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成人脑瘫患者中不同生理因素及粗大运动功能对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测定身高(height)、体重(weight)、静息状态下的心率(RHR)和血压(BP),并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评定患者粗大运动功能总分(GMFM总),以及D和E功能区的分数(分别记为GMFM-D、GMFM-E),然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患者步行试验过程中的摄氧量(VO2总)、心率(HR步)以及6MWD,并计算出步行5m的速度(speed 5m)、每公斤体重摄氧量(VO2/kg)和步行每米摄氧量(VO2/m)。结果:成人脑瘫患者6MWD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RHR(r=-0.531,P0.05),VO2/m(r=-0.542,P0.05),VO2/kg(r=0.682,P0.001)、GMFM总(r=0.614,P0.01)、GMFM-D(r=0.538,P0.05)、GMFM-E(r=0.679,P0.001)和speed 5m(r=0.680,P0.001),其中GMFM-E(r=0.679,P0.001)、VO2/kg(r=0.682,P0.001)和speed 5m(r=0.680,P0.001)对6MWD具有显著影响,而height(r=0.01,P=0.81)、6MWT的HR(r=0.04,P=0.68)及BP(r=0.16,P=0.50)与6MWD结果无显著关联。结论:步行相关的粗大运动功能以及步行过程中有氧代谢水平是影响成人脑瘫患6MW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治的AECOPD患者60例,其中AE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30例(观察组),无右心功能不全的AECOPD患者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6MWT,比较6MWT测试前后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饱和度(SpO_(2))。[结果]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为(262.57±83.74)m.显著低于对照组(313.60±75.33)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6)。6MWT测试后HR、SBP、DBP均显著高于6MWT测试前,SpO_(2)显著低于6MWT测试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T测试后,两组HR、DB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36)。两组患者6MWT测试前后变化值(△)HR,△SBP、△SpO_(2)、△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D与SpO_(2)、△SpO_(2)、FEV1%pre、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r=0.263.0.751,0.598,0.336.0.966.均P<0.05);与△SBP、△HR、PaCO_(2)均呈负相关(r=0.701.0.557,0.313,0.665.0.779.均P<0.05);与△DBP、FVC无明显相关(r=0.017.r=0.017.均P<0.05)。[结论]合并右心功能不全AECOPD患者心肺功能下降更显著,单纯6MWD可能不能更好区分运动前后心肺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SGRQ评分,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pre%)、功能性呼吸困难分级(MMRC)、6分钟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结果:SGRQ总分及其3个组成部分(即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均与FEV1%pre、MMRC、6MWD、BODE指数等客观指标显著相关,而与BMI无相关性。结论:SGRQ与COPD稳定期患者的FEV1%pre、MMRC、6MWD、BODE指数等客观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AT量表与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稳定期COPD患者104例,进行CAT评分、6 min步行实验和肺功能的检查.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的CAT评分为(17.4士7.3)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间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AT评分的分级法与6MWD分级在评估轻度、中度COPD患者的病情时符合率较高.结论 CAT量表对于总体评价COPD对患者的影响是可靠的;对评价COPD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重度及极重度)时,CAT评分和6 min步行实验都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个体化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增加基于心肺运动试验制订的个体化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Borg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心率(HR)、心脏指数(CI),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评估康复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Borg评分、心肺功能指标、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org评分、心肺功能指标、6MWD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Borg评分[(2.38±0.45)分]、FEV1[(3.65±1.31)%]、FVC[(64.09±12.10)%]、FEV1/FVC[(61.98±11.34)%]、VO2max[(19.62±4.06) ml/kg/min]、AT[(669.25±133.82) ml/min]、HR[(96.52±20.59)次/分]、CI[(3.98±1.17) L/min/m2]、6MWD[(315.25±60.12)m]、总有效率(58.33%)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心肺运动试验的个体化运动康复疗法,可以缓解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基本肺功能对其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测量肺功能及运动试验时每千克体重最大氧摄取量(VO2max/kg)。结果 :VO2max/kg=15.37× %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28.11×FEV1.0/VC(一秒量与肺活量比值) -7.56×S(R2=0.959P<0.01S:男=1女=2)。结论 :COPD患者运动能力降低 ,肺功能障碍是限制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运动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将成功进行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康复组行运动治疗3个月,运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运动治疗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峰值心率、最大代谢当量、步行距离和每搏耗氧量。 结果康复组运动治疗3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同期比较,VO2max、最大代谢当量、步行距离、每搏耗氧量均显著提高(P<0.01),峰值心率显著减慢(P<0.05)。 结论运动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贮备和耐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功能、心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CABG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执行I期心肺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进阶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案和呼吸锻炼,涵盖心脏康复内容的疾病教育。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和出院前进行超声检查,出院前行6分钟步行实验(6MWT)测试。结果:I期心肺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后,康复组患者LVED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心肺功能比较: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VO2max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期心肺康复护理能显著增加CABG术患者的VO2max,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耐力;本研究证实了CABG术患者I期心肺康复护理的临床获益,为心脏康复纳入护理常规工作提供参考,在临床上的复制和推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周巍  陈尉华  张星宇  陈怡  归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21-1623,1626
【目的】比较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和静态肺功能(PFT)对评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轻重的相关性。【方法】98名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分别进行PFT和CPET检查;以PFT中FEV,%(占预计值%)和CPET中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kg)两种不同方法判断COPD患者病情轻重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以VO2max/kg判断COPD病情重于以FEV1%判断的患者与余下的患者作比较。【结果】两者方法判断COPD患者病情轻重无相关关系;以VO2max/kg判断病情较重的患者其年龄、FEV1%、V02max/kg、无氧阈占最大摄氧量比值(AT/VO2max)、最大呼吸储备(BRmax)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①CPET和PFT判断COPD患者病情并无相关性,但CPET反映病情更全面。②CPET有助于发现COPD患者潜在的心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并不常与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常将测定其功能水平作为合适治疗的依据之一。在加拿大国家肺康复方案中,98%运动能力检查采取6min或1 2min步行试验,前者更为普遍应用,但该试验通常是在室内走廓中进行,而COP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还包括室外行走,至今,对重症肺疾病患者来说尚无室内和室外活动的文献报导。本文对室外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T)作为了解COPD患者功能状态的可行性以及室内与室外6MWT完成情况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培土生金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为该辅助疗法在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患者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COPD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培土生金穴位贴敷,客观评价该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COPD患者运动耐量的因素。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2组在干预治疗前FVC、FVC%、FEV1、FEV1%、FEV1/FVC、MVV、MVV%、Pa O2差值、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2组在干预治疗后FEV1(P=0.0220.05)、FEV1/FVC(P=0.0020.05)、MVV(P=0.0220.05)以及动脉Pa O2差值(P=0.0020.05)、6MWT(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6MWT=176.624+7.309×MVV%-9.508×Pa O2差值。结论:培土生金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运动耐量等情况;MVV%是影响COPD患者运动耐量的保护因素,而Pa O2差值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在肺叶切除术前评估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肺二科住院的580例患者,筛查出符合条件的274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且手术方式均为肺叶切除术。通过术前6MWT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临界值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最大面积(AUC)获得,分析两组术后恢复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6MWD>449 m的患者比较,6 MWD≤449 m的患者年龄显著增加(P<0.0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较小(P<0.05),其他如手术切除部位、病理分期、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OR=2.672, 95%CI 1.488~4.798, P=0.002),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增加(P<0.05)。6MWD≤449 m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5, 95%CI 1.299~4.415, P=0.005)。结论 6MWT作为一种简易的运动功能测试,可常规应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的生理功能评估。当6MWD≤449 m时,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5次坐立试验(five repetition sit to stand test, FTSS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5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肺康复训练,训练前后采用COPD患者症状评估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进行测评,并完成FTSST和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s walking test, 6MWT),评价并比较康复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效标法,将6MWT改善值定为效标,以探讨FTSST用于评估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效果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MCID)。结果 肺康复训练后患者FTSST时间和CAT评分较训练前减少,6MWT距离较训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ST时间变化值与6MWT距离改善值呈负相关(r=-0.739,P<0.001),与CAT评分改善值呈正相关(r=0.662,P<0.001);采用效标法估算的FTSST评估肺康复训练效果的MCID为1.5 s。结论 FTSST可行性好,与COPD评价指标相关性高,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波  汪俊  李可可  刘晓 《华西医学》2011,(12):1822-1824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6月纳入84例稳定期COPD患者,测定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圣乔治生活问卷评分(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及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otov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IC、IC与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比值(IC/TLC)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MWT值与FEV1无明显直线相关(r=0.14,P〉0.1);6MWT值与FEV1≥60%无明显直线相关(r=0.16,P〉0.1);6MWT值与IC值呈正的直线相关(r=0.317,P〈0.01);6MWT值与IC/TLC值呈正的直线相关(r=0.274,P〈0.01);SGRQ值与FEV1呈负的直线相关(r=-0.307,P〈0.01);SGRQ值与IC值无直线相关(r=-0.001,P〉0.25);SGRQ值与IC/TLC值无直线相关(r=-0.003,P〉0.25)。结论对COPD患者,IC比FEV1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耐量的程度,FEV1比IC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和静态肺功能(PF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相关性及CPET在COPD患者病情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纳入98名确诊为COPD处于稳定期患者,记录呼吸困难分级(MRC)后并给予PFT和CPET。记录PFT参数为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CPET参数为运动功率(W)、公斤摄氧量(VO2/Kg)、氧脉搏(VO2/HR)、心率(HR)、每分钟通气量(VE)、呼吸储备(BR)。比较各CPET参数和PFT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某些参数与呼吸困难分级之间的相关性。CPET中监测患者SO2并记录出现低氧血症例数(SO2<85%)。【结果】①FEV1、FEV1%、FEV1/FVC与W、VO2/Kg呈低到中度相关,与VE、BR呈中到高度相关,而与VO2/HR、HR无相关性。②W、VO2/Kg与呼吸困难分级的相关性要高于FEV1%与呼吸困难分级的相关性。③CPET中5例出现患者低氧血症。【结论】CPET与PFT在COPD患者中有一定的相关性。CPET某些参数与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有更好的相关性。CPET有助于发现COPD患者运动中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肉萎缩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122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无脂肪组织重指数(FFMI)、6 min步行试验(6MWT)及COPD评估测试(CAT).重度COPD患者根据FFMI<15 kg/m2,分肌肉萎缩组和无肌肉萎缩组,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结果:重度COPD患者FFM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男t=-3.605,P<0.05;女t=-5.622,P<0.05);重度COPD患者6MWT低于对照组(男t=-4.720,P<0.05;女t=-2.623,P<0.05);重度COPD患者FFMI值与6MWT呈正相关(男r=0.45,P< 0.05;女r=0.37,P< 0.05).肌肉萎缩组6MWT低于无肌肉萎缩组和对照组(男F=55.03,P< 0.05;女F=9.89,P< 0.05).肌肉萎缩组CAT评分显著高于无肌肉萎缩组(男t=2.51,P< 0.05;女t=3.42,P<0.05).重度COPD患者FFMI值与CAT分值呈负相关(男r=-0.41,P< 0.05;女r=-0.39,P< 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肌肉营养状况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重度COPD患者合并肌肉萎缩将进一步降低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理功能、心肺耐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在北京博爱医院就诊的MHD患者14例,所有患者运动前应用Bruce方案平板运动测定最大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METs)、负荷运动时间等,记录血压和心率。生理功能的评估采用6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心肺耐力的评定采用VO2peak、METs和负荷运动时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美国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推荐的简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the Health-Related Short Form)。有氧运动定义为中等运动强度(50%~80%VO2peak)的平板运动,运动训练在透析间期进行,每周3次,每次30min,共持续12周,运动前15min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5min放松训练,12周运动结束后再次评价上述指标,比较其前后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2周有氧运动后6MWT结果有所改善(Z=-1.132,P=0.241);VO2peak明显提高(Z=-2.226,P=0.028)、负荷运动时间显著延长(Z=-2.701,P=0.007),代谢当量有所提高(Z=-1.632,P=0.103);SF-36评分明显改善(Z=-2.701,P=0.007)。结论 12周有氧运动训练对MHD患者生理功能、心肺耐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部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将5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腹式缩唇深呼吸运动、控制性深呼吸运动,观察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s walk test,6MWT)情况。结果实验组肺功能及6MW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距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肌力、运动耐力以及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45例,随机分为,耐力训练组、肌力训练组和混合训练组(耐力与肌力训练相结合)各15例。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耐力训练、肌力训练和耐力联合肌力训练12周,每周3次。干预前、后分别对3组受试者的肺功能、肌力、心肺运动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和QO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12周后,3组的肌力、VO2max、最大功率、力竭时间、6MWD和SGRQ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12周后组间比较,3组的肌力、6MWD和SGRQ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肌力训练组和混合训练组的各肌群肌力优于耐力训练组(P0.05),但是肌力训练组和混合训练组除胸大肌的肌力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混合训练组6MWD及SGRQ得分优于耐力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P0.05)。结论:耐力训练结合肌力训练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肌力,进而改善患者的QOL,为COPD患者临床治疗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阻联合有氧运动能否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PCI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混合训练组(抗阻与有氧训练相结合)、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的治疗,在这基础上,混合训练组进行抗阻训练以及有氧耐力训练12月,有氧训练组进行有氧耐力训练12月,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干预前和干预12月后对三组受试者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峰值功率(peak power,PP)、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运动持续时间(exercise duration,ED)、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 minute’s walk test,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LVEF、PP、VO2max、ED、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LVEF、PP、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有氧训练组、混合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PP、6MWT和SF-36评估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训练组与有氧训练组比较,LVEF和P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治疗比单一有氧运动治疗更能改善其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