞患者,ICA血流信号消失或极低(<20cm/s);重度狭窄者,狭窄程度与流速呈正比:狭窄程度越重,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增高越明显;中度狭窄者局部流速轻度增加;轻度狭窄者血流速度与正常流速比较无明显变化。(2)ICA狭窄段PSV与ICA狭窄远端PSV的比值:重度狭窄为3.13-4.56,中度狭窄为2.24-2.73,轻度狭窄无明显变化。(3)侧支循环开放:颈动脉完全闭塞中93.1%侧支循环开放,狭窄程度>90%者86.6%存在侧支循环开放,70%-90%狭窄者74.3%侧支循环开放,轻、中度狭窄者无1例侧支循环开放。(4)频谱图形:重度狭窄患者,TCD表现为频谱增宽、湍流改变;中度狭窄者可出现涡流改变;轻度狭窄者TCD仅表现为层流消失,频谱呈高强度血流充填信号,声频钝。结论TCD对颅外段ICA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监测颅缝早闭症患儿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颅缝早闭症手术的减压效果。方法:11例患儿按年龄分3个年龄组:0~3岁组4例;4~7岁组5例;11岁组2例。TCD以双侧大脑中动脉为靶血管,记录患儿手术前后的脑血流速度[收缩峰速度(Vs)和舒张期速度(Vd)]和搏动指数(PI),同时记录血压和脉搏数。结果:0~3岁组,手术后Vs、Vd明显提高(P<0.05),PI明显降低(P>0.05),4例患儿头颅X线平片均见指压纹;4~7岁组,手术后Vs、Vd提高,PI降低(P<0.05);11岁组,手术后Vs、Vd、PI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手术对于改善较小患儿脑血流速度和PI的作用显著;对于稍大患儿舒张期脑血流的改善较收缩期血流明显、PI明显降低。提示手术减压效果明显,TCD可作为非损伤性评价颅狭症手术效果的简便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状况,以了解糖尿病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者进行TCD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终末端、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和频谱信号。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者。结论TCD检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状况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探讨Willis环的侧支循环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4例ICA严重狭窄患者(其中有症状组16例和无症状组18例)侧支循环的类型、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及频谱改变,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存在3种侧支循环类型前交通动脉(ACOA)型,后交通动脉(PCOA)型,眼动脉(OA)型.无症状组的侧支循环中,ACOA型占88.9%,狭窄侧MCA Vm为59.1±8.7cm/s;有症状组ACOA型占50%,有4例未检出侧支循环,狭窄侧MCA Vm为48.6±7.3cm/s(P<O.OO1).所有患者狭窄侧的MCA PI减低(p<O.001),且频谱低平呈波浪状,波峰变钝,失去收缩峰的特征.结论TCD可以发现ICA严重狭窄患者Willis环侧支循环的显著异常改变,研究Willis环的侧支循环对ICA产重狭窄患者治疗和授后的判断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伴有椎动脉优势(VAD)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临床 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共156 例患者,根据头颅MRA 椎动脉优势评判标准分为伴 VAD 组(86 例)和不伴VAD 组(70 例),通过TCD 观察每组后循环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伴 VAD 组优势侧椎动脉Vs、Vd、Vm值高于非优势侧,也高于不伴VAD 组(P < 0.05)。伴VAD 组基底动 脉Vd 和Vm 值低于不伴VAD 组(P < 0.05),PI 和RI 高于不伴VAD 组(P< 0.05)。两组大脑后动脉的Vs、 Vd、Vm、PI、RI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VAD 组出现频谱形态异常。结论 伴VAD 患 者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造成后循环梗 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