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科自1995年3月,应用加味温肺止流丹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并以此方治疗慢性鼻窦炎、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慢性单纯性鼻炎138例,年龄8~58岁,平均33岁,男96例,女42例。病程最长9年,最短3个月。对照治疗组:肥厚性鼻炎8例,萎缩性鼻炎6例,过敏性鼻炎11例,慢性鼻窦炎15例。均经临床检查、鼻腔分泌物涂片及X线平片或CT诊断或鉴别确诊。1.2治疗方法:加味温肺止流丹方药:…  相似文献   

2.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常累及多个鼻窦或全鼻窦。以往采用手术治疗,疗效尚不满意。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应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30例,女36冽;年龄最小11岁,最大58岁,平均28.26±14.07岁。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7岁,平均27.96±14.72岁。所有病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鼻痒、喷嚏和清涕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就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我科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60例(30例西医治疗,30例中医针刺及CO2激光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67岁;发病时间最短半年,最长20年。分组:西医治疗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口服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针灸及COZ激光治疗,口服中药。1.2诊断标准:根据1991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制定的“过敏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诊断:互·2·正反复发作性鼻痒、清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温肺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联用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联用组均经鼻滴入退敏滴鼻液,每日4次,每次2滴;同时联用补肾温肺胶囊,每日3次,每次6粒。对照组用舒氟美(无水茶碱缓释片或茶喘平)0.1g,每日2次;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3个月。记录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分级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测定肺通气功能和血清总IgE及外周血Eos。结果鼻炎症状记分联用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6±1.1)分、(1.2±0.7)分,对照组(4.7±1.0)分、(3.0±0.8)分;哮喘症状记分联用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8±1.2)分、(2.4±0.9)分,对照组为(4.6±0.9)分、(3.1±0.9)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HR分级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温肺法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2003年~2005年选择了74例经门诊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用温阳通窍汤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126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33.8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12年,鼻腔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复方青黛鼻炎检治疗鼻中隔糜烂,鼻前房炎,各型鼻炎,慢性鼻窦炎共计SOo例,疗效显著,经2~7年随访观察无复发,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少数住院患者计800例,男534例,女26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病种:鼻中隔糜烂148例,鼻前庭炎152例,急性鼻炎118例,单纯性鼻炎166例,过敏性鼻炎30例,萎缩性鼻炎68冽,干燥性鼻炎64例,慢性鼻窦炎5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以上。于相鼻炎片组,为对照组,100例,男78例,女22例,均为单纯性鼻炎病例。复方青黛鼻炎检制剂及用法处方:青黛209、利…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们从1983年起采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诊治过敏性鼻炎200例疗效满意,与西药组对照有明显优点,现报告并讨论如下:一般资料西医诊断中医分到治疗(下称中西医结合组)ZOO例,西药治疗(下称对照组)70例,约以3:1随机分组,计270例,男118例占43.7%,女152例占563%;年龄最小8岁,最大76岁;病程最长24年,最短2个月,平均4.5年;常年住发病230例占85.2%,季节性发病4O例占148%.多数病例能提供引起发作的诱因;有哮吁尊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37例,渗出性中耳炎10例,鼻鼻炎27例,鼻息冉17例,肾病综合征1例,有亲属过…  相似文献   

8.
鼻内神经微波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2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除药物和脱敏等治疗方法外,手术治疗也不应忽视。我院自1997年11月至2000年11月间开展鼻内神经微波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25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58例,均选择经多种、多次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诊断标准(1997年海口鼻科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其中男159例,女9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9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5年。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萎缩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行咽部粘膜下注射,配合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治疗萎缩性咽炎86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患者86例,其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最小者为26岁,最大者为78岁;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者为30年,最短者为2年。合并有萎缩性鼻炎者39例占45.3%。临床表现为咽部粘膜上皮变薄,腺体萎缩,分泌减少,色苍白面发亮如涂漆状,腭弓变薄,  相似文献   

10.
鼻卖炎、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和血管收缩剂。我们用蜂胶滴鼻液治疗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系1995年10月至1997年7月门诊多次治疗无效者,男朋例,女3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5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ZO年。其中鼻窦炎32例,鼻炎10例,过敏性鼻炎8例,咽鼓管阻塞8例,药物性鼻炎2例。鼻窦炎均经X线瓦氏位片检查证实窦腔有明显炎症,其中ZI例曾行上颌窦穿刺术,脓液为粘稠黄色树~洲,2例术后复发。2药物配制蜂胶滴鼻液是由蜂胶加苍耳子散,通过科学的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半…  相似文献   

11.
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敏感性增高而呈现在鼻粘膜的一种变态反应。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肾虚损。变应性鼻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疗效不一。我科自1993年起初,对变应性鼻炎用激光配合中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并137例,根据顾之燕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分为中药组,激光组和激光配合中药组3组。1.中药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4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2.激光组:39例,男21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肥厚性鼻炎合并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自1988年以来,治疗201例,并随机分成3组,即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和中西医结合组。随访6月至10年,随访率为85.6%,疗效良好。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201例中,中医组67例,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8岁;西医组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2岁;中西医结合组用例,其中男38例,女4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50余年。设备为常规鼻甲手术器械和国产JCW-I型YAG激光光纤手术机一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鼻炎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性鼻炎属于中医“鼻搞一范畴。主要表现为鼻腔干燥、灼热感、分泌物减少、粘稠,鼻粘膜充血、干裂,失去光泽,常伴有粘膜糜烂、出血和咽干燥.目前治疗方法以增进营养、补充维生素、湿润鼻腔来改善症状作者从1988年~1993年12月对72例干燥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情况对门诊10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72例.男33例,女39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16年.年龄最小8岁,最大68岁.平均385岁.病因分析患者均生长、工作在本地区,无诱因者55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86年6月以来,共收治10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行特异性聪敏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本组103例病人均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1],其中男60例,女4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2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7年,平均5年。特异性聪敏方法:对103例病人均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聪敏起始浓度应根据对变应原过敏程度的轻重而定。一般临床(+)起始浓度选用1:106、(++)选用1:10’、(+++)选用1:10’‘、或进行终点滴定的方法确定起始,脱敏注射每周2次,第1次0.lml,每次递增0.lml,直至lml,共注射10…  相似文献   

15.
中药薰治与青霉素治疗急性咽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自配中药(双花、连翘、牛蒡子)薰治急性咽炎病人50例,与青霉素治疗急性咽炎50例相比较,中药熏治治疗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 本组共100例,根据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100例病例均符合急性咽炎诊断标准,起病急,咽部干,灼痛,吞咽唾液对明显。检查可见咽部粘膜急性充血、肿胀、腭弓水肿、下颌淋巴结大并有压痛。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5~52岁,平均31.23±11.25岁;病程最长4天,最短不足1天。治疗组50例使用中药薰治,…  相似文献   

16.
自拟中药治疗慢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多发生于青少年,常由急性鼻炎治疗不当而致。我们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鼻炎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均符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6版中慢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田勇泉主编)。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单纯性鼻炎31例,肥厚性鼻炎17例。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8~60岁;病程4个月~13年;单纯性鼻炎  相似文献   

17.
对20例萎缩性鼻炎病人(女14,男6,年龄为15~35岁)及10例健康成人(女7,男3,年龄为15~40岁)利用体外白细胞移动试验及自然玫瑰花试验,测定其细胞免疫功能。白细胞移动试验根据Federlin等(1971)的毛细管法,使用抗原为死者粗制健康鼻粘膜组织匀浆。实验结果发现在对照组其平均移动指数为102.07±1.97%;而萎缩性鼻炎组平均移动指数为58.58±5.86%,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在分析材料中,除1例白细胞移动指数在正常范围、1例有移动刺激现象外,其余病例均表现移动抑制(90%),表明萎缩性鼻炎病人对粗制鼻粘膜抗原有超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与金纳多治疗突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我科诊治突聋 66例 (70耳 ) ,分别以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组 )和金纳多 (德国威玛舒博士药厂生产 ) (金纳多组 )进行治疗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利多卡因组 36例 (38耳 ) ,男 2 3例 ,女 1 3例 ;年龄 1 6~ 67岁 ,平均 (37.4± 1 6.1 )岁。病程 (发病至就诊时间 ) 1~ 2 6d,平均 (6.1± 6.1 ) d。金纳多组30例 (32耳 )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1 4~ 51岁 ,平均 (39.4± 1 5.3)岁。病程 2~ 1 8d,平均 (6.0±5.0 ) d。治疗前纯音听阈 (0 .2 5~ 4k Hz)均值 :利多卡因组 <60 d B1 3耳 ,60~ 90 d B…  相似文献   

19.
电离子近年来才开始应用于临床。我们采用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制),治疗153例鼻部疾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53例患者中,①单纯性鼻炎:74冽,男41例,女33例,年龄14~66岁,病程6个月~10年。②肥厚性鼻炎:3O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45岁,病程2~20年。③常年变应性鼻炎: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ZO~54岁,病程9个月~10年。所有鼻炎病例均为治疗未愈迁延、无效者。35例接受过强的松花及高渗搪液下鼻申注射,6例变应性鼻炎接受过康宁克通注射。①外鼻、鼻前…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观察(附1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鼻炎1200例,疗效极为显著,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西医组:1190例,男645例,女545例;年龄6~71岁,平均33.5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病程4.1年。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7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轻、中度)490例。(二)中西医结合组;1200例,男647例,女553例;年龄6~71岁,平均年龄33.8岁;病程2个月~27年;平均病程4.5年。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70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496例。二、研究方法(一)诊断标准1.慢性单纯性鼻炎(1)病史: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2)症状;鼻塞时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