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临床常用丹参制剂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丹参制剂,包括复方丹参片、丹参片、冠心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粉等,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Kinetex柱(100 mm×4.6 mm,2.6 μm),以0.1%三氟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柱温为30℃梯度洗脱,丹酚酸类检测波长280 nm,丹参酮类为254 nm;测定丹参制剂中9种酚酸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 复方丹参片、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和冠心丹参滴丸等口服制剂化学成分组成与丹参药材相似,酚酸类成分主要为丹酚酸B,丹参酮类主要为丹参酮Ⅱa。丹参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粉中主要酚酸类成分为丹参素,检测不到丹参酮类成分。 结论 不同组方和不同厂家丹参制剂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口服制剂中成分与丹参药材相似,而注射制剂中主要含丹酚酸类成分,检测不到丹参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两种丹参制剂的内在质量区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在两种制剂中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含量高.结论:两种丹参制剂的内在质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解决复方丹参薄膜衣片中主要活性成份丹参提取液,使用乙醇回收浓缩器不易清洁且有残留,不符合GMP规范要求的问题。改进方法 :采用球型浓缩器,加装真空缓冲罐,以每片含量丹参酮ⅡA、丹酚酸B作为主要含量测定指标,对丹参提取液浓缩工艺进行技术改进。结果: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符合质量标准,球型浓缩罐不残留浸膏、易收膏、易清洁,符合GMP要求。结论:技术改进后,浓缩设备不残留浸膏、易收膏、易清洁,生产中杜绝了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的发生,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同时相应提高了浸膏收率,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在复方丹参薄膜衣片检测项中亦符合质量标准,增加了该产品的经济效益,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的提取干燥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丽萍 《海峡药学》2008,20(3):17-2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制备过程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在不同工序控制点取样,通过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并计算各工序步骤的转移率。结果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转移率较低,提取、干燥工艺是造成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低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回流温度及干燥环境、温度,提高丹参酮ⅡA、丹酚酸B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有效成分含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厂间一致性与批间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B,C 3个厂家、不同批次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3个厂家共18个批次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除B厂和C厂产品在丹参酮ⅡA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外,各厂产品之间在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上无明显不同.但有效成分含量随批次波动较大,各厂家6批次样品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9%~22.9%和13.8%~26.5%.结论 受检厂家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标准,同一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含量批间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6.
关于丹参含量测定方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我所在监督抽样检验时发现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对热不稳定,影响测定的准确性,因此,对该质量标准项下的方法,以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比较,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比加热回流提取高;从而为丹参中两种成分的测定提供更适宜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颗粒饮片制备工艺条件,筛选最适颗粒粒度和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浸出物得率和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效率影响因素和干燥灭菌方法对成分影响进行考察。结果提取次数对浸出物的得率和丹酚酸B含量影响显著,颗粒粒度对提取物中丹酚酸B无显著影响。干燥灭菌时粒度对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制备丹参颗粒饮片的粒度应以粗粉为宜。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5,(12):1237-1241
目的基于Plackett-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优化丹参水提工艺。方法基于试验优化设计,采用PB-CCD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7种因素进行优化,采用液质联用色谱法(HPLC-ESI/MS)测定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丹参素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确定了基于PB-CCD设计的丹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0.5 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100℃,液固比6:1,p H值7.0,提取次数3次,浓缩温度100℃。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丹参素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含量分别为18.91、2.142、0.1935、0.3188 mg·g~(-1)。结论基于PB-CCD设计确定的丹参提取的最佳工艺,模型预测性良好,试验设计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进行质量考查。方法:用HPLC法测定9个药厂生产的13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差异甚大。结论:生产厂家应把好丹参药材质量关,改进制剂工艺,以保证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比较两种丹参制剂的内在质量区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两种制剂中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比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含量高。结论:两种丹参制剂的内在质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丹参与黄芪配伍前后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测定丹参酮ⅡA的色谱柱为Water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70 nm;测定丹酚酸B的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大多数低于药典规定,丹酚酸B的含量有高有低;丹参配伍黄芪后可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无相关性,其含量差异说明丹参的栽培技术有待加强;丹参配伍黄芪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说明了二者配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同种丹参种苗在不同地区栽培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根据2015年版药典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种种苗异地栽培丹参的根、须根及地上部分茎、叶、花、花托6个部位的丹酚酸B、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同种种苗的含山栽培丹参中两类成分含量均略高于太和栽培丹参,丹参酮类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含量为根>须根>花托>茎>叶>花,丹酚酸B则为根>须根>花>茎>花托>叶,丹参不同部位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根和须根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结论 异地栽培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山产栽培丹参优于太和产;异地栽培的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含量无差异;该实验为指导优质产区种苗的扩大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溶液pH值对丹参、三七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沛  刘翠哲 《中国药房》2011,(11):1017-1019
目的:考察提取溶液的pH值对丹参、三七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用不同pH值溶液合提和分提丹参、三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溶液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酸性条件下丹参素提取效果较好,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丹参酮ⅡA和三七皂苷R1的提取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结果,本试验确定丹参、三七合提时pH值为7.0。结论:本试验结果可对丹参、三七的合提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以丹参酮ⅡA内参物,同时测定冠心丹颗粒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一测多评HPLC法。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内参物,确定其他3种成分相对于丹参酮ⅡA的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RCF)对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进行定量,实现一测多评(计算法);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冠心丹参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实测法),并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丹参酮ⅡA与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299 9,1.991 7,0.424 4;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RSD分别为1.33%、1.44%、4.00%);3批冠心丹参颗粒中4种成分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RSD<3.0%)。结论:可有效地控制冠心丹参颗粒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_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测定并比较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XDBC18,丹酚酸B、丹参酮ⅡA流动相分别为甲醇-0·2%磷酸溶液(40∶60)、甲醇-水(85∶1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进样量均在0·1μg~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丹酚酸B=0·9998、r丹参酮ⅡA=0·9999);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1·9%)、101·0%(RSD=1·5%),复方丹参滴丸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1·2%)、98·8%(RSD=1·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复方丹参滴丸中则未定量检出上述2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柱;丹参酮ⅡA测定: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丹酚酸B测定: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 nm;外标法计算.结果 10批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189%~0.204%,平均为0.195%;10批丹参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5.19%~5.97%,平均为5.55%.结论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含量应作为本品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禁食12h后,分别将加热回流法、集成法、醇酸回流法和梯度渗漉法所得丹参提取物ig给予大鼠,对不同时刻血浆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绘制出各提取方法下的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于丹参酮ⅡA而言,加热回流法、集成法、梯度渗漉法和醇酸回流法所得提取物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0.25±0.03)、(0.35±0.06)、(0.32±0.04)、(0.24±0.02)mg/L;AUC为(101.97±12.95)、(130.46±18.83)、(128.67±16.63)、(100.11±13.76)mg.min/L。对于丹酚酸B而言,以上四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7.17±0.97)、(11.98±1.75)、(10.24±1.05)、(12.16±2.08)mg/L;AUC为(697.31±80.32)、(833.41±96.53)、(719.39±102.41)、(906.96±125.87)mg.min/L。结论对定量测定和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集成法所提取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含量均比较高,并在体内有较好的吸收,说明该法所得的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较高,提取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丹参药材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颖  张永旺 《海峡药学》2009,21(11):17-20
目的研究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确定丹参适宜的贮藏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加速试验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在不同温度加热不同时间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含量的自然对数(lnc)与加热时间(t)呈正比,其反应速度方程为Y=-6869.2X+16.709,r2=0.9969。预测25℃下丹参有效期为26年。结论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分解虽受温度的影响,且其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但预测有效期表明它在药材中较稳定,提示丹参药材的稳定性控制指标应选用其他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