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术前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施行胆道手术1239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11例行胆肠吻合术;胆道残余结石7例行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着重讨论胆道良性疾病术后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上以良性胆道梗阻多见,常见原因为结石、蛔虫、医源性胆道损伤等。在临床上胆道良性梗阻导致的黄疸大多数梗阻解除后黄疽迅速消退,肝功能恢复。王缚鲲等报道大多数术后21d胆红素基本下降到正常:但排泄不良组术后胆红素有的不降反升,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其原因不明,临床上处理极为棘手。本院自1995-2005年采用手术治疗胆道良性梗阻821例,剔除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T管放置异常病例,其中21例出现术后胆汁淤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46例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体征、引流液,保持好导管,做好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46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30例行外引流术,16例行内、外引流术。其中13例于术后行胆道内支架术,12例于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5例于术后行腹腔动脉灌注术,6例于引流术后7—10d,黄疸明显消退后出院。结论CT定位引导下PTC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正确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该院自9176年1月-1993年2月施行胆囊切除共1475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7例。其中4例在术中发现,另3例在胆囊切除术3-8d因出现进行性无痛性黄疸经检查诊断胆管损伤后经手术证实。造成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术才经验不足,术中切断失误;术者操作疏忽,手术过于求快所致。7例胆管损伤有4例行对端吻合“T”管引流;另3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经胆道修复重建后近期效果均好,但术后远期并发吻全口狭窄2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诊治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非损伤性黄疸。方法通过对60例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对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黄疸要结合病史、手术过程及术后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从病人术前肝功能状态、储备功能、胆道病变、手术操作、术后引流物的放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B超、CT、MRCP等,明确黄疸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结论黄疸是胆道术后出现的有意义的临床征象,有因胆道损伤所致,也有非损伤的原因,反映的病变是多样的,通过各种检查,结合病史,手术过程,获得明确诊断,从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并非出现术后黄疸就急于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胆道疾病患者血肖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以了解其免疫功能。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33例胆道疾病患者的血甭SIL-2R。结果 胆道疾病无黄疸组、良梗阻性黄疸组和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的血沮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无黄疸组、良性梗阻性黄疸组和恶生梗阻性黄疸组的SIL-2R水平依次递增,各组彰显著性差异;胆道疾病各组术后2周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下降;SIL-  相似文献   

7.
对41例无黄疸胆道肿瘤、6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及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SIL-2R测定,结果显示,胆道疾病患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无黄疸组,良性阻黄组,恶性阻黄组水平依此升高(P<0.01),表明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下降,SIL-2R水平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病变性质及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胆道术后近期发生的黄疸大多是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残余、胆瘘等所致,但有一些是由非外科性原因如毛细胆管性肝炎或问质性肝炎造成胆汁淤积所引起.我院自1992年8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胆道手术1845例,其中11例(0.6%)术后出现非外科性黄疸,现将其诊治经过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近期并发黄疸,如处理不当,常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就我院1989年1月至1998年1月及大观区卫生院部分病例,胆道术后近期并发阻塞性黄疸20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原胆道疾患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该并发症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9例,在术后近期出现黄疸4例(发生率3.67%),其中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胆总管离断1例,肝总管误夹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术后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或)内窥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取石,胆总管离断1例行开腹胆总管修补术,肝总管误夹者1例术后第1天急诊在腹腔镜下取出生物可吸收夹,术后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发生黄疸原因复杂,要尽早明确诊断,并尽快作出正确处理,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术式对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中术后6例出现胆道感染,占10.7%,平均随访时间为36.8mo。分为胆总管囊肿组、肿瘤组、胆石病组和胆道损伤或狭窄组,除胆总管囊肿组外,其余三组术后肝功能都显著优于术前肝功能。术后并发出血1例,腹腔感染4例,黄疸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败血症1例,切口感染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例。对比同期12例既往行胆道空肠吻合术,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而于我院再次手术的病例,均发现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以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3例)。结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肝功能;该术式并发症较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吻合口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的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检测12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价素02受体(SIL-2R)和肿瘤环死因子(TNFα)水平并与同期手术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13例作对照。结果显示,梗黄组术前SIL-2R较对照组升高,TNFα显著升高。术后梗黄组SIL-2R进一步升高,TNFα降低,百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梗阻性黄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术后1 ̄2周内将进一步受抑,易发生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出现的非损伤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对56例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占本组同胆道手术的1.4%。与病人术前有无肝病、肝功能状态、胆道病变、手术操作,引流物的放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胆道手术后出现黄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一部分是属非损伤性的,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仔细查找病因,避免阴性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4.
113例胆囊切除术后黄疸患者ERCP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丁钧  李智华  刘吉奎  陈敏  周永碧  董家鸿 《重庆医学》2003,32(6):736-737,739
目的 了解造成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残留上腹痛及黄疸症状的原因,比较ERCP及其他影像检查在此类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胆囊切除术后残留上腹痛及黄疸症状并行ERCP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行超声、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ERCP检查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及通过ERCP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113例患者中,最短术后5d,最长33年出现症状;ERCP检查前106例行CT检查,105例超声检查,检查3例PTC;ERCP检查对病因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检查;通过ERCP对胆总管结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64例进行治疗并且效果良好;对不宜手术的胆管梗阻4例放置胆道支架能有效解除黄疸、缓解症状。结论 ERCP检查可明显提高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基于ERCP的EST技术可对胆总管结石、胆管下端良性狭窄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再次手术;对于不宜手术的胆管梗阻,可通过ERCP放置胆道支架解除黄疸,ERCP通过局部观察和组织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辅佐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复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发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辅佐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21例成功行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术,3例行单纯PTCD.4例患者出现出血(腹腔出血,胆道出血),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无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PTCD并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对无手术机会的复发恶性梗阻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黄疸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9年42例腹部术后早期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术后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黄疸3例,术后肝细胞损伤或肝炎样损害引起黄疸12例,术后肝外胆道梗阻引起黄疸27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黄疸的病因复杂多样,多因肝外胆道梗阻导致。  相似文献   

17.
胆道狭窄、梗阻、硬化及壶腹部瘢痕挛缩的治疗,在胆道外科领域是一个难题。我们采用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3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36~70岁,均为胆道良性疾病。其中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后2周,进行胆总管造影发现胆道梗阻,提示硬化性胆管炎1例,壶腹狭窄2例。3例患者均不能夹闭T型引流管,如试行夹管,则很快出现黄疸、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70岁以上高龄病人胆道手术愈后的常见因素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总结104例术前非隐性黄疸、肝功能异常、术后心衰、电解质紊乱、呼吸及泌尿系统并发症出现例数,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手术的病人,随年龄增长,术前黄疸、肝功能异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出现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黄疸肝功能异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出现会影响高龄病人胆道手术的愈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术后胆道镜探查取石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经治132例行胆总管探查术中经胆道镜取石及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32例患者,术中取石12例,95%可信区间为4.21%~13.97%,成功8例;术后胆道镜检查发现残余结石41例,95%可信区间为23.28%~38.84%,成功取石39例.术后黄疸加重3例,经保肝支持治疗治愈;3例术中胆道出血,局部处理血止;均无窦道损伤穿孔,无胆管炎及胰腺炎发生.结论术中术后的胆道残石处理仍是胆道外科难题,而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结石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但胆道镜取石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只要处理及时、方法妥当,均可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261例,其中166例行PTCD,9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4例未完成手术。分析术后2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并发症68例,发生率26.05%。胆道感染21例,胆道出血13例,引流管脱出、阻塞11例,胆瘘7例,胆心反射5例,急性胰腺炎5例,支架再狭窄3例,胆汁性胸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除死亡病例外,其余患者经过积极处理,病情好转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结论: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