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48岁,因妇科检查发现子宫肌瘤4年,突发左下肢水肿胀痛4天于2008年7月31日人院.4天前行走过程中突感小腿胀痛,后逐渐发展为左下肢水肿胀痛.患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年,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未治疗.有糖尿病史3年,未系统治疗,血糖一直控制不满意.人院查体:T 37℃,P78/min,R 20/min,BP 128/70 mmHg,下腹部可扪及如孕5月子宫大小质硬包块.  相似文献   

2.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多见于长时间制动、卧床者,静脉壁损伤后、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妊娠者。主要发生机制是由于血管内皮损害,使胶原暴露,导致血小板聚集,组织促凝血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患者,47 岁,因腹胀半年,左下肢肿胀疼痛3天,发现重度贫血半天,于2020年11月16 日收入昆明市延安医院妇科。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伴腹围增大,偶有头晕、乏力,自以为消化不良未重视,未诊治。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发热(未测体温),感头晕、乏力、胸闷,遂至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11 月13 日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尚可,11 月16日至本地区人民医院就诊,查尿hCG阴性,血红蛋白(Hb)51 g/L,因医疗条件有限,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患者近6个月自测体质量增加5 kg,14岁初潮,经期3~5天,周期28~30天,量中,暗红色,伴血块,无痛经。G,P2,顺产2次。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4.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并发症之一。我们分析了2 1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此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 1989年至 1998年收治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1例 ,其中剖宫产术后 15例 ,产钳助产 3例 ,胎头吸引助产 1例 ,顺产 2例。年龄 2 2~ 36岁 ,平均 2 5 5岁。妊高征 11例 ,胎膜早破 3例 ,胎盘早剥 1例 ,前置胎盘 1例 ,过期妊娠 2例。轻度贫血 6例 ,中度贫血 3例。无并发症 3例。初产妇 16例 ,经产妇 5例。体重 5 7~ 83.5kg ,平均 6 6 .8kg。1 2 临床表现 剖宫产手术时间 2 …  相似文献   

5.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七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在妊娠过程中因其独特的生理及内分泌改变,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分娩可诱导DVT的发生。DVT是产褥期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产褥期妇女死亡。我院自1994年至2001年共收治产褥期DVT患者7例,现对其作总结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病例摘要 患者53岁,主因"乏力、腹胀2周"于2011年3月21日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绝经7年,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呼吸22次/分。心律齐,双肺呼吸音减弱。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妇科盆腔手术后11例LE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LEDVT发生占妇科盆腔手术的0.2%.11例LEDVT的主要临床表现:低热,患侧下肢疼痛、肿胀、增粗,腓肠肌握痛,患肢活动困难,皮肤苍白或花斑样紫绀,皮温低.11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而确诊.用低分子肝素钙、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或加用路路通、阿司匹林、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0例经1个疗程治愈,1例经2个疗程治愈.结论:重视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主要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可确诊,及时溶栓、抗凝等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510080)陶莉莉洪淡华卢秀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围产期、特别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妊娠期DVT发生率为0.13‰~0.50‰。产褥期为0.61‰~1.50‰,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下肢DVT的风险。由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围产期下肢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行子宫切除术 2 372例 ,术后并发DVT 15例 (占 0 6 % )。年龄43~ 6 8岁 ,平均 5 0 73岁 ;体重 48~ 71kg ,平均 5 8 2kg ;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 ,皮肤苍白或发绀 ,皮温低 ;术后持续性发热 (37 5~ 38 5℃ ) ,血象偏高。 15例并发DVT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 1例 ,功能性子宫内出血 2例 ,子宫肌瘤 9例。1 2 诊断方法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 ,主要通过彩色…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产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影响生活质量.现对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6年间8例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作一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40例并发肺栓塞4例。妇科手术32例,其中,剖宫产8例;良性疾病18例(卵巢瘤5例,子宫肌瘤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恶性肿瘤18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颈癌8例,卵巢癌4例)。合并血黏度增高16例,高脂血症5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经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术前评估高危因素,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锻炼可有效预防术后LEDVT的发生;早期抗凝治疗是治疗LE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1例妇科手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和阴式手术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2例手术取栓,19例经抗凝、溶栓治疗,患者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LEDVT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充分重视,对于高危患者并加强预防性治疗;抗凝、溶栓综合治疗是LEDVT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妇癌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癌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现将我院1992-09—2002-12妇癌术后并发DVT 1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机械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高危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有血栓中高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139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GCS(142例)、GCS+IPC(136例)预防措施。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血栓相关指标变化、术后下肢血栓、肺栓塞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GCS组的DVT发生率11.3%(16/142),肺栓塞发生率8.5%(6/71);GCS+IPC组的DVT发生率4.4%(6/136),肺栓塞发生率1.5%(1/68)。两组的DVT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IPC组的肺栓塞发生率低于G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预防组间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血栓相关指标平均值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S、GCS+IPC均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GCS+IPC较GCS预防DVT的效果更佳,而且能降低致死性高的P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 ,不断有各种并发症的报道。我科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 ,发生下肢深静脉炎 1例 ,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2 5岁 ,因诊断左侧卵巢囊肿于 2 0 0 0年 9月 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术中采用Trendelenburg体位 ,CO2 直接放入Trocar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控制在 12~ 13mmHg,CO2 流速为 5L/min ,手术持续约 12 0分钟 ,术中见左侧卵巢增大约 6 .5cm× 6 0cm× 4 0cm。行左侧卵巢切除术。患者于术后第 2天开始下床活动 ,术后第 4天痊愈出院。出院后第 3天患者感左下肢乏力 ,第 5天出现低热、腿痛 ,第 6天出现高热…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1例,因“卵巢肿瘤扭转”人院。急诊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后第2天拔出尿管,嘱其下床活动,患者因害怕腹部切口疼痛,每日除大小便时间下床活动,大部分卧床休息。与术后第5天出现左下肢水肿,压陷性。患侧疼痛感,伴浅感觉减退,动脉搏动好。频谱多谱勒血管检查示:股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第11天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病例简介患者,38岁,G2P1,因"停经33周,下腹坠胀1天,阴道流血4h"于2014年3月31日收入院。2013年11月20日孕14周时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范围。2014年2月9日孕26周OGTT提示三点血糖值分别为3.93、9.47、10.63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予饮食控制,孕期监测血糖控制良好。否认既往慢性病史。2005年11月因臀位行剖宫产术。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29/84mmH g;胎心:137次/min;偶有不规则宫缩。彩超示:双顶径77mm,头围283mm,腹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部位、类型、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DVT患者10例,发生率为1.02/1000,妊娠期3例下肢DVT,形成部位位于髂外静脉及股静脉1例,右侧小腿肌间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1例;产褥期7例下肢DVT,形成部位位于小腿肌间静脉6例,胫后静脉1例。下肢DVT多见位于左侧,且肌间静脉血栓为最常见类型(7/10),其中6例为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为左侧腘窝浅静脉合并同侧多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及产褥期下肢DVT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9/10)、高龄(5/10)、BMI高(4/10)、长期卧床(4/10)、辅助生殖技术(3/10)。产褥期发现DVT时D-二聚体值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患者发现DVT后均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嘱穿弹力袜动态观察,监测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治疗至产后1~3月,患者症状缓解,复查下肢静脉彩超,静脉血栓消失。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具有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尤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应早期识别下肢DVT的症状明确诊断,尽早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