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结合蛋白(简称FN)在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治疗中的作州。方法:观察治疗组54例54眼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患用纤维结合蛋白的冷沉淀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不用FN滴眼液)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4%,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有效率100%。结论:FN滴眼液可增强角膜弹性,促进角膜阿生,加速角膜缺损的修复,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对减轻角膜云翳的形成和视力的提高具有取要的意义,且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儿9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8、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儿,可调节血清白介素-8、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视力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自制的人类α-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I组为单纯吗啉胍滴跟液点眼,6次/日;Ⅱ组为单纯干扰素点眼,每小时一次;Ⅲ组为干扰素球结膜下注射0.5ml。2次/日,加局部点眼;Ⅳ组为干扰素肌注,2次/周,加局部点眼;四组均辅助滴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局部散瞳。口服维生素。结果:12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愈108例。治愈率84%。结论:人类α-白细胞干扰素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满意。局部点眼与结膜下注射,效果无差别。而局部点眼配合全身肌注,要比单纯点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郭祥文 《华西医学》2003,18(4):462-463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联合低温冷冻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HSK)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6 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35眼 ) ,对照组 2 5例 (34)眼。对照组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温冷冻治疗。并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情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85 7%与70 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抗病毒药物联合低温冷冻治疗HSK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肌胞联合无环乌苷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对30例32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给予聚肌胞联合无环鸟苷治疗。结果 好转两眼.治愈30眼占93.75%,治疗时间最短5天最长36天。结论 聚肌胞联合无环岛苷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26-1027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单疱病毒型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使用的基础上再联用双黄连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黄连滴眼液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用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比单单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更好,患者满意度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层单疱性角膜炎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68例 (69眼 )复发性、深层型单疱性角膜炎随机分 2组各 3 6、3 3眼 ,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 3 6眼以补散为法 ,加服自拟八味大发散加减 ,2组治愈病例随访 1 43 2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3 .3 3 % ,对照组为 5 7.5 8% (P <0 .0 5 ) ,复发率分别为 1 0 .0 0 %、42 .1 1 % ,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补散法能提高复发性深层型单疱性角膜炎的治愈率 ,并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徐世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54-735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I组加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Ⅱ组加上参麦注射液和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I组总有效率80.0%。治疗Ⅱ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61.1%,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α-干扰素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9.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发病率、复发率、致盲率很高的病毒感染性眼病。目前尚缺乏有明显疗效的药物,尤其是深基质层病变。为了探讨该病的有疗效治疗方法,笔者对206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观察,现将治疗的初步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蓝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84-684
选择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万乃洛韦和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液联合应用;对照组采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累进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达98.33%,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98,P〈0.01)。并且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缩短、防止复发、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在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减轻时间、角膜溃疡时间。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和角膜溃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时间和角膜溃疡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虓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24-2324
收集我科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感染性上皮型角膜炎的病人,共66例(72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36眼),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研究组在对照患者的基础上,采用2%利多卡因稀释干扰素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经治疗,研究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提高。更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干扰素较单纯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更能有效的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感染性上皮型角膜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病,其发病率高,致育率高,复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发病机制不明。我院共收治HSK患者23例,用基因工程干扰素-alb大剂量球结膜下注射联合无环鸟甙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病毒软胶囊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于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7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2例62眼和观察组55例70眼。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软胶囊辅助治疗。疗效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视力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vs.82.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视力≥0.8的眼数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0.4、0.4~0.8的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明显升高,IL-6、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vs.19.4%,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vs.16.4%,P0.05)。结论抗病毒软胶囊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视力,调节血清IL-2、IL-6、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阿昔洛韦滴眼液,研究组采取阿昔洛韦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疼痛、异物感、流泪、畏光)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异物感、流泪、畏光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异物感、流泪、畏光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可降低复发率,对改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身和局部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红 《临床医学》2002,22(11):27-27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性角膜炎的控制已得到改善。目前 ,眼科常见的角膜炎多是病毒性 ,特别是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不仅难治 ,且易复发 ,对视力造成危害。对于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一般应用阿昔洛韦 (AcyelovyACV)眼药水治疗有效。对于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我们应用阿昔洛韦局部和全身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对 4 2例 4 2眼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男 2 2例 ,女 2 0例 ,右眼 2 4例 ,左眼 18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8岁 ,自发病至我部就诊时间 1~ 2个月 ,病程由 4 0天…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摸炎(以下称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而致盲率较高的传染性眼病。眼科工作者作了广泛研究,自kaufman(1962)倡用疱疹净(IDU)(1.6)以来,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不断被发现。然而,药物方面,多为抗代谢药,大都有一些付作用(11)。1972年国外首先有人用合成DNA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在此启示下,1977年9月以来,作者用RNA降解产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92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患者(7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39眼)和对照组(32例,39眼)。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配合外滴眼药水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入患眼结膜囊中,1滴/次,4次/d;对照组则在滴用与观察组相同眼药水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A和维生素B2,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巴韦林滴眼联合聚肌胞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60例山东平邑县中医院眼科张尊善刘保霞张美兰康欣唐伟山东平邑县第二中学医务室张元芝应用自配高浓度(2.5%)利巴韦林(病毒唑)滴眼联合聚肌胞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  相似文献   

20.
吴泽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15-1515
自2000年以来,笔者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与重组人α-干扰素(冻干粉剂)制成的混合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