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离体椎体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对两种椎体成形方法的生物力学行比较研究。方法:采集尸体的腰椎标本(L1—L5),共20个椎体,分别进行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然后在前屈压缩载荷下造成椎体骨折,同时测定极限载荷和刚度值。然后标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经单侧椎弓根注入椎体4ml PMMA.经双侧椎弓根灌注4ml PMMA(每侧2m1)。椎体成形术后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值。结果:两组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在非破坏性载荷下标本轴向刚度较初始有明显增加(P〈0.05),不同灌注入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修0.05),各组抗压极限载荷较初始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在椎体成形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autosettingcalciumphosphatecement,ACPC)椎体成形术对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自 8具尸体脊柱标本上取胸腰段椎体共 2 4节 ,在前屈压缩下造成骨折 ,随机分成 4组 ,分别经双侧椎弓根注入椎体 2、4、6和 8mLACPC ,再行前屈压缩。测定初始和术后椎体抗压强度和刚度 ,观察实验过程中椎体高度变化。结果 经双侧椎弓根注入椎体 2mLACPC就能显著性增强椎体抗压强度 ,同时刚度无明显变化。实验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 ,但从临床角度看无重要意义。结论 合理选择灌注剂量既能显著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 ,又可以减少灌注剂渗漏。椎体成形术对压缩骨折后的椎体高度恢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离体椎体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两种椎体成形方法引发的椎体外骨水泥渗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集尸体的腰椎(L1-L5)共40个,在前屈压缩载荷下造成椎体骨折。然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经单侧椎弓根注入椎体4ml PMMA;B组经双侧椎弓根灌注4ml PMMA(每侧2ml)。注射过程中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发生,按部位计数渗漏的椎体并计算渗漏率。结果:A组有11个椎体发生渗漏,经终板渗漏11个、椎体前侧缘4个、椎体后缘3个、穿刺道渗漏6个、混合渗漏6个(2例椎体前侧缘+穿刺通道,4例终板+椎体前侧缘),渗漏率为41.25%。B组有12个椎体发生渗漏,经终板3个、椎体前侧缘4个、椎体后缘3个、经穿刺道渗漏12个、混合渗漏4个(2例终板+穿刺道,2例椎体前侧缘+穿刺通道),渗漏率为27.5%。两组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少于单侧,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斜向植入 ) ;(4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5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6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单枚腰椎融合器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 ,腰椎的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 ,其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正常标本显著下降 (P<0 .0 5 ) ;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植入椎间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 (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 )显著提高 (P<0 .0 5 ) ,但仍低于正常标本 (P<0 .0 5 ) ;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和正常标本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斜向植入单枚腰椎间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其生物力学性能优良 ,强度和刚度适中 ,腰椎能得到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灌注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将两种骨水泥制成圆柱体试件,测量体外工作时间、可注射性、显影性能、自身强度和刚度。(2)从4具老年女尸收集16个固定胸椎标本(T9~T12),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确定为骨质疏松椎体后,分配至CPC组和PMMA组。在材料试验机上测量初始椎体强度和刚度,制成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用两种骨水泥强化。测量手术前、压缩后、手术后椎体高度及术后椎体强度和刚度。结果两种骨水泥都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体外工作时间适当。CPC可直接显影,PMMA加入硫酸钡后显影良好。PMMA自身强度和刚度显著高于CPC。两组椎体骨密度、初始椎体强度和刚度、初始椎体高度和压缩后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椎体强度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PMMA组高于CPC组(P<0.01)。术后两组椎体刚度都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PM-MA组低于CP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体高度都显著恢复(P<0.01),PMMA组较CPC组更明显,但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C可代替PMMA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灌注剂,但仍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双侧与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通过81例患者,经双侧椎弓根入路33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48例,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前各阳性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椎弓根入路组水泥椎体内的填充率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2组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恢复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在骨水泥弥散分布方面优于经单侧椎弓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与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2例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双侧椎弓根入路40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32例,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伤椎前缘恢复高度、后凸Cobb's角纠正度数、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双侧组的左右两侧椎体高度差值、骨水泥注射体积、骨水泥椎体内弥散体积较单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恢复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在骨水泥注射体积、骨水泥椎体内弥散体积及伤椎左右两侧高度差值方面优于经单侧椎弓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弓根皮质劈裂对椎体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椎弓根皮质劈裂后不同伤椎置钉方式的螺钉内固定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取新鲜小牛胸腰段(T11~L3)标本36具,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B、C、D组.A组为椎弓根皮质完整组,B、C、D组均为椎弓根皮质破裂组.4组标本于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对B、C、D3组T12胸椎任意一侧椎弓根行外侧1/4切除,作为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弓根皮质劈裂模型.A、B组均为四钉组,C组为经与劈裂椎弓根同侧的伤椎椎弓根置入一钉组(5钉组);D组为经伤椎置入两钉组(6钉组).各组标本行相应螺钉固定,然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500N的载荷对4组标本均进行10000次疲劳试验,分别测量疲劳试验后4组标本的轴向压缩刚度、T12椎体椎弓根劈裂侧螺钉拔出力的大小及4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比较4组的差异.结果 与B组比较,A、C、D3组的模型刚度和最大拔出力均高于B组(P<0.05);B组模型在屈伸、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均明显高于A、C、D3组(P<0.05).C、D两组模型刚度大于A组(P<0.05);C、D两组模型在屈伸、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及螺钉最大拔出力均低于A组(P<0.05).C组各个检测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劈裂将严重影响椎体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经伤椎置钉可以明显提高劈裂椎弓根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体间融合器(cage)的单节段植入对腰椎多节段固定装置中椎弓根钉应力的影响。【方法】10具牛新鲜尸体腰骶椎标本L2-S1用于实验。经后方行L3-L4、L4-L5和L5-L6椎板和椎间盘部分切除,用椎弓根钉和一对碳纤维cage行以下3种三节段固定:①无cage植入;②L4-L5cage植入;③L5-L6 cage植入。每组分别行载荷量为600N的轴向压缩试验,记录各节段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在无cage植入组中,L3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高于L4和L5;在L4-L5 cage植入组中,L4和L5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6;在L5-L6cage植入组中,L5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4。【结论】多节段椎弓根固定结构可导致上下两端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Cage的植入可降低上下相邻椎弓根钉的应力,但使相邻以远的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辅酶A、酚磺乙胺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辅酶A、酚磺乙胺注射液与氟尿嘧啶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于25℃、37℃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氟尿嘧啶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pH值和氟尿嘧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与辅酶A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性状、pH值和氟尿嘧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可以与辅酶A配伍应用,但不能与酚磺乙胺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徐慧  朱华  许建国 《吉林医学》2008,29(21):1848-184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下,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将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观察6h内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扫描紫外吸收图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吸收度,计算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结果: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明显变化,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下,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晓伟  钱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071-107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2)℃]条件下,观察8 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系数倍率法、紫外双波长等吸收法分别测定头孢尼西钠与肌苷的含量。结果两药在配伍后8 h内肌苷含量无明显变化、8 h时头孢尼西钠含量〈90%,其余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等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应在6 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6.
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艳  朱华彭程 《吉林医学》2006,27(11):1338-1339
目的:考察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将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5%GS)中混合,于25℃、37℃放置,在0、1、2、4、6h对混合液进行外观观察、pH值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结果:在0 ̄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在25℃下有所下降,在37℃下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中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艳萍  何开明  黄小艳 《西部医学》2012,24(11):2181-218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直立倾斜试验(TTT)明确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组加黄芪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后观察晕厥再发情况,并再次行TTT试验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程短,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刘亚楠 《华夏医学》2011,24(3):276-279
目的:制备布洛芬注射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和含量,稳定性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血管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以及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药品经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破坏后所产生的杂质峰均能与主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