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脊神经损伤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剂量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苦参碱,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溶剂,各组大鼠于术后第8d利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检测苦参碱对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影响.第2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5 mg/kg给药剂量组、50 mg/kg给药剂量组、100 mg/kg给药剂量组、200 mg/kg给药剂量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溶剂,余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各组大鼠于第8d给药后3h,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的表达.结果:50 mg/kg以上剂量苦参碱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低于此剂量无效.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苦参碱对模型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提高作用可达6h以上.通过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苦参碱能够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TNF-α的表达.结论:苦参碱可缓解腰5脊神经切断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背根神经节内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组)和利鲁唑组(DNP+riluzole组)。观察STZ注射前1 d及注射后3、7、10、14、21、28 d测定缩足反射机械刺激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缩足反射热辐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0%DMSO组和利鲁唑组于STZ注射15 d起分别腹腔注射10%DMSO或利鲁唑4 mg/kg,1次/日,连续7 d,于21、28 d测定PWMT和PWTL。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选择21 d大鼠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DRG中Nav1.7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PWMT降低,PWTL缩短,DRG中Nav1.7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NP组比较,DNP+DMSO组大鼠在腹腔注射10%DMSO后,PWMT、PWTL和Nav 1.7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与DNP+DMSO组和DNP组比较,DNP+riluzole组大鼠在腹腔注射利鲁唑后,PWMT明显升高,PWTL明显延长,DRG中Nav 1.7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鲁唑可通过抑制DNP大鼠DRG中Nav 1.7表达,从而减轻大鼠DNP。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特别是筛查与疼痛和组织损伤相关的蛋白。方法:78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建立CCD模型后,测量行为学指标。28d后处死大鼠,从DRGs中提取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蛋白,找出差异表达蛋白,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其肽指纹图谱(PMF),进行鉴定。使用Westernblot和实时RT-PCR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结果:CCD明显降低机械痛阈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正常组和CCD组98个蛋白点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成功鉴定出15种蛋白,其中8种蛋白的表达在CCD组下调,7种蛋白表达上调(其中1种蛋白只存在于CCD组)。验证显示与质谱分析的结果相符。结论:以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CCD对DRG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鉴定出1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膜联蛋白A2、p11和蛋白激酶Cε(PKCε)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神经性疼痛的发生过程。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上调或许参与神经元凋亡,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上调或许与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VitB12)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的影响并监测其血药浓度。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组):不接受任何手术操作;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坐骨神经;CCI组:结扎坐骨神经;CCI VitB12组:坐骨神经结扎术后腹腔注射VitB120.5mg/kg/d两周。于术前2天,术后1、3、5、7、10、14天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于术后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VitB12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各天TWL?MWT明显降低(P<0.01);与CCI组比较,CCI VitB12组术后1、3、10、14天TWL明显增高(P<0.01),而术后各天MWT无明显差别。Sham组术后3、7、14天血清VitB12浓度与Con组无差别(P>0.05);CCI组术后3天血清VitB12浓度低于Sham组、Con组(P<0.05)、CCI VitB12组(P<0.01)以及CCI组术后14天(P<0.05);CCI VitB12组术后7天?14天血清VitB12浓度均高于Con组、Sham组和CCI组(P<0.01)。结论:VitB12减轻CCI大鼠热痛觉过敏,但对机械痛觉过敏无影响;CCI大鼠神经损伤早期血清VitB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同时通过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共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假手术组7只大鼠仅暴露和游离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手术组21只大鼠经手术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又随机分为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1Hz)、高频rTMS组(20Hz),每组7只。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rTMS治疗,连续10d,刺激疼痛对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1)。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对大鼠疼痛行为学表现及DRG内nNOS表达进行测量比较。 结果造模后第3天,手术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表现,机械痛缩爪阈值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rTMS治疗后,高频rTMS组机械痛缩爪阈值较假治疗组升高(P<0.05),而低频rTMS组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假治疗组和低频rTMS组损伤侧DRG内nNOS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且主要位于中、小细胞,少量表达于大细胞。与假治疗组比较,高频rTMS组DRG内nNOS阳性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低频rTMS组无此改变。高频rTMS组大鼠疼痛改善程度与相应水平DRG内nNOS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DRG内nNOS的表达增加;高频rTMS可以通过降低DRG内nNOS的表达而缓解疼痛,低频rTMS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根神经节是感觉通路的初级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背根神经节因而成为疼痛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对背根神经节解剖细节的掌握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分子和通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持续压迫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模型的DRG组织进行mi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在疾病中的定位与功能。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大鼠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CCD背根神经节持续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CCD)模型组,术后进行行为学检测。确定痛觉敏感的天数后重复造模,取材后进行miRNA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miRNA,预测相关靶基因并对其GO功能及KEGG富集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在线数据库对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属性关系建立miRNA-靶基因的调控网络。最后,通过qPCR验证差异最为显著的4条miRNA在CCD模型DRG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CCD造模7天后,大鼠痛觉最为敏感。重复造模,在第7天取材并进行miRNA转录组测序。将差异表达的miRNA以|log2(fold change)|>1且P<0.05为阈值,筛选符合要求的miRN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57种miRNA在CCD模型组表达上调,有17种miRNA在CCD模型组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iRNA对应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外泌体、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在细胞固有免疫、炎症信号传导、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PI3K-AKT、MAPK、JAK-STAT、钙信号等通路上均存在富集。经实验验证,miR-21-3p、miR-675-5p、miR-487b-5p、miR-3585-3p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所致NP模型的DRG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及其富集的相关信号通路可为NP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基强度降低,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小直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宽,自发放电的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结论: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这可能是引起动物神经病理性痛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脊髓背角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和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Sham组、SNI组、SPRF组、45VPRF组、65VPRF组、85VPRF组和100VPRF组,每组20只。除Sham组外,其余6组制作SNI模型。各PRF组在SNI后第7 d于左L5 DRG分别实施相应电压的PRF。观察大鼠SNI前,SNI后1 d、3 d、5 d、7 d、8 d、10 d、12 d、14 d、21 d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变化,SNI后第14 d、21 d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脊髓背角TNF-α和IL-10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分布及在DRG中过表达HO-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构建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行为学检测机械性触诱发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RG中HO-1在神经元中表达和分布;免疫印迹检测DRG中HO-1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RG中HO-1阳性神经元在SNI后数量显著减少;DRG中HO-1阳性神经元主要是IB4阳性的小型神经元(<300μm2);连续5天腹腔注射原卟啉IX氯化钴(cobalt protoporphyrin-IX,CoPP)能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鞘内注射过表达HO-1的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virus associated virus,AAV)能特异性浸染DRG神经元,并上调HO-1表达;同时能有效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此效应持续21天以上。结论:DRG中HO-1主要表达在IB4阳性的小型神经元;过表达DRG神经元中HO-1能有效缓解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1.
椎旁注射阿霉素对家兔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家兔椎旁注射阿霉素后 1~ 8周相应DRG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 0 .33%阿霉素(0 .1ml/kg)椎旁注射于家兔L5椎间孔内 ,对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注射阿霉素 1周后 ,DRG细胞轻度变性 ,4周后大多数神经节细胞坏死 ,8周后DRG内大部分神经节细胞消失 ,而被神经胶质细胞及结缔组织代替。注射阿霉素 1~ 8周 ,相应DRG异常节细胞率逐渐上升 ,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 (P <0 .0 1)。8周时DRG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残存神经节细胞 85 .4 9%形态明显异常。 1~ 8周家兔后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椎旁注射阿霉素导致DRG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最终被结缔组织取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 (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 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 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NaN/SNS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injupy,CCI)14天后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mglion,DRG)钠通道NaN/SNS2转录物的变化,以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对急性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TTX-R钠电流的影响.结果:CCI术后14天,感觉神经元特异性的TIX-R钠通道转录物NaN/SNS2下调,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大约30%,TTX-R钠电流密度明显减弱,但不影响其激活与稳态失活.其激活曲线的V1/2分别为-26.6378mV、-26.6306mV,k为6.7864mV、6.7323mV;失活曲线的V1/2分别为-35.5844mV、-37.2188mV,k为8.2792 mV、8.4647mV.结论:钠通道NaN/SNS2与慢性神经痛后初级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电针治疗对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on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假电针治疗组(CCI+A组);电针治疗组(CCI+EA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坐骨神经结扎后第7、14、21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变化和大鼠受累后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在实验结束(即第21 d)时,处死大鼠,取出右侧L4~6节段的背根神经节,之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PWT和PWL在Con组中没有变化,而在CCI组和CCI+A组中显著降低,并持续至实验结束.CCI+EA组在电针治疗后PWT和PWL与CCI组和CCI+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电针治疗后,CCI+EA组大鼠受累后肢的运动评分显著低于CCI+A组和CCI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I+EA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磷酸化p38MAPK (phosphor-p38 MAPK,p-p38 MAPK)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低于CCI组和CCI+A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能够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热痛和机械痛,改善大鼠受累后肢的运动功能评分;电针抑制CCI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38MAP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对行为和电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麻醉消毒手术条件下,经大鼠L5椎间孔插入长4mm,直径0.5 ̄0.8mm的不锈钢线,可以形成对背根节及邻近神经根慢性稳定的压迫。经热痛缩腿反射潜伏期检测,术后5 ̄42天,受损侧后肢足底的潜伏期显著缩短,表明持续的痛觉过敏。受损背根节与A类纤维连接的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并显示多种放电的节律形式,该类神经元对背根节的机械压力刺激非常敏感,后放电过程显著延长;对局部浸浴TEA也产生相对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用显微解剖方法获取足够数量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EDTA消化、交替使用DF-12培养基和加有阿糖胞苷抗有丝分裂的DF-12培养基培养等方法,在体外获得纯化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元的纯度.结果:获得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体外生长良好,纯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本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高度纯化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敏、背根神经节(DRG)SP和CGRP表达、胃液pH和胃窦粘膜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右侧CCI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n=6)、曲马多1 mg/kg组(T1组,n=8)和曲马多4 mg/kg组(T2组,n=8)。自术后第8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曲马多1 mg/kg和4 mg/kg灌胃,每日两次共7天。观察大鼠后肢机械痛阈,L4~5 DRG SP和CGRP表达,胃液pH值和胃窦粘膜变化。结果:(1)灌胃第3天和第7天,T1组和T2组右后肢痛阈与N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灌胃第7天,右侧DRG SP和CGRP表达与N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3)灌胃后第3天和第7天,T1组和T2组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且胃窦粘膜未见异常。结论:曲马多降低CCI大鼠机械痛敏,减少DRG SP和CGRP表达,提高胃液pH值,对胃窦粘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rhizotomy,L5 DR)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结合痛行为学测试观察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结果:(1)L5SNL可引起大鼠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于术后1d明显下降,痛觉过敏的症状,在同侧后肢持续了5周,在对侧后肢也保持3周。(2)L5 VR也可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PWT和PWL于术后1d明显降低,并维持到了术后第5周。(3)L5DR没有引起大鼠产生痛觉过敏症状。与术前基础值和假手术组比较,L5DR后50%PWT和PWL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损伤运动纤维和损伤脊神经均能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但脊神经背根损伤不引起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对吗啡戒断大鼠血清及下丘脑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递增剂量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在自然戒断症状最明显时,侧脑室注射酚妥拉明,测定血清和下丘脑匀浆NO含量和NOS活力.结果:吗啡戒断大鼠血清NO含量和NOS活力显著升高,下丘脑NO含量和NOS活力无显著变化.侧脑室注射酚妥拉明可使吗啡戒断大鼠血清NO含量和NOS活力明显下降,而对下丘脑NO含量和NOS活力无显著影响.结论:NO/NOS系统可能参与吗啡戒断,并且受α1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