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兔离体基底动脉环试验,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heptanol)对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高K+引起血管收缩的影响。结果10~(-4)mol/L OxyHb和60 mmol/L K+引起动脉环收缩后,累积加入10~(-4)-10~(-2)mol/Lheptanol可以显著降低其收缩程度,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当浓度为500μmol/L时,OxyHb引起的血管收缩幅度下降60%,1 m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OxyHb引起的持续收缩。同浓度的heptanol对OxyHb致痉的抑制作用比对K+致痉的抑制作用强。heptanol(≥3×10~(-4)moL/L)预处理动脉环后,能有效抑制OxyHb引起的血管收缩(P<0.01)。结论 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能显著抑制OxyHb对脑血管的致痉作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动脉持续灌注大蒜素对兔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蒜素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制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经一侧锁骨下动脉 ,用微量泵持续灌注大蒜素。结果 持续动脉灌注大蒜素 2天后 ,治疗组基底动脉直径比治疗前明显增大 (P<0 .0 1) ,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级别明显降低 (P<0 .0 1) ;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对照组基底动脉、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病理改变较重 ,治疗组则无明显受损。结论 大蒜素对急性期脑血管痉挛有改善作用 ;并且动脉持续灌注大蒜素有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3.
尼莫地平对急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通过观察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不同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尼莫地平提供依据。方法:在家犬上复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别观察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尼莫地平的解痉作用。并观察连续给尼莫地平对慢性脑血管痉挛有无预防作用。结果:在急性痉挛时,静脉注射尼莫地平0.1mg/kg后30分钟,基底动脉口径由59%±13.6%扩大到96.2%±12.1%(P<0.01);然而在慢性期,同样注射尼莫地平后,动脉口径扩张不明显(P>0.05)。在出血早期常规连续给尼莫地平(40mg,口服,6小时1次,连续7天)无明显预防效果。结论:尼莫地平对急性期痉挛有明显扩张效果,而对慢性期痉挛无效。且常规剂量尼莫地平对慢性脑血管痉挛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痉挛的免疫炎症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已持续了数十年,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且还有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但一般认为CVS是多因素和多环节所致。文献报道,脑动脉周围的血凝块分解代谢产物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SAH对照组和SAH+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18mg/kg)治疗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观察MP对脑基底动脉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生化技术检测各组兔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该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明显减轻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PKC活性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没有明显提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够明显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来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假穿刺组,③SAH组,④SAH+E2组,⑤SAH+安慰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SAH后7 d SAH+E2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SAH+E2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E2组颞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结论持续给予E2维持其生理浓度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部分可能与E2可以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组织严重缺血或缺血性脑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基清除剂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就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尼莫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朱士文刘修芹李义召候清奎蔡鹏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1月以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84例,并发脑血管痉挛(CVS)84例(发生率为45.7%),在综合治疗的其础上加用硫酸镁和尼...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痉挛的免疫炎症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是多因素和多环节的。有证据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C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相应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对CVS的防治具有肯定的疗效,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人们对CVS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并为新的CVS药理学对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附57例报告)王红锋,宋大菊,路军英,贾四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报道了尼莫地平等对CVS的治疗作用,但对CVS的...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可靠的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模型。方法 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2次注血制成兔SAH模型,观察SAH前后动物进食量和神经功能改变,以氢清除法检测局部脑血流量。结果 SAH后动物进食量下降、神经功能障碍和rCBF下降,且rCBF随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增加而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兔双侧劲动脉结扎后枕大池2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兔蛛网膜下腔二次出血模型,脑池及静脉分别给与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分析基底动脉的直径及形态学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底动脉Cx4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给与甘珀酸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及光镜下形态学变化显著减轻:单纯注血组(65.7±10.3)%,脑池处理组(91.2±6.4)%,静脉处理组(96.4±11.0)%,腑池预处理组(89.7±12.8)%;同时也显著抑制了痉孪后Cx43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单纯注血组(57.2±2.8)%,脑池处理组(10.0±5.3)%,静脉处理组(15.2±1.7)%.结论 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可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对慢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药物对慢性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本单位以往建立的犬“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观察硫唑嘌呤对慢性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结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第7天,硫唑嘌呤组的基底动脉口径为(87.1±25.9)%,管壁MDA含量为0.03±0.01nmol/mg;而安慰剂组的血管口径为(52.7±17.1)%,MDA含量为0.107±0.05nmol/mg。组织学检查发现硫唑嘌呤组的血管壁结构破坏明显较安慰剂组轻。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血管痉挛主要是免疫系统参与的炎症反应的结果,抗炎抗免疫疗法能有效预防慢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小动物如兔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上经股动脉入路进行椎-基底动脉选择性插管和血管造影的可行性,为在椎动脉内选择性注入具有扩张血管功能的基因药物来防治脑血管痉挛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示踪图指引下,应用超选择性导丝导向技术将微导管选择性插入痉挛兔左侧椎动脉内,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判断血管痉挛的程度。结果 在家兔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上成功完成左侧椎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可以有效地判断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基底动脉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证实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 本研究表明微导管可以选择性插入血管痉挛兔的椎动脉内,应用此技术可进一步在兔血管痉挛动物模型上选择性动脉内注入具有扩张血管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erebral vasospasm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phenomenon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therefore any promising findings in the laboratory deserve assess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Dipyrone (Metamizol) has been in clinical use for its non-narcotic analgesic effect since 1922. In addition to its analgesic effect, dipyrone has been shown to possess spasmolitic activity in various smooth muscle organs. In our recent study, it was shown that dipyrone also has a relaxing effect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preparations and that the smooth muscle relaxing effect on the rabbit thoracic aorta was produced by one of dipyrone’s spontaneous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dipyrone on the rabbit basilar artery in a model of cerebral vasospasm. Dipyrone was shown to have a clear spasmolitic effect in the rabbit basilar artery vasospasm produced by an intracisternal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blood. This effect was apparent with either local o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dipyron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ipyrone i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erebral vasospasm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gents or alone. [Neurol Res 2000; 22: 815-818]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分析影响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最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不同时期开颅手术的效果和急性期锁孔手术的相对适应证,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措施的效果.结果使用常规开颅显微手术治疗361例,其中急性期手术222例,92%动脉瘤夹闭成功;发病后4~14d手术63例;延期手术76例.非急性期手术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7例(27/13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31例.未行手术治疗20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总发生率为45.5%,其中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组为32.7%;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组为33.3%.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333例,中残29例,重残及植物人15例,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动脉瘤多次破裂的预后较差.结论脑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锁孔手术同样适合急性期手术.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病情危重及动脉瘤多次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或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性SAH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近5年收治的118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入院时临床因素,判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重度痉挛组年龄为(44.0±10.9)岁,明显小于无痉挛组的(52.1±11.4)岁和轻中度痉挛组的(50.7±10.7)岁(P=0.007);重度痉挛组的脑内血肿量为(24.87±3.72)m l、白细胞计数为(17.40±4.1)×109,大于轻中度痉挛组的(18±3.26)m l、(12.14±2.91)×109和无痉挛组的(9±1.41)m l、(9.08±2.16)×109(P均<0.001);年龄与血管痉挛程度呈负相关r=-0.241(P=0.008);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均与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r=0.753(P<0.01)和r=0.694(P=0.001)。结论低年龄、较大的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是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液对大鼠神经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由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神经胶质细胞至致密单层,分为脑蛋白水解液组、对照组及佛波酯阴性对照组继续培养,利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以荧光黄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距离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测定脑蛋白水解液对大鼠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脑蛋白水解液组和对照组细胞Cx4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脑蛋白水解液组荧光黄染料5min扩散距离为(189.80±6.56)μm,对照组扩散距离为(154.70±6.02)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脑蛋白水解液组细胞中Cx43mRNA相对表达量为0.89±0.13,高于对照组细胞的0.67±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蛋白水解液可通过上调胶质细胞Cx43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大鼠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这可能是其在机体损伤修复过程中对胶质细胞起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尼膜同灌洗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采用不同浓度尼膜同灌洗给药,探讨其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最佳药物浓度和效应时间,为临床直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颞部开窗置管注血法建立兔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分成4组,在注血后第3天打开颞部切口,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尼膜同液术野灌冼,A组:1:20尼膜同液;B组:1:10尼膜同液;C组:1:5尼膜同液;D组:5%乙醇生理盐水对照组,用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在用药后5min、15min、30min、60min时的血流速度,14d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大脑中动脉周围脑组织及海马病理变化。结果B组在用药后60min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C组用药后15min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30min和60min下降更显著(P<0.01)。大脑中动脉周围脑组织及海马病理检查细胞结构未见异常。结论1:5和1:10尼膜同液在术野中灌洗后能显著解除脑血管痉挛,提示在颅脑手术中采用适量尼膜同液冲冼,对防治术后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