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亚极量水平的运动试验,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而应用较广泛,然而将步行距离转换为最大运动能力是不易的.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在6 min步行实验中引入做功的概念,将无线遥测呼吸气体分析仪同时应用于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分析6 min步行试验中的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9-03/05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对象:健康受试者来自在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学生,共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龄(22.0±2.3)岁.方法:25名志愿者先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再接受6 min步行试验,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 min步行距离、做功和峰值摄氧量.心肺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均采用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最大摄氧量和峰值摄氧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②步行距离、做功、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的前后比较.③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中的峰值摄氧量比较.④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 min步行距离与峰值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均无明显相关;6 min步行做功与峰值摄氧量呈线性相关(r=0.779 7,P < 0.001);6 min步行做功与最大摄氧量亦呈线性相关(r=0.894 1,P < 0.001).结论: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6 min步行做功既可反映受试者亚极量运动的能力,也能反映受试者极量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动时血氧饱和度(the 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与预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运动性低氧(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 EID)的临床和生理预测指标,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79例ILD患者与68例COPD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和肺功能结果,其中主要结局指标是运动中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mum 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2min)、静息血氧饱和度与运动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值(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sting and minimum 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  相似文献   

3.
6min步行试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40例,均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咳嗽、咳痰症状,其中COPDⅠ级(轻度)患者20例作为COPDⅠ组,Ⅱ级(中度)患者20例作为COPDⅡ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6-MWT及肺功能检查,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OPDⅠ组、Ⅱ组FEV1及6-MWT距离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Ⅱ组6-MWT距离显著小于COPD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 min步行试验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肺功能,并且简便易行,适合在社区诊所或基层医疗单位对长期吸烟或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进行筛查,以便进一步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6分钟步行训练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 6分钟步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耐力的影响。方法 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 6例和训练组 3 6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训练组另加 6分钟步行训练 ,并评价训练前及训练 2个月后的呼吸困难指数和 6分钟步行最大距离进行。结果训练 2个月后在FEV1( % )、FEV 1/FVC %、心率和呼吸次数 /分钟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训练组在呼吸困难指数总体上得到改善 (P <0 .0 5 ) ,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 (P <0 .0 5 )。结论6分钟运动训练方法是一个COPD患者简易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20-2921
选取2014年1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训练前后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1、3个月、训练后一年四个观测时间点进行6min的步行距离测试,并进行评分。两组80例患者采取治疗后后,患者达到满意的人数对比之前人数上升,而行中西医结合的呼吸康复训练的观察组训练效果优于行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呼吸康复训练以及单纯西医治疗后,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能力,促进患者的健康,而其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呼吸康复训练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评估测试(COP D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AT(中文版)对170例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根据CAT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符合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COPD患者CAT分值在各级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评分与COPD全球倡议(GOLD)分级、6min步行试验间呈正相关(r=0.339,P=0.000;r=0.334,P=0.000),重度、极重度患者的符合度较高。结论cAT评分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相关性低,适用于评价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  相似文献   

7.
六分钟步行试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目前已被公认的评价受试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最霞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试验旨在评价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①对象及分组:选择2001-01/2006-12在暨南人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呼吸内科就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0.1±8.9)岁;另选同一时期呼吸科其他病种患者62例做对照,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5±10.1)岁.两组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②实验过程及评估:两组均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查及MRC呼吸困难评分,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ROC曲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1月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两组受试者试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实验中无脱落者.①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步行距离更短,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ROC曲线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六分钟步行试验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比步行距离更能有效反映肺功能状态;且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存在相关(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是六分钟步行试验最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结论:六分钟步行试验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较好的反映患者的肺功能,并有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等特点,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肺功能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6min步行试验(6MWT)中峰值摄氧量(peak VO2,PVO2)与步行距离的关系。方法:对5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同时采用无线遥测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测量每次呼吸的VO2、VCO2等气体交换参数。结果:6MWT的步行距离与PVO2呈线性相关(r=0.619,P〈0.001),回归方程VO2/kg=0.05D-6.331(P〈0.001)。PVO2〉PVCO2,R〈1,提示6MWT为无氧阈以下的运动试验。结论:6MWT步行距离与PVO2密切相关,此方法安全简便,对于评价心肺功能以及评估心肺康复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AT量表与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稳定期COPD患者104例,进行CAT评分、6 min步行实验和肺功能的检查.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的CAT评分为(17.4士7.3)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间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AT评分的分级法与6MWD分级在评估轻度、中度COPD患者的病情时符合率较高.结论 CAT量表对于总体评价COPD对患者的影响是可靠的;对评价COPD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重度及极重度)时,CAT评分和6 min步行实验都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治疗组进行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并评价两组训练前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和6 min最大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在经过6周的训练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结论: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是安全、可行、简易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9-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GOLD)分级为B至C级COP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2组患者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的肺康复治疗,包括训练前准备运动训练、呼吸功能锻炼、呼吸肌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营养干预等。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气促指数评分、静息心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进行评测。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仅FEV1、FEV1/FVC、PaO2、PaCO2和SaO2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改善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除静息心率[(82.6±5.9)次/min]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面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中9-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冯倩  余勤 《临床荟萃》2013,28(1):115-118
20世纪60年代,Balke[1]首先提出步行试验的概念,即用单位时间内行走距离评价心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是在此基础上由12分钟步行试验发展而来的运动试验,是一种易于管理、耐受性良好、反映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更科学、合理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真实情况的最大通气量的推算公式。方法:①选择2003—03/2004—0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1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GOLD方案)将7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分度: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1例(男247例,女34例),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6例(男248例,女68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4例(男87例,女37例)。⑧采用6200型体积描记仪对其行最大通气量及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以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最大通气量与以往采用(以正常人测值所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所得间接最大通气量相比较;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实测值为自变量,实测最大通气量为应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取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算最大通气量的最佳回归公式。④行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以往公式所得结果与实测最大通气量较吻合(t=0.349,P=0.727),提示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应用以正常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最大通气量推.(L)=30、2第1秒用力呼气量(L)+10.85,最大通气量推z(L)=45.12第1秒用力呼气量(L)-15.85]。②正常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不适宜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算值与实测值问差异明显(t=l1.463-18.067,P=0.000)。⑧在众多肺功能指标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仍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最大通气量具有最好的相关性(r=0.922,P=0.000)。④推出以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得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大通气量推算值公式=40.006第1秒用力呼气量(L)+2.938: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大通气量推算值公式=34.914第1秒用力呼气量(L)+0.570。上述公式推算值与实测值呈显著正相关(r=0.880~0.884,P〈0.01),两数据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第1秒用力呼气量既与大小气道功能有关,也与呼吸肌力有关,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作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比现行的以正常人测值所作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更符合临床实际,对不宜进行最大通气量测定的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度后,依据此研究建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推算公式算出较为接近实测最大通气量的间接最大通气量,以减少实测时发生气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15.
6分钟步行实验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6min步行实验在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中的可行 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正常对照和50例CHP患进行了6min步行实验(6-MWT),其中随机选取的12例患于第二日进行了重复实验,对未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进行随访。/结果:6-MWT安全性及重复性良好。CHF患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短于正常对照(P<0.001),心功能II级患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心功能III,IV患(P<0.001),按照Vera Bitter报道的分级方法,Level 1,2患再入院时间明显长于Level 3,4患(P<0.001)。结论:对于中国人中的CHF患,6min步行实验是一种简便,无创,便宜,安全,重复性良好的运动实验,具有可行性强及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步行和呼吸练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步行和呼吸练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8 例缓解期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步行锻炼和呼吸体操练习。步行锻炼每天30 min,每周不少于5次。呼吸体操每天2次,每次20 min。共观察10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和6 min步行能力均改善( P <0.05)。结论步行锻炼和呼吸体操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益宗气法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呼吸操组、中药组及联合组,呼吸操组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日约2h、中药组服用中药汤剂,日1剂,联合组则采用中药汤剂与呼吸康复训练二者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3组治疗后患者6 min行走距离明显延长,呼吸困难程度与治疗前明显减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规律地服用补元汤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更科学、合理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真实情况的最大通气量的推算公式。方法①选择2003-03/2004-0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1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GOLD方案)将7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分度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1例(男247例,女34例),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6例(男248例,女68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4例(男87例,女37例)。③采用6200型体积描记仪对其行最大通气量及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以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最大通气量与以往采用(以正常人测值所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所得间接最大通气量相比较;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实测值为自变量,实测最大通气量为应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取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算最大通气量的最佳回归公式。④行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以往公式所得结果与实测最大通气量较吻合(t=0.349,P=0.727),提示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应用以正常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最大通气量推1(L)=30.2第1秒用力呼气量(L)+10.85,最大通气量推2(L)=45.12第1秒用力呼气量(L)-15.85]。②正常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不适宜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算值与实测值间差异明显(t=11.463~18.067,P=0.000)。③在众多肺功能指标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仍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最大通气量具有最好的相关性(r=0.922,P=0.000)。④推出以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得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大通气量推算值公式=40.006第1秒用力呼气量(L)+2.938;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大通气量推算值公式=34.914第1秒用力呼气量(L)+0.570。上述公式推算值与实测值呈显著正相关(r=0.880~0.884,P<0.01),两数据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第1秒用力呼气量既与大小气道功能有关,也与呼吸肌力有关,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作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比现行的以正常人测值所作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更符合临床实际,对不宜进行最大通气量测定的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度后,依据此研究建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推算公式算出较为接近实测最大通气量的间接最大通气量,以减少实测时发生气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6分钟步行实验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6min步行实验在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正常对照者和50例CHF患者进行了6min步行实验(6-MWT),其中随机选取的12例患者于第二日进行了重复实验。对未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MWT安全性及重复性良好;CHF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短于正常对照者(P<0.001),心功能Ⅱ级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心功能Ⅲ、Ⅳ患者(P<0.001);按照VeraBitter报道的分级方法,Level1、2患者再入院时间明显长于Level3、4患者(P<0.001)。结论对于国人中的CHF患者,6min步行实验是一种简便、无创、便宜、安全、重复性良好的运动实验,具有可行性强及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6分钟步行测试(6MWT)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后6MWT得分(422.84±54.53米)大于对照组(392.15±35.44米),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