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糖尿病新世界》2009,(7):70-70
您知道吗?吸烟本质上就是一种烟草依赖疾病。而对许多烟民来说。吸烟只是一种生活习惯。戒烟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枯燥的戒烟过程中。尝试运用一些小绝招,可能会使您的戒烟之路更加平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吸烟和戒烟状况以及对于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知情况,分析目前仍在吸烟患者戒烟失败的原因,为指导戒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由呼吸科专科医师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患者270例,男性67.8%,平均年龄(64.3±10.8)岁.吸烟者41.1%,被动吸烟者29.3%,其中目前吸烟者19.6%,曾经吸烟者21.5%.19.3%伴发其他疾病.目前吸烟者中,71.7%知晓所患疾病与吸烟相关,43.4%曾尝试戒烟.所有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师戒烟劝告的为78.4%,戒烟成功患者中77.6%经医师劝导戒烟.目前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师戒烟劝告的为79.2%,其中59.5%认为医师的劝告和建议对其戒烟有帮助.结论 糖尿病患者目前吸烟率仍较高.研究结果提示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戒烟的宣教,医师劝导戒烟的方式和内容还需改善.  相似文献   

3.
被登记纳入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常不适并寻求改善健康的方法.此时,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有利于健康、减少危险的措施.对卫生工作人员来说,可采用既不复杂又不费时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戒烟.在处理治疗结核病的全过程中,反复对患者进行简短的忠告可提高戒烟率.所有吸烟的需要均需确认,戒烟的理由也要说明.将考虑要戒烟的患者纳入框架组织.假如患者作出目前不戒烟的选择,则要求在下一次随访时再考虑,并提出应注意避免在他人在场时吸烟.想戒烟的吸烟者可与之讨论有关戒烟的策略,以防因发生强烈渴求吸烟(烟瘾发作)而停止戒烟,有条件时,可推荐采用一些有利于戒烟的替代药物.因为简短忠告是重复进行的,因此,无论对已戒烟或正要戒烟的患者都可增强其戒烟的意志.  相似文献   

4.
老年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动脉硬化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124.例老年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平均内膜增厚数、平均斑块形成数、颈动脉僵硬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进行检测.发现老年吸烟组多数颈动脉血管硬化指标高于老年戒烟组及老年不吸烟组,颈动脉扩张性低于老年戒烟组及老年不吸烟组.认为长时间戒烟后(戒烟年限≥10 a)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轻于仍吸烟老人,因此控烟和纠正吸烟不良行为必须尽早做起.  相似文献   

5.
袁峰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9):1447-1451
目的 通过研究戒烟对吸烟致敏大鼠气道5-脂氧合酶(5-LO)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及戒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为吸烟哮喘患者戒烟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致敏组、吸烟组及戒烟组,每组10只.后3组应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长期(8周)吸入激发,制备哮喘模型;在激发第3周开始,将吸烟致敏组及戒烟致敏组大鼠置于自制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吸烟时间为20周,戒烟时间为10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气道5-LO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①吸烟组气道5-LO蛋白的表达(32.58±2.78)及戒烟组气道5-LO蛋白的表达(26.36±2.34)明显高于致敏组(21.65±2.12)和对照组(15.38±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戒烟组较吸烟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吸烟组气道5-LO mRNA的表达(34.68±2.90)及戒烟组气道5-LO mRNA的表达(27.16±2.38)均高于致敏组(23.55±2.28)和对照组(15.78±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戒烟组较吸烟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吸烟可使致敏大鼠气道5-LO及mRNA表达增多,加重气道炎症.戒烟后其表达均有所下降,提示戒烟可减轻气道炎症,是防止哮喘发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烟及戒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至2005-12行CABG 2 570例患者资料,其中有吸烟情况记录者共2 486例,按照术前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1 457例)和不吸烟组(1 029例),其中吸烟组根据术前1个月是否戒烟分为戒烟者(409例)及未戒烟者(1 04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吸烟及戒烟与住院期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接受CABG时年龄较小,男性患者占比例更高,体重指数较高,心肌梗死史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史高,较少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合并二尖瓣反流史低,射血分数低,较少应用体外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3.2%vs 1.6%),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加(8 h vs 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组(包括术前戒烟和未戒烟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1.91倍(95%可信区间1.03-3.56);未戒烟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2.30倍(95%可信区间1.19-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吸烟组与不吸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术前未戒烟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应鼓励患者及早戒烟,戒烟有助于减少CABG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吸烟量、不同吸烟持续时间吸烟及戒烟对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和戒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长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小量吸烟组、短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大量吸烟后戒烟组,每组各8只,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 mRNA及其蛋白在各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ICAM-1 mRNA及其蛋白(1.45±0.98,8.83±0.77)水平比较,长期大量吸烟组(6.93±1.44,19.22±0.22)、短期大量吸烟组(2.92±0.67,12.91±1.31)、长期小量吸烟组(4.76±0.68,14.03±2.39)、长期大量吸烟后戒烟组(4.84±0.94,14.95±1.82)表达均明显升高,以长期大量吸烟组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长期大量吸烟组相比,长期小量吸烟组、短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大量吸烟后戒烟组ICAM-1 mRNA及其蛋白水平均低于长期大量吸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ICA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并随吸烟时间和量的增加其表达增加,戒烟后其表达可下降.提示戒烟可减轻气道炎症,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因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住院患者吸烟状况及其戒烟意愿,探讨医师戒烟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对2011年2月至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 237例患者进行吸烟和戒烟状况问卷调查,其中心血管病患者592例,脑血管患者291例,糖尿病患者354例.针对现吸烟患者(n =345)进行戒烟干预,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干预组(n=172)和强化干预组(n=173).通过电话随访出院后6个月时的吸烟和戒烟状况.结果 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住院患者总吸烟率为47.0%(582/1 237),现吸烟率为27.9%(345/1 237).经过住院期间对现吸烟患者进行戒烟干预,患者戒烟意愿向戒烟行动期转变.在6个月随访中,303例接受电话随访患者总戒烟率为30.0%,强化干预组戒烟率(45.8%)高于常规干预组(21.3%),P<0.05.结论 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住院患者吸烟率高,对烟草危害认知度较低.对住院患者采用强化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于2012年5月对沈阳市医生、教师和公务员进行了吸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医生、教师、公务员中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为12.2支,有22.7%(302/1329)的每日吸烟者每天醒后5 min内吸第一支烟;年轻吸烟者中,有54.8%(286/522)的吸烟者是20岁以前(含20岁)就开始吸烟;医生、教师、公务员的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较高,重型吸烟人数较多,对烟的成瘾和(或)依赖性很高;有44.8%(596/1329)的吸烟者想戒烟,吸烟者戒烟时主要靠的是自己的毅力(88.4%,433/490),戒烟药物(19.2%,94/490)和戒烟门诊(12.2%,60/490)的使用率都很低.应对医生和教师等特殊人群的吸烟行为提出特殊的强制性要求,以便促使吸烟者加入戒烟行列,为降低吸烟率做好表率作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并提供简短戒烟干预,并推荐其使用戒烟门诊等专业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10.
吸烟是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香烟烟雾对某些慢性疾病(如COPD、肺癌和冠心病等)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戒烟将成为某些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多数吸烟者有尼古丁依赖现象,戒烟后可出现烦躁、头晕、头痛、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3],导致戒烟的成功率不高.为此,我们对北京市某大型综合医院呼吸科专家门诊的吸烟患者进行了戒烟意愿及认知的调查,研究吸烟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及对戒烟的态度,以利于采取更有效的戒烟方法,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都将引起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而戒烟后血管的结构、功能有所改善.文章从吸烟对血管结构和功能带来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及戒烟后的改善情况这三个角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戒烟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17例健康男性分为不吸烟组、吸烟组、戒烟组,戒烟组依据戒烟时间分为三个亚组。检测受试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糖、血脂,比较各组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与吸烟组比较,不吸烟组、戒烟组血清TAOC、SOD升高,MDA降低(P均〈0.05);戒烟组各亚组SO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TAOC、MDA无统计学差异。戒烟2 a后各检测指标基本上同不吸烟组。结论吸烟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戒烟可使其逆转,戒烟2 a以上者体内氧化应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烟和戒烟对2型糖尿病大鼠IKK-β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6周龄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7只)、糖尿病对照组(DC,7只)、糖尿病吸烟组(DS,14只)、糖尿病戒烟组(SC,14只).糖尿病吸烟组分为吸烟8周组(DS8,7只)和12周组(DS12,7只),糖尿病戒烟组分为吸烟8周戒烟组(SC8,7只)和吸烟12周戒烟组(SC12,7只).吸烟组进行8周或12周被动吸烟,戒烟组在8周或12周的被动吸烟后停止吸烟4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IKK-β磷酸化的程度.结果 与NC组比较,DC组IKK-β磷酸化程度增强(0.16±0.05 vs 0.30±0.08,P<0.01);与DC组和SC8组比较,DS8组IKK-β磷酸化程度有增强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0±0.08,0.36±0.10 vs 0.40±0.09,P>0.05);DS12组IKK-β磷酸化程度明显增强,显著高于DC组和SC12组(0.74±0.11 vs 0.30±0.08,0.35±0.07,P<0.01).结论 随吸烟时间延长2型糖尿病大鼠IKK-β磷酸化程度增强,戒烟后IKK-β磷酸化程度减弱,提示IKK-β磷酸化水平与吸烟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吸烟相关性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LCH)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复习有关PLCH的诊治进展.方法 1例经开胸肺组织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和高分辨率CT(HRCT)证实的吸烟相关性PLCH患者,动态观察戒烟1年后肺HRCT影像学改变.结果 患者有吸烟史(吸烟指数200),确诊后经戒烟1年后肺HRCT显示结节性和囊性病变完全消失.结论 吸烟是本例PLCH患者发病主要原因,戒烟是治疗吸烟相关性PLCH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目前呼吸科住院患者对于吸烟问题的认识及戒烟状况。方法 :由专科护士对于2 0 0 2年 2月至 5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吸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 0名吸烟的住院患者中 72人实施过戒烟 ,其中戒烟 1年以上者 6 2人 (86 % ) ,戒烟失败 10人 ,余 2 8人中从未打算戒烟 19人 ,有过戒烟打算但从未实施者 6人 ,减量吸烟 3人 ,成功戒烟中医生起主导作用的只有 2 3人 (37 1% )。结论 :本组调查吸烟住院患者戒烟成功率较高 ,但是仍有 2 8%的人 ,尽管他们已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但仍未戒烟。因此应充分发挥医生在患者戒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烟熏法建立大鼠被动吸烟模型,观察被动吸烟和戒烟对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的影响,探讨被动吸烟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被动吸烟4周组、被动吸烟8周组、被动吸烟12周组和戒烟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含量.结果 被动吸烟可导致肺组织炎症反应和肺气肿改变;被动吸烟组和戒烟组大鼠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随着被动吸烟时间的延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含量逐渐增加;戒烟组较被动吸烟12周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含量降低.结论 被动吸烟可引起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表达增加,提示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可能参与了被动吸烟导致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吸烟是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香烟烟雾对某些慢性疾病(如COPD、肺癌和冠心病等)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戒烟将成为某些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多数吸烟者有尼古丁依赖现象,戒烟后可出现烦躁、头晕、头痛、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3],导致戒烟的成功率不高.为此,我们对北京市某大型综合医院呼吸科专家门诊的吸烟患者进行了戒烟意愿及认知的调查,研究吸烟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及对戒烟的态度,以利于采取更有效的戒烟方法,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戒烟对大鼠血清瘦素、脂联素、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瘦素和脂联素等炎症因子在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吸烟组、戒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吸烟组每次吸烟10支,每天吸烟2次,每周吸烟6 d,共吸烟20周;戒烟组为吸烟20周后戒烟10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瘦素、脂联素及CRP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128.00±13.25) ng/L]比较,吸烟组[(56.23±8.64)ng/L]及戒烟组[(60.36±7.42)ng/L]血清瘦素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戒烟组与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L(0.369±0.032)μg/L]比较,吸烟组[0.322±0.045)μg/L]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而戒烟组L(0.333±0.059)μg/L]与对照组、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对照组[(23.94±4.44)ng/L]比较,吸烟组[(39.67±3.13)ng/L]及戒烟组[(34.27±7.01)ng/L]血清IL-6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戒烟组较吸烟组水平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494.49±124.44)μg/L]比较,吸烟组[(809.50±141.66)μg/L]及戒烟组[(632.60±182.85)μg/L]血清CRP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戒烟组较吸烟组水平降低(P<0.05).⑤脂联素水平分别与IL-6和CRP呈负相关(γ值分别为-0.198、-0.489,P值均<0.05);IL-6水平与CRP呈止相关(γ=0.598,P<0.05).结论吸烟可使大鼠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下降,IL-6与CRP水平升高;戒烟后,瘦素、脂联素水平呈上升趋势,IL-6和CRP水平则相应下降.此外,脂联素水平分别与IL-6和CRP呈负相关.提示瘦素、脂联素等炎症因子可能参与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内护理宣教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吸烟患者戒烟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并分析了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2 619例。按照患者吸烟状态将人群分为两组:吸烟组(入院时仍然吸烟者和已戒烟者)及非吸烟组(从未吸烟者)。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吸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5 A"戒烟干预方案和常规护理。观察戒烟成功率并比较1年后戒烟成功的患者与戒烟未成功患者的预后。结果: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中,吸烟者共计414(15.8%)例。相比于非吸烟者,吸烟者更年轻(66.2vs.70.3)岁,两组有高血压者(241vs.1 095;58.2%vs. 49.7%)、糖尿病(103 vs. 331;24.9%vs. 15.0%)、心力衰竭病史(18vs. 55;4.3%vs. 2.5%)比例更高。经戒烟护理宣教后随访1年,有161例(38.9%)戒烟成功。相比于未戒烟者,戒烟成功患者全因死亡率(4.3%vs. 8.1%)及再住院率(3.1%vs. 11.9%)更低。结论: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比例更高。戒烟护理宣教对患者戒烟有着重要意义,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戒烟时间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的影响。将 10 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及戒烟组 ,其中戒烟组又根据戒烟时间长短分为近期戒烟组和长期戒烟组。分别用颗粒增强超敏透射比浊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结果发现 ,吸烟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丙二醛浓度较不吸烟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 4 .82± 0 .37mg L比 1.74± 0 .31mg L和 1.0 8± 0 .31mmol L比 0 .86± 0 .2 0mmol L ,P均 <0 .0 1) ;长期戒烟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近期戒烟组相比明显降低 (1.91± 0 .2 6mg L比 4 .6 6± 0 .2 4mg L ,P <0 .0 1) ;但丙二醛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0 .93± 0 .17mmol L比 0 .95± 0 .14mmol L ,P >0 .0 5 )。结果提示 ,吸烟对氧化应激及炎症介质均有影响 ,但对两者的作用时间长短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