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卡介苗和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BCG和IL-2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43例术后复发的作用.结果3年内无复发39例(90.7%),3年内复发4例(9.3%).临床实践证明BCG和IL-2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膀胱癌术后免疫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6例膀胱浅表性肿瘤术后患者于术后1周开始接受THP治疗,每次30mg,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为一疗程。结果:其中43例随诊平均21.5个月,1年无瘤期81.2%,2年为75%,3年为69.3%。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加白细胞介素2(IL-2)在膀胱癌术后的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26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HCPT 20mg IL-2 100,000U行膀胱灌注治疗,共18次。结果其中24例随访8~42个月,3例复发,复发率12.5%。结论HCPT加IL-2膀胱灌注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IL-2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对比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和吡柔比星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前后患者血、尿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IL-2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联合膀胱灌注组的TNF和IL-2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吡柔比星组(P<0.01)。结论:联合灌注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更好改善,IL-2增加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应答,两者间有免疫促进及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BCG—PSN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紫庭  黄德 《湖南医学》2001,18(4):281-28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BCG80 mg加生理盐水40 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每月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3年,肿瘤复发率为15.15%。结论BCG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应用羟基喜树碱 (HCPT)进行膀胱内灌注 ,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的 89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 ,采用HCPT(10mg 2 0ml)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 经平均随访 2 7.9个月 ,89例患者中复发 19例 (2 1.3% ) ,且并发症和副作用较小。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具有较好的效果 ,毒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试验组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术中膀胱切缘注射加术后灌注丝裂霉素,对照组32例行单纯灌注。结果:随访(8-6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9.38%,对照组复发率37.5%;结论:采用此法预防膀胱癌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求膀胱癌术后复发更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46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丝裂霉素、卡介苗联合行膀胱灌注,并与同期作其他药物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0-72月随访,平均41月,7例肿瘤复发。结论 丝裂霉素、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膀胱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和较多的优点,毒副作用少而轻,明显优于其他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应用THP(4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结果随访6~24个月,全组肿瘤复发率为17.6%,26例出现局部症状,均未出现明显全身性症状。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施行术后膀胱内灌注卡介苗(BCG)作为辅助治疗预防肿瘤复发,已被广泛应用。我院于2002年1月~2004年6月施行本法共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剂量卡介苗(BCG)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永不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小剂量BCG(60mg)膀胱内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无肿瘤复发33例(82.5%),复发7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10例膀胱灌药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BCG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BCG)+白细胞介素2(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应用卡介苗,40例应用BCG+IL-2患者定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为2年。结果 BCG+IL-2组和BCG组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0%(6/40)和23.5%(8/34)。结论膀胱癌术后定期BCG+IL-2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更佳膀胱内灌注方案。方法:将4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浅表性膀胱癌分为两组:A组(21例)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加卡介苗素,B组(21例)膀胱内单纯灌注丝裂霉素。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2-28个月,A组复发1例,复发率4.8%,B组复发7例,复发率33.3%,两组复发率的并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新型免疫毒素BDI- 1-PEA膀胱灌注 ,探讨其对预防人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1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 10 0倍半细胞致死剂量浓度 (1× 10 - 7mol L)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BDI- 1-PEA5 0ml行膀胱内灌注 ,药物在膀胱内保留 1h后排出 ,每周灌注 2次 ,10次为一疗程。同期随机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丝裂霉素 2 0mg膀胱灌注作为对照 ,每周灌注 1次 ,8次后改为每月 1次 ,10次为 1疗程。每 3个月复查膀胱镜或B超检查。结果 免疫毒素组用药后随访 7~ 16个月 ,平均 12个月 ;12例病人均无复发 ,多次膀胱镜检查未见异常。丝裂霉素组随访 9~ 15个月 ,平均 11个月 ;2例复发。结论 免疫毒素BDI- 1-PEA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中膀胱癌以浅表肿瘤最为多见,且容易复发,现多采用肿瘤切除加膀胱灌注治疗。应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目前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且容易复发的恶性肿瘤,预防肿瘤复发在膀胱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06年8月对1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Ta期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5~76岁,平均67岁;T1期8例中,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51~79岁,平均65岁。膀胱镜检查:单发11例,多发2例,位于三角区3例,膀胱壁10例。病理结果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Ⅰ~Ⅱ级。1·2方法TUR-BT术后2周,证实无膀胱刺激征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观察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1996年3月~2002年3月,笔者收治膀胱癌术后病例108例,分别用卡介苗、噻替哌、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结果:随访1~6年,全组复发率20.4%,其中卡介苗组15.9%,噻替哌组33.3%,丝裂霉素C组23.8%,全组死亡6例。结论:卡介苗组疗效最佳,丝裂霉素C组次之,噻替哌组最差,但卡介苗组的副作用亦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