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45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2年。 2.检查方法:36例均行CT检查,横断面扫描层厚8或10mm,采用美国彼克公司Ultraz型CT扫描仪,扫描条件:130KV.120mA,增强检查使用碘海醇(300mg/ml)作为对比剂。  相似文献   

2.
资料方法 本组资料125例分布在各年龄段,其中男性7l例,女性54例,均为1997年至今在我院及兄弟医院CT室直接检查出或由法医要求协助检查情况下证实的。机型:西门子AR、GE Hispeed Advantage、GE Synergy扫描方法:常规平扫或增强扫描,基线OM,层厚10mm、层距10mm。辅以目标扫描与薄扫以及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价值多有报道,扫描技术成熟,因扫描速度快而不需考虑扫描时间紧张问题,而单层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因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强化扫描,以保证达到诊断要求。我们应用美国Picker公司产PQS单层螺旋CT进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3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材料和方法16例病人均为受伤后8h内行CT检查确诊,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0-16岁之间,均为交通事故受伤。采用东芝Asteion(Tsx-021B)型螺旋全身CT扫描机做轴位扫描,时间1s,层厚10mm,层距10mm。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价值多有报道,扫描技术成熟,因扫描速度快而不需考虑扫描时间紧张问题,而单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因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强化扫描,以保证达到诊断要求。我们应用美国Picker公司产POS单螺旋CT进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3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74例,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22—79岁。采用GELightspeed Ultra 16型扫描机,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9.19%(66/674),高于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的正确率(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支气管充气征在渗出感染性病变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尽管随着CT的应用,部分肺癌病变亦可存有支气管充气征[1、2]。我们观察.感染病变中存有的支气管充气征随扫描体位的改变有很大的变化。现就其结果作以下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SIEMENSDR3,岛津4500.ELSCINTCTTWIN。本组病人共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6-65岁,平均43.5岁。35例均为肿块样感染性病变,全部病例均为CT导向下肺穿刺活俭及治疗或临床治疗复查证实。所有病人常规仰卧位吸气未弊气扫描,层厚8-10mm连续扫描,病变部位改用4-5mm层厚连续扫描,然后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配合螺旋CT扫描保证增强效果。资料与方法:对210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观察。结果:离子型50例中,成功45例,失败5例;非离子型160例,成功150例,失败10例;其中头颅增强扫描80例,肝胆胰脾增强扫描100例,肾脏增强扫描15例,盆腔增强扫描15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全方位的护理保证了扫描的效果,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塞米松预防CT扫描过敏反应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2 0 0 2年 ,我们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地塞米松预防病人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 ,与 1994~1998年未用地塞米松进行CT增强扫描比较 ,我们认为 ,在CT增强扫时合理应用地塞米松 ,可明显降低碘制剂的过敏反应 ,效果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研究组 12 0例 ,男 74例 ,女 4 6例 ;年龄18~ 6 7岁 ,平均 4 7 5岁。因平扫发现肿块和占位征象而行增强扫描。对照组 10 2例 ,为 1994~ 1998年未用地塞米松进行CT增强扫描的病人 ,其性别、年龄及临床资料与研究组无显著差异。1 2 方法 使用岛津 4 5 0 0 TF机型 ,采用标准扫描设置 ,一般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椎间盘脱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中.CT作为一种效果较好的检查方法已被普遍应用。但是某些基层医院在CT检查中多采用单纯椎间盘层面来诊断椎间盘有无脱出,椎间盘相邻椎体层面往往不被重视,近年来,我们对椎问盘脱出症的CT扫描范围进行了观察和探讨。材料与方法本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18—45岁,平均33岁,大多为重体力劳动者,其中12例只进行了单纯椎间盘层面的CT扫描。使用的机器为德国西门子SomatomDR-H型CT机。扫描方法.在扫描椎间盘层面的同时扫描椎间盘相邻椎体层面1-2层,扫描层厚采用2mm薄层扫描,病变显示不…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方法:搜集5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资料。扫描范围:全肝,层厚8mm,p=1.5;均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单相期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ml(1.5—2.0ml/kg),流率为2.5—3.5ml/s,扫描延迟时间为:肝动脉期:20—30S;门静脉期:60—70S;延迟扫描分两步走,第一次延迟时间为3—5min第二次延迟时间为:10—15min。结果:螺旋CT普通扫描:表现为肝内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大于1cm的44例,其中大于5cm的12例,均可见典型的肝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5例为多发,而其中5例是在倒置期中检出小于1cm的多发病灶。单发小于1cm者6例,虽无明显肝动脉期结节样强化,但具有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典型改变。结论:肝血管瘤在三期增强各期中大多数有典型表现,根据肝血管瘤的强化特点将期强化过程分为四期,即边缘结节强化期、向内部充填期、密度倒置期、等密度期。根据增强各个时期病灶的动态变化特点即可定性诊断,而且在显示病灶全貌尤其对倒置期的显示,大大提高了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以及与肝癌的鉴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评价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15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患者作非增强螺旋CT扫描,不口服或结肠内灌注对比剂,层厚10mm,Pitch1,扫描范围从L3椎体至耻骨联合。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包括阑尾增粗横径超过6mm,或阑尾结石同时伴有阑尾周围的炎性改变。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发现56例真阳性,49例真阴性,7例假阴性和3例假阳性。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4%,准确性为91%,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88%。49例无阑尾炎患者中,CT发现其他病变22例(45%)。结论 非增强螺旋CT扫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有无急性阑尾炎,而且还能发现除阑尾炎以外的其他各种病变。  相似文献   

13.
1.材料和方法 收集自1992年6月-2003年5月,经螺旋CT高分辨力扫描证实的支气管扩张患者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24岁-71岁,平均年龄47.5岁。临床表现均有咯血病史,临床医生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病程3月-4年不等。使用设备为ELSCENT HELICAT FLASH螺旋CT扫描机,常规扫描层厚8.8mm,层距8.0mm,螺距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束CT双期扫描定量估价胰腺增强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估价电子束CT双期扫描胰腺的增强程度。材料和方法:110例可疑胰腺病变者(26~72岁)均行电子束CT检查。其中胰腺癌15例,胰腺炎3例,胰腺外伤2例,正常胰腺9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以3.5ml/秒(80ml)和10ml/秒(20ml)速度注射Ultravist100ml,在注射造影剂后18~20秒和55~60秒,应用SVS0.3秒序列扫描胰腺20层,层厚6mm。于动静脉期测量胰腺头、体、尾CT值。结果:在动脉期胰腺增强的CT值为101Hu±8(标准差),静脉期为81Hu±5。其中61例(55%)动脉期较静脉期CT值增高20Hu以上;38例(34%)增高10Hu以上;11例(10%)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结论:胰腺动脉期扫描较静脉期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可更清楚显示胰腺癌对胰周的浸润,可提高检测胰腺内小病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肾损伤病人行螺旋CT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CT普通扫描显示肾轮廓不规则5例,肾包膜下血肿3例,肾周积血2例。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不仅显示普通扫描所见,而且显示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收集系统损伤导致尿外瘘2例,肾皮质穿通伤伴局限性肾包膜下陈旧积血1例,肾皮质裂伤1例,肾积水破裂导致腹腔积液1例。结论: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肾损伤,尤其是收集系统损伤的诊断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区分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使临床的治疗更有针对性,目前早期小病灶的恶性骨肿瘤病例在X线平片上难以作出明确诊断,需行CT或MR扫描,由于磁共振设备的昂贵与不够普及,而CT检查较普及。资料与方法:以GE-prcmeeld CT扫描机在病灶处以层耳5-10mm。层间距5-10mm扫描,必要时以薄层螺旋扫描与重建,未明确诊断时行增强扫描。结果:CT图像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骨皮质、骨松质、髓腔等部位的侵蚀破坏;CT检查对骨肿瘤的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面能够看得更清楚,对骨肿瘤术前定性、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的治疗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6-71岁,女20例,男15例。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1例同时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28例中,20例呈等密度,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行CT增强扫描的25例全部强化,其中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行MR扫描的27例中,16例T,WI和T2WI均为低信号,3例呈长T1、长T2信号,8例呈等T1、等T2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25例均呈明显强化,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经统计学处理,MRI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P=0.001)。结论CT和MRI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M砌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1.1一般资料肺癌50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56.5岁;肺结核30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2岁。肺癌以咳嗽、咳血痰伴胸痛为主要症状。结核以咳嗽、低热及结核中毒症状为主。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1.2方法本组病例均使用东芝公司asteion全身螺旋CT扫描机.常规扫描.从肺尖至肺底行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扫描,兴趣区薄层重建.肺窗:窗宽1000-1500,窗位-500-650:纵隔窗:窗宽350,窗位45。  相似文献   

19.
方宏洋  郑伟 《放射学实践》2005,20(9):808-808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外院CT平扫及B超示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即来我院要求行CT增强扫描。采用Siemens欢悦单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为8mm。高压注射器为美国Medrad Vistron。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00mg I/ml),总剂量为75ml,注射流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3s。行第1次增强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扫描方式。方法: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组1、2、3、4注射流率分别为3.5ml/s、3.5ml/s、4.0ml/s、4.0ml/s;组1、3从肺尖向膈肌扫描;组2、4为膈肌向肺尖扫描。对比剂300mg I/ml,总量80ml。扫描延迟18s,平均扫描时间11.4s。扫描范围平均200mm。评价主动脉和肺动脉增强CT值、上腔静脉伪影和患不适感。结果:各组大血管强化CT值均数在250HU以上。3.5ml/s组和4ml/s,以及2种不同的扫描方向,其大血管总体增强程度均无显性差异(P>0.05)。上腔静脉伪影以从膈肌向肺尖扫描为少(P<0.05)。对比剂注射流率增加,伪影亦增加(P<0.05)。组1和组2,患均无不良反应;组3和组4,各有1例患诉注射局部不适感。结论:以3.5ml/s注射流率从膈肌向肺尖部扫描,是多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较好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