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等出现为特征[1].儿童及成年女性多见.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计数明显上升,MPV、PDW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ITP患儿观察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后PLT计数明显上升,PDW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有所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采用将68例ITP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治愈率、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提高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ITP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组儿童多发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在于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寿命缩短。急性ITP时 ,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制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包被的血小板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Fc受体介导而破坏。因此 ,封闭Fc受体是目前治疗ITP的主要措施。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巨噬细胞对致敏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 ,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 ,对升高血小板计数 ,预防出血有肯定疗效。以往激素治疗儿童急性ITP多采用地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差异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IT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ITP20例,慢性ITP28例,均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和(或)血清PAIg,并常规血小板计数。结果ITP患者急性组19例(95%),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显著降低(P〈0.01)。慢性组12例(43%),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AIg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2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且对于急性ITP效果更为明显(P〈0.01)。PAIg动态检测是ITP患者血小板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症.紫癜多数由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引起,所以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致死率却非常高.近年来研究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故也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的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表面结合有抗血小板抗体[1].目前,临床上采用排除法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该病的治疗目标是提高血小板计数到安全水平.研究表明ITP是异质性疾病,其发病过程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血小板生成障碍[2].  相似文献   

7.
张雷 《吉林医学》2014,(21):4638-4639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大剂量甲泼尼龙加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的短期疗效,并根据治疗效果实施个体化用药剂量。结果:儿童急性ITP通常起病急,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发病时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涂片检查多见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并伴有成熟障碍,但有少数骨髓巨核细胞减少。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加IVIG治疗短期疗效显著,血小板升高快,可作为儿童急性ITP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王军  俞发舟  张广民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3):223-223,225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作用。方法34例急性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均≤10×109/L,其中输注血小板组16例,未输注血小板组18例,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输注血小板组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7天,两组间血小板计数的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注血小板组的有效率87.5%,未输注组的有效率83.3%,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不能提高急性ITP患儿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公认的ITP治疗首选药物,而脾切除则是对激素治疗失败患者的第一选择,但往往难以被患者接受.目前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切脾无效的ITP患者的治疗仍相当困难,存在缓解率低、疗效难以维持、不良反应明显以及价格昂贵不能有效地广泛应用等问题.近年研究表明,氨磷汀(Amifostine,AMF)为一种细胞保护剂,治疗ITP有效且安全[1-2].笔者应用氨磷汀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复发难治性ITP 2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细小病毒B 19(HPVB 19)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41例急性ITP患儿及40名健康儿童进行HPVB 19-DNA检测.[结果]41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16例,40例健康儿童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4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明显多见于健康儿童.[结论]儿童急性ITP可能与HPVB 19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纳入急重症ITP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LT计数、MPV、PDW和P-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重症ITP,能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改善血小板参数,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急性重度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于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分别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HDIVIG两种方案抢救 98例急性重度以上ITP患儿 ,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反应。结果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HDIVIG治疗急性重度以上ITP疗效肯定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HDIVIG治疗提升血小板计数达安全范围 ( >3 0× 10 9/L)的平均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的平均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的平均时间优于单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者 ,两组血小板峰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HDIVIG治疗急性重度以上ITP疗效肯定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HDIVIG疗效优于单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叶铁真 《广东医学》2022,43(1):16-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病情较轻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病情较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对生命造成威胁。ITP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使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本文对儿童原发性ITP的治疗决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58例ITP患者,50例SLE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ANA、ACA检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ANA、ACA阳性和阴性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TP及SLE患者ANA和AC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NA阳性和阴性的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ACA阳性和阴性的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ANA阳性和阴性的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ACA阳性和阴性的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TP疾患中,ANA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一种标志,或者可能是ITP的自身抗体,但不能作为辅助诊断标准;ACA阳性可能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间接反映ITP患者血小板的受损情况.ANA、ACA阳性与IT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无明显关系.对ANA、ACA阳性的ITP患者应进行随诊,警惕是否会发展成为S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血灵胶囊(人参总皂苷)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诊断明确的慢性ITP患者,均由免疫异常所致。升血灵胶囊治疗组48例采用升血灵胶囊口服;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程均大于2个月。[结果]升血灵胶囊治疗48例ITP的有效率达89.58%,外周血小板计数(PLT)提高(42.5±36.8)×109/L,并且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其中原发性ITP 32例的有效率90.63%,继发性ITP 16例的有效率87.50%,而对照组有效率40.00%(8/20),PLT计数提高(26.1±29.0)×109/L,均明显低于升血灵胶囊治疗组(P0.01)。[结论]升血灵胶囊治疗慢性ITP的疗效良好,能够有效地升高血小板数,且未见明显副反应,为ITP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7.
庞贞兰 《广西医学》2007,29(10):1639-16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严重者常因内脏及颅内出血危及生命,当外周血小板<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当血小板<10×109/L常有严重出血[1].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2,3].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ITP现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针对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肝脏)对血小板吞噬、破坏增加,血小板寿命缩短.临床分急、慢性两型,病程≤6月为急性,病程>6月为慢性[1].现将我科自2004年5月~2005年11月用激素4d疗法治疗急性ITP 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存在血小板的活化[1].本研究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儿童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4项指标,旨在探讨CD62p、CD63及血小板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关系,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宝友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96-1396,139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临床特征.许多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轻微而不需要特殊治疗,急性ITP起病急骤,出血严重,出血部位多、则要进行紧急治疗[1].我们采用业标准剂量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