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56-65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8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和对照组80例(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ALT和AST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ALT和AST分别为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81例胃癌化疗患者,按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4组,化疗+GIK护肝液(组1);化疗+甘草酸二铵(组2);化疗+异甘草酸镁(组3);化疗+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铵(组4).观察化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ALT、AST、ALP、GGT和TBIL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组1或组2相比,组3和组4化疗后ALT、AST、ALP、GGT、TBIL以及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减轻化疗药物的肝脏毒性,并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一文  李华富  罗伟聪 《河北医药》2011,33(19):2929-2930
目的 观察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在其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3 d~术后7d采用药物保护肝脏,治疗组60例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观察分析2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术前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预防奥沙利铂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同时使用异甘草酸镁,以28d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2~4个疗程,观察患者发生肝损伤的比例。结果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为44.4%,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为19.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可有效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的肝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异甘草酸镁对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对急性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设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MgIG低剂量组,MgIG中剂量组,MgIG高剂量组.测血清ALT、AST和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MgIG等各给药组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HE染色,采用光镜对各组肝脏作病理检查.结果:MgIG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水平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增加SOD活力.病理学检查可见MgIG高剂量组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病变降低.结论:MgIG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化疗所导致肝损害近年越来越受到重视[1].我们采用异甘草酸镁对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化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草酸制剂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目前已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肝病。作为国家一类新药,异甘草酸镁与以往的甘草酸制剂比较,具有构型优势、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半衰期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异甘草酸镁对肝脏手术和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进行诊治的因治疗药物引起肝损伤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y-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常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ST、ALT、y-GT、TB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的AST、ALT、y-GT、TBA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对照组各63例。异甘草酸镁组化疗第1天开始并用异甘草酸镁150mg/次,静点,1次/日,至化疗结束后1周,停止用药,复查肝功。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150mg/次,静点,1次/日,其他同异甘草酸镁组。结果异甘草酸镁组的肝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同时使用异甘草酸镁,预防肝功能损伤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保证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异甘草酸镁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预防化疗药致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和Coe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起至2020年12月针对异甘草酸镁预防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发生肝损伤的临床研究[研究组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使用其他种类护肝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方法,由2名评估者独立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RD ...  相似文献   

13.
唐敏  刘耀  夏培元 《中国药房》2011,(7):582-583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hyperfine,HP)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3d对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HP,并于末次给药6h后灌胃给予CCl4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24h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不同剂量的HP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ALT、AST,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活性;病理切片表明,HP预处理组肝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以30mg·kg-1剂量效果最佳。结论:HP对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P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于治疗脂肪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活动性结核患者因抗结核治疗后所致肝损害30例为治疗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另选择活动性结核患者同期进行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者25例为对照组,予以口服维生素类及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常规治疗对闭合性腹外伤术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闭合性腹外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AST、AL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血清TBil、AST、AL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Bil、AST、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常规治疗对闭合性腹外伤术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种甘草酸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药物致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选用甘草酸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适应证的患者176例,分为A组(预防性使用异甘草酸镁,45例)、B组(预防性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组,44例)、C组(预防性使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45例)与D组(未预防性使用保肝药,42例),运用成本-效果与增量成本-效果比分析评价药物经济学,并对其敏感性分析.结果:A、B、C、D组4种预防方案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5.56%、86.36%、75.56%、69.05%及86.67%、75.00%、66.67%、28.57%;A、B、C、D组4种预防方案的成本分别为1705.84元、1651.38元、1682.39元、2837.87元;A、B、C、D组4种预防方案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的C/E值分别为1785.10、1912.20、2226.56、4109.88及1968.20、2201.84、2523.46、9933.04;C组与D组为绝对劣势方案.如果决策者认为平均增加一个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及显效的最大支付意愿值分别大于591.96元、466.67元是值得的,则A方案最经济,反之则B方案最经济,敏感性分析与结果保持一致.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防药物致肝损伤时,可以依据患者的支付意愿来选择保肝药,鼓励选择异甘草酸镁.  相似文献   

18.
贾明华 《中国药房》2011,(8):718-71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均戒酒,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检查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常人体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临床制订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3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参加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200mg、300mg组以及每次200mg,qd,持续7d的连续给药组。观察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单次给药后即刻、1h、8h、24h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连续给药组给药后第4d、第8d受试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正常人体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推荐每日剂量为100mg~200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致儿童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从事儿童传染病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制定抗结 核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1 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 疗的0~14 岁患儿227 例,对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7 例结核病患儿抗结核治疗过程 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56 例(24. 7%)。其中婴儿(≤1 岁)13 例,发生肝损害8 例(61. 5%);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时间常见于用药 后1 周内(25 例,44. 6%),53 例(94. 4%)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静脉用药、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的儿童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概率较大。儿童结核病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 药时间、合并艾滋病等因素有关。儿童结核病引起肝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64. 3%)及有明显纳差、恶心、呕吐、 腹痛、皮疹等临床症状(35. 7%)。结论:结核病婴儿(≤1 岁)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概率较大。肝损害发生时 间常在用药后1 周内,大部分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且多数肝损害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建议监测肝功能时间为用 药后第1、2 周,后每2 周1 次直到2 个月,2 个月后每月1 次至疗程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