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瑞华 《中原医刊》2004,31(1):28-29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病程长 ,不易治愈等特点。笔者从 1998年至今采用埋线疗法治疗该病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2例 ,其中男 48例 ,女 64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0岁。平均年龄 48 5岁。浅表性胃炎 5 6例 ,浅表—萎缩性胃炎 2 4例 ,萎缩性胃炎 3 2例。诊断标准 :凡接受治疗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确诊。1.2 治疗方法 :1.2 .1 取穴 :主穴 :中脘透上脘、脾俞透胃俞、足三里。配穴 :肝胃不和型加肝俞、期门、太冲 ;湿热型加丰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1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用一次性埋线针将PGLA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到穴位,对照组79例,用针灸方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90%,对照组有效率74.68%,两组比较,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用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0.05),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OD及MDA含量变化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OD及MDA的含量,进而良性调节血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从而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0年以来,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慢性胃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80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00例中,男597例,女203例;年龄18岁以下36例,18~30岁218例,31~50岁385例,50岁以上16...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对针刺治疗女性痤疮患者疗效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8例女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关元穴和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针刺加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8周)。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患者的皮损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的改善作用则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能一定程度提高针刺治疗女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及体表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47例和针刺组45例.埋线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针刺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1个疗程(28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浆胃泌素(Gas)和P物质(SP)含量、体表胃电图(EGG)的动态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好转率为91.89%,优于针刺组77.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中,肺虚型(A型)、肺脾两虚型(B型)与肺肾两虚型(C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在3年以下患者与10年以上患者的好转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肯定疗效,且对肺虚型及肺脾两虚型疗效更好,病程短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在防治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临床研究,采用医学分组方法将7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予以研究组患者穴位埋线法防治糖尿病胃肠功能运动障碍,不予以对照组患者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防治。结果:研究组患者参与临床研究16周时的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实施穴位埋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改善患者血糖状况,可作为防治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英杰  连至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8-1339,1322
胃肠运动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胃肠激素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分子,它与其他成分如细胞因子、化学递质等共同作用,影响着胃肠道的运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现就胃肠激素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特殊作用综述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健脾祛痰中药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肥胖型PCOS 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药组22例予穴位埋线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中药组20例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Resistin) 等的变化,记录胰岛素抵抗(IR)者的例数. [结果]月经改善总有效率针药组为81.8%,中药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妊娠者3例,中药组妊娠者1例.治疗后2组BMI、FINS、ISI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针药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与中药组比较,P<0.05).治疗后2组Leptin、TNF-α、Resistin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针药组的Leptin、TNF-α值下降更为显著(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健脾祛痰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疗效确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中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MI及脂肪细胞因子Leptin、TNF-α、Resistin水平,从而改善IR 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唾液糖蛋白N-聚糖结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酸刺激后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聚糖结构特点,探讨其与淀粉酶活性及脾功能低下的关系。【方法】采用碘分光光度法,分析47例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15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通过ConA亲和层析,分离27例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14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酸刺激后总唾液糖蛋白,分析总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聚糖结构特点;通过ConA亲和—反相二维层析,分离13例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6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酸刺激后总唾液糖蛋白,分析带有不同N-聚糖的总唾液糖蛋白的组成和分布。【结果】酸刺激后,脾虚证组患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性下降(与酸刺激前比较,P<0.05),其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率为70%,高于脾胃湿热证组的47%和正常组的8%。此外,脾虚证组患者酸刺激后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中的ConA强结合组分总峰面积所占比例显著增加,ConA未结合及弱结合组分显著减少,与脾胃湿热证组及正常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发现总唾液糖蛋白中,减少的ConA未结合组分有10~20种不等,减少的ConA弱结合组分有8~17种不等,增加的ConA强结合组分有10~19种不等,其组成和分布显著不同于脾胃湿热证组和正常组。【结论】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聚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ConA强结合组分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而ConA未结合及ConA弱结合组分所占比例显著减少,其特征亦以高甘露糖型和杂合型糖链为主,2、3、4天线复杂型糖链为次;而不同糖链类型的糖蛋白组成和分布亦与脾胃湿热证组和正常组显著不同,表明脾虚证患者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糖基化均不完全,这可能与脾虚证患者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低下及脾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的41例临床观察表明,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患者属中医肺气虚辩证: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少数属肾虚证,而大多数尚囊有脾气虚胄不和表现,属脾肾两虚辩证,本工作还发现,脾肾两虚患者胄电图频率异常,餐后胃电图波幅显著低于正常:提示其胃蠕动减弱并紊乱,可引起胃排空延缓,而与纳差、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关系密切。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肺源性心脏病时,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中医证侯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及胃炎程度的相 …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之间的关系。将慢性胃炎117例,按中医辩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施包括脾胃湿热型37例和肝胃不和型34例,虚证包括脾胃虚型26例和胃阴不足型20例。均进行内镜、Hp及病理检查,分型统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38例用腔内测压法分别测定其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实证组Hp阳性率高于虚证组,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随机将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40μg/mL MNNG造模)、模型2组(60μg/mL MNNG造模)、穴位1组(40μg/mL MNNG造模+穴注)与穴位2组(60μg/mL MNNG造模+穴注)。穴注组均于造模10周开始以黄芪、当归注射液等份混合注入足三里穴。造模31周时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及胃粘膜屏障的改变。[结果]随造模浓度的增加,胃粘膜损伤,粘膜上皮细胞连接减少、间隙增宽,其变化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数呈正相关(均P<0.05)。穴注组均细胞间隙明显缩小,胃粘膜损伤减轻(均P<0.05)。[结论]黄芪、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可以抑制实验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穴位疗法对先天愚型患者智商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天愚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综合疗法治疗组(简称综合治疗组)、脑复康对照组(简称脑复康组)、空白对照组,综合治疗组取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神庭穴和左右本神穴)、颞三针(耳失直上2寸为第1针,左右旁开1寸为第2、3针)、脑三针(脑户穴及两侧脑空穴)为主穴,进行针刺和维生素B_(12)、维丁胶性钙、脑活素穴位注射,脑复康组口服脑复康,空白组不作任何特殊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嘱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和训练;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患儿的智商(IQ),包括语言IQ(VIQ)、操作IQ(PIQ)和总IQ(FIQ)。【结果】4个月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总体智力水平均有提高(与空白组比较,均P<0.01),并较脑复康组为优;并且综合治疗组治疗后IQ的提高主要为PIO各项得分的提高所贡献,与操作有关的几个项目的得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VIQ得分治疗后未见显著性提高(均P>0.05)。【结论】穴位综合疗法能提高先天愚型患者的智商。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血瘀证患者胃肠激素、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胃脘痛血瘀证与胃肠激素、胃电图的相关性, 探索专业病种血瘀证客观化诊断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微电脑胃肠电分析检测系统观测胃脘痛血瘀证胃肠激素及胃电图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人和胃脘痛脾虚证相比, 胃脘痛血瘀证胃动素水平升高( P< 0 .01) , 胃泌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胃脘痛血瘀证餐前、餐后胃电图波幅高于脾虚证( P<0 .05) , 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 相关分析表明, 胃脘痛血瘀证、脾虚证胃动素的变化均与空腹胃电波幅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胃动素水平及胃电图波幅对胃脘痛血瘀证与脾虚证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显示出虚、实证间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制中药药膏(附子、人参、肉桂、丁香、冰片等组成)穴位敷贴大椎、关元、中脘、足三里穴,对照组给予不舍药物的安慰膏穴位敷贴与治疗组同样穴位;2组均每日敷贴1次,每次1h,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相似文献   

19.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一钡条法检测胃排空,休表胃电图法检测胃电,分别对慢性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37例)、脾虚证患者(20例)及对照组(13例,无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史,一般检查无正常者)进行检测。结果 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胃排空率低于对照组(P<0.05);脾虚证患者胃电波幅及频谱累加值(SUM值)在餐前、餐后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脾胃湿热证患者(P<0.05),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及脾胃湿热证患者(P<0.05)。结论 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电图无特殊表现,正常的胃电不能预示正常的胃排空,胃排空率低下可能与胃电波幅及SUM值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藤麻调脂饮合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药线组、中药组、埋线组、西药组(氟伐他汀胶囊)各35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1)经3个月治疗后,中药加埋线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3种治疗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4组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结合埋线对TC值的改善作用优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的TG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4种方法对降低TG值的疗效相当。(3)治疗后除西药组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外,其他各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者。【结论】中药颗粒藤麻调脂饮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