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液pH值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早期留置胃管动态监测胃液pH值变化,当pH4时,给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对照组在抽吸胃液发现为咖啡色或鲜红色液体或患者解黑便时,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两组置胃管后1~14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出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能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  相似文献   

2.
儿童术前虽已禁食,但胃液量仍可超过0.4ml/kg,pH<2.5,如果发生误吸则很易引起肺炎。因此,近年小儿术前常服用某些药物减少胃酸分泌,例如组胺受体H_2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甲氰咪哌)、雷尼替丁(呋喃硝胺)或法莫替丁等。安胃哌唑(omeprazole)抑制胃壁细胞H~+/K~+—腺苷三磷酸酶(H~+/K~+—ATPase、质子泵),也能减少胃酸分泌,可作为小儿术前用药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早期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对胃液pH值的影响以及对应激性溃疡(SU)的疗效.方法 3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奥美拉唑40 mg,B组和C组在手术后分别予以奥美拉唑40 mg、西咪替丁800 mg.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手术2 h(T1)、术毕(T2)及术后ICU第1天(T3),第2天(T4)、第3天(T5)各时点胃液pH值、胃液红细胞计数及潜血阳性率变化、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 A绀胃液pH值在T1~T3时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血浆ACTH和Cor浓度T1~T3时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无一例发生SU,B组1例、C组2例发生SU.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尽早应用奥美拉唑可以有效的预防SU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质子泵抑制药和H2-受体拮抗药都是有效的抗酸药,由于抑制胃酸分泌,能够降低胃液酸度,并可能适量减少胃液量,从而降低麻醉中反流误吸所引起的肺损害.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前静注泮托拉唑和雷尼替丁对胃液容量和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应激性溃疡常存在胃pH值降低 ,为了减少其发生常应用组胺H2 受体拮抗剂治疗。奥美拉唑是一质子泵抑制剂 ,其升高胃 pH值的作用更为强大。作者观察结直肠癌切除术后胃pH值的变化情况 ,以及应用H2 拮抗剂和奥美拉唑后的作用。取中国台湾省台北Mackay纪念医院结肠直肠外科于 1 998~ 2 0 0 0年施行的 80例结直肠癌切除病例进行分析。凡原已行胃手术、迷走神经手术或伴活动性溃疡病者均不列入。病例分布情况如附表。用药方法 :对照组不给任何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西咪替丁组在手术结束时即静脉注入 1 2 0 0mg/d西咪替丁共 5天。雷尼替丁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肠内营养液温度为22℃恒温,B组为30℃恒温,C组为38℃恒温。观察比较三组行肠内营养后7d内胃液pH值、胃液隐血试验及排便情况。结果三组胃液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显著高于B、C组(均P0.05);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A组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7例发生腹泻,B、C组分别有5例和7例发生,三组腹泻发生率及腹泻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降低肠内营养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且对腹泻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鼻饲模式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佳鼻饲模式。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1组(52例)和观察2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间断方法间隔2h经鼻饲管注入营养液,观察1组用微量输液泵将营养液24h持续恒速注入胃内,观察2组则采用间隔1h推注营养液的模式。三组采用同样的营养液。记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并监测胃液pH值。结果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观察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1和P<0.05);pH值观察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均P<0.05)。治疗效果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24h持续恒速注入的鼻饲模式能显著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西米替丁口服对围术期患儿胃液与胃泌素的影响赵恒兰,王凡,扬桐伟,刁润新,汪世明,任丽娟,朱德志,张伟,王乃义,冯婉兰西米替丁能竞争性抑制组胺对胃壁细胞H2受体的作用,拟制胃酸、胃泌素分泌提高pH[1]我院对30例氯胺酮麻醉或基础加硬膜外麻醉的患儿,口...  相似文献   

9.
急性创伤伤员在急诊全麻诱导中很容易发生胃液误吸性肺炎。其严重程度与胃液的pH有直接关系。pH低于2.5常会带来严重后果。甲氰咪胍是一种组织胺H_2受体对抗剂,能较强地抑制胃酸分泌,其作用包括降低氢离子浓度和减少胃液分泌量,现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作者意在探索创伤伤员应用甲氰咪胍使胃液pH急剧升高的作用,以保护伤员使之免于发生胃酸误吸性肺炎。  相似文献   

10.
金瑛 《浙江创伤外科》2002,7(6):412-412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口腔的温度、湿度、pH适宜微生物繁殖、生长。口腔内的牙间隙、齿龈槽均难以清洁,更有利于菌的生长。为此,本院在颅脑损伤、持续植物状态、昏迷等病人口腔护理时采用3%碳酸氢钠,使口腔的pH值维持在6.6~7.1之间。临床资料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9例,持续植物状态病人16例,气管切开病人10例。年龄在18~77岁,均联合应用抗生素、脱水剂、激素等药物。使用3%碳酸氢钠液口腔护理时间3~94天。未发生1例口腔感染。体会1.颅脑损伤后易发生口腔感染的各种因素:(1)重型颅脑损…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与既往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碍,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少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继发纤溶的发生。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早期手术固定骨折对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57例,对合并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固定。结果 57例四肢骨折中2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3例重残,5例中残,余获痊愈,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有利于颅脑损伤治疗及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指出早期就诊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努力控制积极治疗颅内压增高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关键所在。方法 通过对16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早期(3h内)就诊并发症少、救治率高的临床对比资料,分析了脑水肿、颅高压、脑肿胀的内在联系和致死机制,提供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方法。结果 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34例,死亡率20.73%。3h内就诊1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14.4l%。4~12h就诊46例,死亡17例,死亡率36.9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一是应立足3h以内积极就诊;二是治疗的重点是处理肿胀,降低颅内压;三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在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结果:发生腹泻7例,反流3例,胃潴留3例,2例死于原发病;营养指标除血清前白蛋白外治疗后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可以尽快补充所需能量及蛋白质有利于减轻并扭转负氮平衡.细致专业的护理是达到治疗目的的必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以肺泡灌洗,比较两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吸入性肺炎能有效减少抗菌素使用时间,其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诊治、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需及时CT复查,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VP监测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未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5例病人CVP值始终低于正常值,检查发现严重合并伤。根据出院时的GCS评分、意识情况和功能障碍程度,本组患者死亡19例(17.4%),无改善11例(10.1%),好转23(占21.1%),明显好转35例(32.1%),痊愈21例(19.3%)。结论CVP的监测。可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情况,科学可靠地指导输液及脱水降颅压治疗,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现场抢救的经验,认识现场抢救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接受再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方法对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74例(70%),其中治愈,恢复良好和轻、中残62例(58%),重残12例(11%),死亡32例(30%)。结论现场抢救是决定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为重型颅脑损伤后继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了86例经CT、MRI,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梗死的临床、影像学、外科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按GOS结果评分:良好8例,中残39例,重残21例,死亡18例。术后CT复查:5例2个月后,14例4个月后恢复正常。42例6个月后脑梗死范围缩小,19例1年后脑梗死范围没有改变;其余6例未复查。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情进展快且严重,死亡率高。但如果及时预防,早期诊断和正确而有效地治疗,将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98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方法的回顾性总结。结果 98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并用扩大硬膜缝合治疗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康复45例,中度残废10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1例。结论 额颞部改良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及扩大硬脑膜缝合治疗额颞部重型脑损伤,可以达到减压充分,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