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与六种候选功能基因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基因(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5-羟色胺2A受体基因(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2A),5-羟色胺6受体基因(5-HT6)、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和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opamine transferase,DAT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扩增片段长度多态和基因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对中国汉族人群中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上述6种候选功能和基因扩增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对中国汉族人群中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上述6种候选功能基因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1)DRD2、5-HT2A、5-HT6和KCOM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2)DRD4基因中6次重复序列等位基因、DAT1基因中480bp等位基因和480/520基因型在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Z分别为2.03、2.05和2.05;P均小于0.05。(3)经关联分析后,仅DAT1基因的480bp等位基因的比值比为0.441,95%可信区间为0.202-0.963,并有显著性意义(Z=2.05,P<0.05),而DAT1的480/520基因型和DRD4和6次重复序列等位基因的比值比分别为0.128和0.123,但Z均小于1.96,无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6个功能基因中仅DAT1的480bp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呈负关联。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DAT1基因的480bp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间存在负关联,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参与多巴胺代谢的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内含子13A/G多态性,NAD(P)H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cDNA609C/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扩增分析MAO-B基因的多态性,用PCR-RFLP分析NQO1基因多态性。结果 MAO-BA/G等位基因频率、各基因型频率P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NQO1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PD组(52%)高于正常对照组(43%)带T碱基的NQO1基因型频率P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患PD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为3.8。在带有A等位基因MAO-B基因型的个体,带有T碱基因的T等位基因是PD的危险因素。MAO-B基因的A等位基因型与NQO1基因的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相互协同,增加PD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湖南地区304名汉族健康正常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1)湖南汉族人群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共检测出7种等位基因、12种基因型。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5等位基因(DRD4*5),频率为70.6%。(2)湖南汉族人群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各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上海、北京、四川地区人群存在明显的差异。(3)湖南汉族人群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各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美国、墨西哥、意大利人群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和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巴胺D2、D3受体(dopamine D2,D3 receptor,DRD2,DRD3)功能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的相关性及各候选基因,同时包括五羟色胺2C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C receptor,HTR2C)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基因的相互作用对TD发生的影响。方法: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CSH)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TD组和非TD组各候选基因等位基因和(或)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结合分布频率,并分析对AIMS总分值的影响。结果:各候选基因在SCH患者组以及TD和非TD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TD组HTR2C基因-697C(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RD2基因Taq I A1/A2、DRD3基因Ser9Gly和MnSOD基因Ala-9Val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TD组与非TD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仅DRD3突变型(Gly)和MnSOD野生型(Val)结合分布频率高于其它结合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上述各候选基因不同等位基因和(或)基因型亚组间的临床学资料和AIMS总分值(T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TR2C基因启动区-697G→C单碱基置换可能是中国汉族男性SCH患者TD发生的易感因素;而SCH患者若同时携带DRD3基因9Gly突变型和MnSOD基因-9Val野生型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TD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G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与广东籍汉族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并进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广东籍汉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9例(内异症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C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症组及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81.36%、81.63%,C/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8.64%、18.37%;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C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68%、90.82%,G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32%、9.18%,两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东籍汉族妇女中,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onL或Mannose-Binding Protein,MBL或MBP)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111例健康正常人和41例SLE患者的MBL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变异型B(在54位密码子由GGC→GAC),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②正常对照中A等位基因及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10和0.090,符合Hardy-Wernberg定律;与此前在日本人中报道的A及B等位基因频率0.767和0.233相比,变异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③SLE病人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0.146,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湖北汉族人群中MBL基因外显子1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与已知其他人群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MB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并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结果: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07C/T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509CC基因型SLE组高于对照组(35% vs 21.1%),而-509TT型SLE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75% vs 36.8%);SLE患者组-5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SL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 vs 42.1%),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9% vs 57.9%)。结论:贵州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山东省沿海地区汉族男性群体的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G/T的多态性是否与痛风的易感性有关。方法选取202例痛风患者和346例健康对照者,检测中国汉族男性群体的IL-23受体内含子区rs751784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数据经,检验得出其与痛风发病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经,检验,痛风组和对照组中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GG,GT和1Tr基因型频率(10.4%,49.5%,40.1%;16.2%,49.7%,34.1%;X^2=4.305,P〉0.05)与等位基因频率G和T(35.1%,41%;64.9%,59%;X^2=3.727,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IL-23R基因rs7517847位点G/T基因多态性与痛风病的危险因素无显著性关联。结论尚不能认为中国沿海地区汉族男性人群中IL-23R内含子区rs751784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扩张型心肌病(ID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了31例IDC患者(患者组)和35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中IFN-r启动子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变化。结果结果表明IDC组IFN-r(874T)等位基因频率(32,26%)显著高于对照组IFN-r(11.43%),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该等位基因频率增高与IDC相关。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IFN-r基因874T位点的多态性在IDC的疾病病程中有重要作用,IFN-r启动子基因874T可能是IDC的易感性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JWA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探讨其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和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155例膀胱癌病例和155例非肿瘤对照人群的JWA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构建启动子多态性片段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检测启动子多态性片段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检测到一个新SNP-76G→C;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在膀胱癌病例组为10.00%、20.00%,比正常对照组(5.16%、10.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相比,GC基因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P〈0.05,OR=2.05)显示这一多态性可能是形成膀胱癌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JWA基因启动子-76G→C多态性可能影响JWA基因转录和表达,从而增加膀胱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4受体基因Q576R多态性及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白介素4受体基因Q576R分型,探讨白介素4受体基因Q576R基因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法为69名无亲缘关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9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白介素4受体基因Q576R分型。结果AR组中TI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Q576R各基因型之间TIgE无显著性差异,在AR组中QR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7),QQ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2)。AR组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AR组的R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OR=2.18)。结论Q576R基因多态性与AR存在相关性,R等位基因可能是AR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湖北汉族人群TIM-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汉族人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3(T cell s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启动子区-1541C/T和-574G/T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湖北地区153例哮喘患者和130名健康者TIM-3启动子区-1541C/T和-574G/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湖北地区健康人群TIM-3启动子区-1541位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61、0.039和0,而哮喘人群其频率分别为0.935、0.065、0,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P=0.321);(2)湖北地区健康人群TIM-3启动子区-574位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92、0.008和0,而哮喘人群频率分别为0.941、0.059、0,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8)。结论湖北汉族人群TIM-3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其中-574G/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湖北地区汉族成人变应性哮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磷酸二酯酶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87和SNP83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对哈尔滨地区122例脑卒中患者及44例对照者PDFA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SNP87基因型频率在脑卒中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87.3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3.992,P〈0.05);SNP83基因型频率在脑卒中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C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卒中各组中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PDE4D基因SNP87(rs2910829)与中国哈尔滨地区脑卒中的发生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SNP83(rs966221)与脑卒中无相关性;LDR技术能准确可靠快速的进行SNP分型。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人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的蛋白产物M235T、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AT1R)基因的蛋白产物A1166C以及血管紧线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hypertension,HT)的关系。方法:用PCR以及PCR加酶解方法检测了161例HT患者及134名健康人(normotensive controls,NT)ACEI/D基因多态性、AGTM235T及AT1RA1166C突变,并检测了血清ACE活性。结果:HT组ACEI/D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I为0.571,D为0.429,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与N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0岁HT组D等位基因频率(0.457)显著高于NT组(0.358,P<0.05)。HT组与NT组的AGT235T分别为0.813及0.83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T1RA1166C的C等位基因频率HT组为0.021,NT组为0.05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60岁NT组AGTM235T显著高于NT组。两组中均发现ACE基因型与血清ACE活性相关。HT组DD-TT及ID-TT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等位基因及AGT235T对于HT早期发病可能有重要意义,DD-TT及ID-TT基因型人群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巴胺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基因Fnu4H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了MAO—A基因Fnu4H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在PD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和对照组的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13和0.527(P=0.039),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3和0.415(P=0.014),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64和0.451(P=0.021)。根据发病年龄分组后,表明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早发性PD和对照组之间,G等位基因在早发PD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0.642和0.527(P=0.029);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85和0.451(P=0.032);按性别分组后发现差异仅存在于男性PD和对照组之间,G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男性PD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0.669和0.500(P=0.005)。结论 MAO—A基因Fnu4H Ⅰ位点在对照组和PD患者之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频率在PD组中较高,支持MAO—A基因多态性与PD相关的假说,而且与PD发病年龄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基因(AT1R)3′端CA重复序列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分布规律及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来自山东和西安两地的汉族人群进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基因3′端重复多态性分析。结果在所研究人群中AT1R基因3′端重复序列存在9种等位基因(A1~A9),扩增长度为130bp~146bp,其频率介于0.01~0.38,以扩增长度为140bp的A4等位基因最为常见,其次为A3和A7,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CA重复多态杂合率为0.789,多态信息量(PIC)为0.746。与白种人相比等位基因分布趋势无显著性差异,但个别等位基因相对频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白种人A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AT1R基因CA重复多态分布与正常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T1R基因3′端CA重复多态性标志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芳香二烷基磷酸酯酶(paraoxonase,PON1)基因启动子区-108(C/T)多态性与人类冠心病(CHD)及其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长段多态性的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CHD患者PON1基因启动子区-108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PON1启动子区-108位点存在多态性,出现三种基因型:TT,TC和CC。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正常对照组及CHD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CC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CHD组间各基因型血浆Apo A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HD组CC纯合子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TT纯合子和TC杂合子的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该多态性可能与CHD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parkin基因S/N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S/N167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120例用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所需DNA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将PD组按性别,起病年龄分组;正常人按性别分组,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正常组S/N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x^2=0.75,P=0.39);早发性PD组S/N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5.80,p=0.016,OR=1.69);早发性PD组较晚发性PD组S/N167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x^2=10.58,P=0.001)。结论 parkin基因S/N167多态性可能是早发性PD的危险因素,其患PD的风险性较正常组增高1.69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单倍型是否与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212例无症状HBV携带者和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EPI和EH等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TNF-α基因-238GG基因型和-863CC基因型是HBV感染后个体发生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易感因素(P=0.05,P〈0.01)。5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GGCC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组(P〈0.05),单倍型GGCAT和GGTA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组(P〈0.05)。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重要宿主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