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Ashworth评分及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和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肢体痉挛状况,改善其肢体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60例,均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量表(BI)和患侧下肢表面肌电数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MAS痉挛评级、股四头肌RMS均值、iEMG及膝关节屈曲CO较治疗前下降(P0.05);下肢FMA、BI评分和腘绳肌IEMG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AS、下肢FMA、BI评分、RMS均值、iEMG和膝关节屈曲CO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8例。对照组行物理疗法,观察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痉挛评分比对照组低,上肢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 %,高于对照组的82.7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同时给予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疗法(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本科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 spasticity scale,CS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来评定踝关节的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的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腧穴电针治疗配合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肌腧穴电针结合Bobath技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下肢痉挛程度均有所缓解,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拮抗肌相应腧穴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优于主动肌腧穴电针结合Bobath疗法,且患者下肢痉挛程度的改善有助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瓜蒌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康复锻炼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瓜蒌桂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评分为(57.01±11.11)分,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平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65.11±10.0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优于各组治疗前对应指标(P0.05);治疗组协同收缩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肢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足厥阴肝经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9例脑卒中伴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组(普通针刺足厥阴肝经结合普通康复治疗组)、B组(电针结合普通康复治疗组)、C组(普通康复治疗组),3组疗程相同,采用Ashworth评分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观察临床痉挛指数(CSI)。结果:3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降低,A组MAS及CSI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普通针刺足厥阴肝经结合普通康复训练方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在降低肌张力方面疗效优于电针及普通康复治疗,有利于痉挛性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探讨其对缓解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局部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时测定两组患者健患侧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同时进行患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患侧腓肠肌RMS、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局部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进行痉挛评定;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的均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和步态分析参数(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一般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阴阳平衡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平衡法在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就诊顺序将5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平衡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及肢体痉挛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疗效。结果:ADL积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肢体痉挛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上肢96.0%、下肢91.7%,对照组为上肢80.0%、下肢69.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对于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痉挛患者治疗中栝楼桂枝汤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分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痉挛的68例患者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32例为一般组,基于常规治疗给予栝楼桂枝汤治疗的36例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实现了94.4%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一般组的78.1%对照显著较高,且治疗后中医组CSI评分明显比一般组低,Fugl-Meyer评分明显比一般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痉挛患者的治疗中,对栝楼桂枝汤进行应用效果优越,可使患者痉挛、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都给予常规护理及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踝关节部中药熏蒸治疗,治疗为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来评定患者踝关节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恢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踝关节的痉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BI评分及肌张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痉挛疗效总有效率为97.6%,优于对照组的90.7%(P0.01)。结论:平衡调筋解痉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穴位联合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头针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拮抗肌穴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4天,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MAS)、下肢功能积分(FMA)及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MAS等级、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MAS等级、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穴位联合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可明显缓解患者下肢痉挛,增强下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取承山穴及跟腱附着点上缘上1寸处为进针点进行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取痉挛下肢阳明经穴为主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痉挛综合量表(CSS)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CSS评分及GMFM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CSS评分及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可减轻尖足,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蜡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比较,疗效肯定,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蜡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曲池、内关为主的针刺方案联合康复训练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的70例脑卒中患者,以抽签法的形式对样本进行分组,每组归入35例,参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使用曲池、内关为主的针刺方案联合康复训练,比较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认知功能、CMSA、MBI、FMA、WMFT、改良Ashworch痉挛评分与参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MBI、FMA、WMFT、改良Ashworch痉挛评分与治疗前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曲池、内关为主的针刺方案联合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易化区取穴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法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Rood易化区针刺取穴法,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用Fugl-Meyer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易化区取穴针刺法能有效促进偏瘫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缓解痉挛,使运动模式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