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IL-6、TNF-α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根据小儿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本院儿科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非脓毒症组46例和脓毒症组40例,同期选取3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PCT、IL-6、TNF-α水平,比较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的差异。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脏器损害的41例中根据是否伴有脓毒症分为非重症感染组(肠外脏器损害+非脓毒症)18例和重症感染组(肠外脏器损害+脓毒症)23例,比较2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1.非脓毒症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脓毒症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脓毒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a<0.01),但血清PCT水平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水平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重症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后血清PCT、IL-6、TNF-α水平升高,临床表现为脓毒症时血清PCT、IL-6、TNF-α升高更明显,尤其是PCT升高时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外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在儿童颅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5例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17例结核性脑膜炎(TM),30例病毒性脑膜炎(VM)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分别进行血清和脑脊液TNF-α、IL-1β与IL-6水平检测。结果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TNF-α、IL-1β与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水平(Pa<0.05),且血清水平与脑脊液水平呈正相关(Pa<0.05)。血清TNF-α与IL-1β在细菌性脑膜炎(BM)组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VM)组(Pa<0.05);IL-6在PM最高,结核性脑膜炎(TM)、VM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脑脊液中TNF-α在PM最高,TM次之;IL-1β与IL-6在TM最高,PM、VM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TNF-α、IL-1β、IL-6在颅内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及应用低分子肝素后的变化。方法HSP患儿43例,其中肝素治疗组28例,基础治疗组15例。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前后7 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TNFα-、IL-8水平。结果HSP组血浆TNF-α、IL-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肝素治疗组血浆TNF-α、IL-8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细胞因子异常可能参与HSP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低分子肝素治疗可降低其血浆TNF-α、IL-8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研究其在婴儿CMV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婴儿21 例血清IL-18和TNF—α水平。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均与血清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阴转组治疗结束后血清IL-1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未阴转组IL-18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IL-18及TNF—α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5例HSP患儿(其中20例并肾脏损害)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比较有和无并肾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4、-6、-8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 1.HSP患儿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4、-6、-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3.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4无相关(r=0.278 P>0.05);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 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6正相关(r=0.670 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4、-6、-8和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中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72例VM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IL-18、TNF-α、IFN-γ水平。结果1.VM组血清中IL-18、TNF-α、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2.VM组血清中IL-18与TNF-α呈直线正相关(r=0.35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8、TNF-α、IFN-γ参与VM发病免疫过程,IL-18具有抗病毒作用,与TNF-α同样具有心肌免疫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改变及IL-10/TNF-α比值与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重度CHF患儿血清TNF-α水平(861±223ng/L)明显高于轻、中度CHF组(574±197ng/L)及对照组(209±42ng/L)。血清IL-10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0/TNF-α与婴幼儿CHF评分呈负相关(r=-0.36 P<0.05)。结论 TNF-α、IL-10作为CHF发病机制的潜在介质,在婴幼儿CH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3例AVM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血清TNF-α及IL-6水平,分析TNF-α及IL-6血清水平与儿童AVM发生的关系。结果AVM组急性期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26.7±32.9)和(3.23±0.53)m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83.1±27.5)和(1.63±0.22)mg/L,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临床治愈后,AVM组TNF-α及IL-6分别降至(407.3±34.4)和(1.97±0.29)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AVM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增高,心肌炎治愈后降至正常,检测TNF-α及IL-6血清水平及变化有助于判断AVM患儿病情及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瘫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脑瘫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另选4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分别测定脑瘫患儿及正常儿童的血清IL-6、TNF-α含量,治疗3个月后测定脑瘫对照组和脑瘫观察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脑瘫组患儿血清IL-6、TNF-α含量较正常儿童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脑瘫观察组和脑瘫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含量较治疗前降低,脑瘫观察组较脑瘫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通过降低脑瘫患儿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多柔比星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多柔比星(ADR)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方法 ,通过查随机数字表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ADR肾病组(B组,n=10),ADR肾病IL-1Ra治疗组(C组,n=10),ADR肾病9 g/L盐水治疗组(D组,n=10).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各组大鼠尿蛋白、血清IL-1、TNF-α、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BUN、肌酐(Scr)水平.结果 B、D组及C组大鼠治疗前血清IL-1、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a<0.01);血清BUN、Scr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C组大鼠IL-1Ra治疗2周后,24 h尿蛋白、血清IL-1、TNF-α、TC水平均较B、D组及C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a<0.01),24 h尿蛋白、血清IL-1、TNF-α均接近A组水平(Pa>0.05),血清Alb仍较A组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TC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但较A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BUN、Scr水平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IL-1Ra能从多方面阻断IL-1在肾病综合征大鼠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对改善预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使ADR肾病大鼠尿蛋白排出减少、提高血清Alb、降低血清TC和IL-1、TNF-α水平;对血清BUN、Scr水平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血清IL-3、6、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对58例初诊AML患儿(男34例,女24例;年龄3~16岁,平均10.19岁)化疗前后血清IL-3、6、8水平进行检测.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 17例,女13例;年龄4~14岁,平均9.92岁).二组均于清晨7:30-8:00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常温下2 500 r/min离心 20 min,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测.除治疗M3型AML采用全反式维A酸外,余病例均采用D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或IAE(依达比星加阿糖胞苷加依托泊甙)方案化疗,30~45 d复检骨髓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AML中44例获完全缓解(CR),14例未缓解(NR).AML初诊患儿血清IL-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AML CR组患儿血清IL-3水平较初诊时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6、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 AML NR组与初诊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AML各亚型之间血清IL-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 M1及M5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a<0.01); M4及M5患儿血清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a<0.01).结论 AML患儿血清IL-3、6、8水平变化与AML亚型有关,观察血清IL-3、6、8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ML患儿病情及疗效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VE)患儿治疗前血清、脑脊液和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VE患儿发病中的作用 ,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 5例VE患儿 (重症组 15例和轻症组 10例 )均采用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血清、脑脊液及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IL 6、TNF α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1) ,且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轻症组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重症组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较轻症组亦明显高 (P均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VE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IL 6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小儿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28例根据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选择Ⅰ~Ⅱ级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A组)主要用异丙酚 氯胺酮,咪达唑仑组(B组)主要用咪达唑仑 氯胺酮,接受全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术后5 min、30 min、60 min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10。结果1.A组切皮后TNF-α水平与切皮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5 min TNF-α水平升高(t=4.82P<0.01)以后逐渐降低,术后30 min和1 h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7,2.92 P均<0.01);术后各时间点IL-10较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1.93,3.48,3.82 P均<0.05);2.B组术后各时间点TNF-α较麻醉前逐渐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2.66,2.88,3.04 P均<0.01);术后各时间点IL-10水平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对小儿围手术期TNF-α有明显抑制作用IL-10水平变化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 (FC)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 2 (IL- 2 )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FC患儿49例分为单纯性FC(SFC) 39例和复杂性FC(CFC) 1 0例 ,并设健康对照组 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TNF α及IL- 2水平测定。结果 FC组血清TNF- α及IL- 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3 .70 7 P <0 .0 0 1 ;t=2 .52 0 P <0 .0 5)。CFC组血清TNF -α及IL -2高于SFC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引起FC患儿惊厥的原因之一 ,而且FC患儿血TNF- α、IL- 2水平越高 ,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姜晶  陆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39-1641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CRP水平变化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40例作为HSP急性期组研究对象,40例患儿经正规治疗2周左右,在皮疹、腹痛、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后作为缓解期组研究对象.采用EH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选取门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组血清仅I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IL-15及CRP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SP患儿存在IL-10、1L-13、IL-15及CRP的分泌紊乱,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其中IL-10和IL-13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TNF-α及I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急性期和26例恢复期MPP患儿、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及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清MIF、TNF-α及IL-1β水平,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MIF水平与血清TNF-α 、IL-6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MIF、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MPP恢复期、细菌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MPP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MIF、TNF-α及IL-6水平亦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MPP急性期MIF与TNF-α、IL-6呈正相关(r=0.76、0.82,P均<0.05);恢复期MIF与TNF-α、IL-6无相关性(r=0.26、0.31,P均>0.05).结论 MIF 、TNF-α及IL-6可能参与MPP发病过程,联合检测对MPP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form of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足月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并比较四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8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部位及程度分为全身感染组(27例)、局部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30例).应用流式微珠陈列法检测各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sTREM-1水平.结果 (1)不同感染组血清IL-6、IL-8、TNF-α、sTREM-1活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四者平均水平均是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非感染组(P均<0.05).(2)全身感染组患儿中17例存活,10例死亡,死亡组患儿sTREM-1为(121.64 ±49.31) 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73.13 ±34.92) pg/ml,P =0.006],但IL-6、IL-8、TNF-α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 IL-6、IL-8、TNF-α、sTREM-1诊断价值比较: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为每个变量同时达到最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截断值sTREM-1 ≥43.75 pg/ml、IL-6≥89.80 pg/ml、IL-8≥569.55 pg/ml及TNF-α≥24.80 pg/ml为阳性标准时,各指标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5.5%、89.1%、70.1%和69.5%,特异度分别为80.0%、100%、100%和93.3%.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5,其中IL-6(AUC=0.981)>sTREM-1(AUC=0.868)>TNF-α(AUC=0.864)>IL-8(AUC=0.852).sTREM-1与IL-6、IL-8、TNF-α均有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32,P<0.01;r =0.420,P<0.01;r=0.531,P<0.01).结论 (1)血清IL-6、IL-8、TNF-α、sTREM-1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时均升高;(2)血清sTREM-1水平与预后有关;(3) sTREM-1与IL-6、IL-8、TNF-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17、IL-21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哮喘发作期(发作期组,n=30)、哮喘缓解期(缓解期组,n=30);以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21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 IL-17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IL-17、I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h17、IL-17通过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IL-21可作为儿童哮喘的控制指标,亦有望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E患儿血清IL-1受体拮抗剂(IL-lra)和高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HIE新生儿64例为HIE组。根据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等临床表现及CT检查结果分为轻度HIE 16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选择同期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IL-lra、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出生3 d和7 d,不同程度HIE患儿血清IL-lra、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且随病情加重,IL-lra、hsCRP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经综合治疗,HIE组患儿出生7 d血清IL-lra、hsCRP水平较出生3 d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HIE组患儿出生3 d和出生7 d血清IL-1ra与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5、0.587,Pa<0.05)。结论 IL-lra、hsCRP水平能较敏感地反映HIE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为细胞因子免疫学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雷公藤总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药理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38例HSPN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组胺、低分子肝素钠、泼尼松等常规治疗,而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总苷片治疗,每日1.5 mg· kg-1,连用4周.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皮肤紫癜、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分析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变化,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 =10.52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下降,其中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公藤总苷对儿童HSPN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血清TNF-α和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