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对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5分钟听诊,行右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主动脉弓降部连续测压,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均获盛典一即刻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7例中除1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静脉使用 6 F输送鞘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 h和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4 .4± 1.6 mm( 3~8m m) ,6例封堵均获成功。造影示无残余分流 5例 ,微量残余分流 1例 ,2 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 (深圳先健公司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初步疗效。方法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共 7例 ,平均年龄为 2 0 .93± 15 .3 3 (3 .5~ 5 2 )岁。术中造影测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6.3 3± 3 .45 (2 .9~ 9.1)mm ,PDA均为漏斗型 ,经 7F~ 10F输送鞘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闭PDA。术后 10min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72小时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别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有无PDA再通。结果  7例封堵器均一次性放置成功 (10 0 %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10min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6例 (85 .71% ) ,少量分流 1例 (14 .2 9% ) ,术后 2 4~ 72小时彩色多谱勒超声示原 1例少量分流者仍有微量分流 ,但无溶血。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 (国产 )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近期疗效可靠 ,成功率高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自从Masura等 [1]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获得成功 ,近来国内各大医院均相继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于1999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期间及本院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患儿11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对象 :PDA患儿11例 ,其中本院4例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7例 ;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0.9~7.0岁 ,平均3.5±3.0岁 ;体重6.0~18.0kg,平均11.3±5.5kg;患儿胸骨左缘2~3肋间均可闻及连续性杂音或收缩期杂音 ,均经心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患者经降主动脉造影后,经股静脉送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导管。结果:72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l病例资料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C脏杂音,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闻(PDA),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患儿家属特来我院咨询而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前胸部轻度隆起,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超声。0动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临床初步评价。方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共堵闭3例PDA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4岁半及12岁。体重15~21kg(平均17kg),全部为单纯PDA病例,均为漏斗型。结果:3例堵闭成功,术后10min心血管造影,2例完全无残余分流,1例显示少量云雾状分流,术后48h复查彩超,3例均无残余分流。近期无任何并发症。结论: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PDA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的非开胸方法。  相似文献   

9.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mo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 .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6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术后 1mo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结果 2例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术后 3d超声心动图示 1例微量分流 ,术后 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 ;另 1例无残余分流。提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全组经导管堵闭PDA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54)岁,体重(8~72)kg。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5F、6F或7F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min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72h、1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杂音消失,10min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4例完全堵闭(92.3%),2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但无溶血。且48h后超声心动图示该分流消失。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直径为2.9~12.0mm。术后l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论应用国产Amp1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学明  魏福祥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73-1173,1175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 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结果2例造影分流完全消失。术后3d超声心动图示1例微量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另1例无残余分流。揭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润硕  程自平  徐岩  许邦龙 《海南医学》2002,13(11):103-104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评价其即刻及短期疗效。方法  5例患者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6-2 7(18.40± 7.2 3 )岁 ,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初诊为PDA ,并经术中造影证实 ,测量PDA最窄处内径 ,选择适当型号的输送鞘及封堵器 ,封堵缺损处。术后即刻杂音听诊及 2 4小时后超声心动图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造影测量PDA最窄直径为 4-7(5 .2 0± 1.16)mm ,选择封堵器直径为 8-18(12 .80± 3 .2 5 )mm。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4例杂音当场完全消失 ,术后 2 4小时及 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分流 ;1例存留不足 2级的收缩期杂音 ,术后超声心动图见微量残存分流 ,1月后复查残存分流消失。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 ,可避免开胸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4岁。发现动脉导管未闭(PDA)37年,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DA。穿刺右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为3.2/2.4kPa,平均动脉压为2.7kPa。穿刺左侧股动脉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见PDA位于主动脉弓降部与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长约12mm,最窄处内径8mm,呈漏斗-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术中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术中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全部获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和前提,严密的术中监护,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讨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经验。材料方法 全组 8例 ,ASD4例 ,PDA4例 ;年龄 8-64岁 (平均 3 2 .4± 17.2岁 ) ,体重 18-75kg(平均 60 .0± 14 .8Kg)。术前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确认ASD或PDA位置、大小及形态 ;分流情况及肺动脉压。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成人ASD术中在经食道超声 (TEE)监视下了解ASD的诸边缘及封堵结果 ;儿童使用经胸超声监视。PDA封堵前后行主动脉造影 ,确认PDA形态、大小及封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分别经TTE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全组 7例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2 4小时TTE显示全部病例封堵成功 ,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皮穿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及PDA疗效肯定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67年Postman等经心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成功后,8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orstman法、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Amplatzer蘑菇伞法、弹簧圈堵塞法。前三种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临床已不再应用。目前主要应用后两种,尤其是Amplatzer蘑菇伞法应用最广。目前在国内多家医院已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介入性心导管术 ,可通过特制的导管和装置从外周血管将封堵器送达缺损部位 ,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1〕。现将 5例成功使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例 1:女 ,8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7年于 2 0 0 2年 3月入院。查体于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可触及震颤并闻及连续性机器声样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粗大管型 )、右心扩大、左室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血管造影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ADO)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其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全组共62例,年龄3~42岁,平均(18±8)岁。对所有患者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成功封堵的61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d、1个月及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其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封堵成功率98.4%,术后即刻残余分流率8.2%;封堵器脱落1例,最终行急诊开胸术,术后恢复良好;TTE示成功封堵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肺动脉内径、左房及左室内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国产ADO介入封堵治疗PDA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血管形态和功能,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房间隔缺损患儿4例,在透视及彩色二维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患儿7例,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分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48小时、1月、3月、6月、1年、2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儿中,除1例戽间隔缺损术后48小时超声心动图显示有残余分流外,其余均完全闭合,5例随访2年、3例随访6个月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