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多粘菌素B(PB)对内耳碳酸酐酶(CAH)的影响,用Hansson法和Yokota法观察豚鼠鼓室注射生理盐水或PB1万U/ml后内耳CAH的定位。结果发现生理盐水组豚鼠内耳CAH分布广泛,血管纹、内外毛细胞表现为极强阳性,前庭暗细胞表现为强阳性。PB组内耳CAH活性普遍减低,电镜下外毛细胞内CAH反应产物几乎消失,并且出现细胞水肿。推测PB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后影响CAH的活性,加重对内耳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胡牧  李哲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26(3):192-194,T012
将术前皮肤消毒剂碘伏,碘酊,乙醇分别置入豚鼠中耳腔,两周后宰杀,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听泡,发现所有药物暴露耳的中耳腔,前庭,内淋巴腔,耳蜗基底转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提示皮肤消毒剂置入豚鼠中耳腔时能够造成严重的中,内耳损伤。  相似文献   

3.
庆大霉素对豚鼠内耳素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FMMU白化豚鼠与杂色豚鼠爆震性内耳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内耳色素与爆震性内耳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用利用耳蜗铺片、耳蜗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及耳蜗扫描电镜观察爆震前后FMMU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耳蜗结构的变化。结果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示FMMU白化豚鼠耳蜗较杂色豚鼠严重。  相似文献   

5.
成诗银  王多宁 《医学争鸣》1999,20(6):541-543
目的:通过对过豚鼠实验性卡那霉素(KM)内耳中毒时血清及耳蜗外淋巴液中SOD含量的检测,以探讨KM耳毒性内耳损伤自由基产生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豚鼠实验性KM内耳中毒时血清和耳蜗外淋巴液中SOD及耳蜗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了内耳中毒有后脑干诱发电位(ABR)阈移变化。结果:应用KM12dABR阈移明显增高的豚鼠MDA含量也相应明显增高,而血清及外淋  相似文献   

6.
7.
肾阴虚豚鼠模型的建立及对内耳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阴虚状态下豚鼠内耳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豚鼠24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8只。A组每日肌注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50mg/kg,同时用生理盐水灌胃,共10天。B组每日肌注醋酸强的松龙剂量同A组,同时用六味地黄汤灌胃,共10天。C组每日肌注生理盐水,同时用生理盐水灌胃,共10天。观察指标为动物的一般状况,cAMP、cGMP和血浆皮质醇含量,并计算出cAMP/cGMP的比值,在光镜下观察毛细胞形态进行计数。结果:各组内毛细胞几乎无坏死。C组耳蜗基底膜第1—4回三排外毛细胞无明显坏死;A、B组第1—3回外毛细胞均不同程度坏死,尤以第1回(底回)最严重,顶回外毛细胞则基本正常,B组外毛细胞坏死程度要比A组轻(P<0、05);A、B组1—3回外毛细胞坏死数分别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阴虚状态下豚鼠内耳毛细胞受到损害,滋补肾阴的中药可保护内耳免受这种损害,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肾与耳关系论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膜迷路铺片、火棉胶切片、透射电镜及内耳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正常豚鼠透明质酸-链霉素(HA-SM)圆窗灌注后内耳功能和形态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灌注后眼震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耳蜗电图无明显变化(P〉0.05);形态学观察示前庭感觉细胞严重破坏,而Corti器无明显损害。结果表明:HA-SM圆窗灌注可选择破坏前庭功能,而耳蜗功能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半规管途径转导豚鼠内耳基因的可行性,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内耳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色红目健康纯种豚鼠24只,将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5μl经显微手术自前半规管灌入豚鼠内耳,同法注入人工外淋巴液5μl作对照,另一组经圆窗膜注入5μl Ad—GFP基因,分别在手术后7、14、21、28d处死,0.5%硝酸银灌注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镜观察内外毛细胞缺失,全耳蜗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基因导入前后及处死前测定脑干诱发电位。结果:实验组耳蜗铺片内外毛细胞缺失计数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下见术侧半规管、前庭、耳蜗均有荧光表达,术后7d表达最强,以后减弱,术后28d还有表达;经半规管组前庭区表达强于耳蜗区,主要分布在前庭及外淋巴间隙;经圃窗组耳蜗区表达强于前庭区。对侧耳蜗及对照组动物呈阴性表达。手术前后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半规管转导基因主要分布在前庭器官及外淋巴间隙,对耳蜗功能影响不大,是一种可行的途径:腺病毒栽体携带的基因表达有一定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0.
豚鼠内耳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豚鼠内耳微血管内皮细胞跨细胞电阻的动态变化及峰值大小。方法 ①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豚鼠内耳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 ;②建立起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体外模型 ,研究该模型下内耳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 ,并与脑及肺内皮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①培养细胞致密融合时具有内皮细胞培养时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 ,与肺内皮细胞株的形态一致 ,经免疫组化检测其内皮细胞标志性抗原Ⅷ因子 ,95 %以上的培养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阳性反应 ;②三种内皮细胞在培养增殖过程中其跨细胞电阻值呈动态变化过程 ,以 5× 10 4 cm2 的细胞密度接种时 ,7d左右电阻到达峰值 ,内耳、脑及肺三种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峰值大小分别为 (118 9± 18 5 )Ω cm2 ,(2 44 7± 46 9)Ω cm2 ,(4 6 6± 5 9)Ω cm( n =6) ,三者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内耳微血管内皮细胞跨细胞电阻峰值小于脑内皮而大于肺内皮细胞 ,证明了三者通透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朱瑾  刘兆华 《重庆医学》2002,31(3):201-202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内耳中具有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成年豚鼠内耳中能进行细胞再生的位点。结果:正常成年豚鼠内耳中PCNA阳性产的定位于血管纹上皮细胞,螺旋缘齿间细胞,椭圆中分上皮细胞和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胞核内,而耳蜗内,外毛细胞PCNA免疫反应阴性。结论:上述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是内耳中能进行细胞增殖的位点,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应用多粘菌素B(PMB)阻止内毒素(LPS)对转染影响。方法用活性检测法观察LPS及PMB对脂质体-DNA复合物转染培养细胞后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质粒制剂中LPS的存在明显降低转染后基因表达水平;培养基中加用PMB(30μg/ml)可去除LPS的这种作用。结论转染过程中PMB的添用可清除LPS对转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卡波金对豚鼠耳蜗微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波金(体积分数为95%氧气和体积分数为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carbogen)间断吸入对豚鼠耳蜗微血管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纯白红目琢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纯氧组(给予间断吸入纯氧);卡波金组(给予间断吸入卡波金)。用电生理技术测定其听阈;血气分析方法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螺旋韧带管纹铺片技术和电镜观察耳蜗外侧壁微血管和血管纹变化。结果:卡波金组与其他2组比较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扩张耳蜗微血管的作用,ABR及镜下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卡波金改善耳蜗微循环和增加耳蜗血氧供应,其效果优于纯氧吸入。提示卡波金对内耳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突发性聋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侧脑室穿刺对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及内耳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豚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只暴露硬脑膜)、侧脑室穿刺Ⅰ组(暴露硬脑膜,右侧脑室穿刺,收集流出的脑脊液约0.1ml)、穿刺Ⅱ组(将穿刺流出的脑脊液即刻缓慢注入侧脑室)、穿刺Ⅲ组(向侧脑室中缓慢注入0.1ml生理盐水),每组10只动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h、24h行ABR测试,记录各组豚鼠双耳听力阈值及70dB时各波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取耳蜗组织做病理检查。以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的6只豚鼠为正常对照。结果:术前各组豚鼠ABR各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及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侧脑室穿刺Ⅰ组ABR各波潜伏期、Ⅰ~Ⅲ波间期较术前延长,阈值升高,术后24h各指标恢复正常;其余各组动物上述各指标术前、术后1h、24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1h和24h耳蜗病理切片未见异常。侧脑室穿刺组动物术后1h时,耳蜗底转鼓阶出现红细胞沉积现象;24h后各阶和前庭阶中均可有红细胞出现。结论:一定量脑脊液丧失会引起豚鼠短暂、可逆性听力下降,而脑脊液体积或压力适量增加对豚鼠ABR无明显影响。侧脑室穿刺后,脑脊液中红细胞可经耳蜗导管到达外淋巴,并随外淋巴纵行流动广泛分布到各转鼓阶和前庭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丙嗪、尼莫地平在过量水杨酸钠致豚鼠内耳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且耳廓反射正常的花色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B组:水杨酸钠(450mg/kg·d~(-1))组;C组:水杨酸钠(450mg/kg·d~(-1))+氯丙嗪(5mg/kg·d~(-1))组;D组:水杨酸钠(450mg/kg·d~(-1))+尼莫地平(3mg/kg·d~(-1))组。①测试ABR听反应阈和Ⅰ波潜伏期;②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耳蜗组织PG11α含量;③用比色发测量血浆中的NO含量。结果①B组、C组和D组动物在给药后的第2、4和第6天ABR阈值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ABR阈值没有明显改变。B组于给药后的第6天达最高。同期各给药组组间比较C组和D组用药后第4、6、8、10天ABR阈值明显低于B组(P<0.05)。②A组在各时间段所测ABR Ⅰ波潜伏期无显著波动。B组、C组和D组在给药后的第4、6、8、10天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及显著延长(P<0.05),这种变化在水杨酸钠给药组尤为明显(P<0.01)。而C组和D组在给药后的第8天和第10天与同期水杨酸钠给药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③B组豚鼠耳蜗组织PGF1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和C组(P<0.005)以及D组(P<0.001)。而血浆NO含量B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C组(P<0.05)。结论氯丙嗪、尼莫地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拮抗大剂量水杨酸钠引  相似文献   

16.
用机械分离法从豚鼠前庭感觉上皮中分离出不同种类的前庭感觉毛细胞(VHC)。VHC主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细胞。两种细胞形态虽有所差异,但一般均有四形或瓶形胞体,胞核位于细胞基部,胞颈和纤毛变化较大。细胞的活性可通过1%中性红染色鉴定,发现在室温下,1h内大约90%以上的分离VHC可维持其正常形态和活性。并参照对外毛细胞形态的研究提出活性VHC的鉴别标准。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VHC的感觉机制和某些疾病的发生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并以莫匹罗星软膏作对照,每天外用两次,疗程7天.结果临床有效率试验组为85.5%;对照组为90.1%(X2=1.11,P=0.293);临床治愈率试验组为41.1%;对照组为42.9%(P=0.799);不良反应仅发生在对照组.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内耳毛细胞的电镜样品制备较为广泛,方法各不相同。我们介绍的是较为简单的方法,多年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方法容易掌握,很适合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多粘菌素B对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但它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科疾病 ,眼科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诊断 ,并进行恰当有效的治疗。我院自 1993年 9月开始应用多粘菌素B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10例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例 1 患者女 ,2 4岁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