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詹海林 《四川医学》2013,(8):1201-1202
目的探讨提高医院急诊科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救治流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09年9月-2011年8月间接诊的急诊患者的救治情况,总结了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流程及方法,使急诊患者得到及时、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术及住院救治。结果缩短运送途中时间,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结论建立基层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提高急诊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及时、安全护送患者进行检查、手术及住院。  相似文献   

2.
梁玉颜  陈书人 《当代医学》2012,18(23):15-16
目的探讨术前检查绿色通道在医院客户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客户服务中心登记术前检查绿色通道住院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收治的90例妇科常规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入院路径,观察组采用客户服务中心实施的术前检查绿色通道入院路径。对两组患者平均候床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和检查预约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术前检查绿色通道的应用情况。结果术前检查绿色通道与常规住院相比,平均候床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和检查预约时间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术前检查绿色通道的实施有效简化门诊流程,合理安排住院、手术计划;缩短候床和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病人治疗费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人检查项目预约时间一览表》在住院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病人需做的检查由陪检员预约好后将检查项目、预约时间及注意事项制作成表格,用A4纸张打印后由责任护士发给病人或家属.结果病人能及时做检查,提高了满意度.结论《病人检查项目预约时间一览表》的应用能使病人及时准确进行检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四年中经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抢救情况统计总结分析。结果绿色通道抢救事件137起716人,手术156人,102人收入病房,241人留院观察,202人回家观察,15人死亡,抢救成功率97.9%。结论对危重病人及时采取有效便捷的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并加强对急救后病人的跟踪护理,能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1].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手术室特设手术绿色通道.自2005年1月至今通过绿色通道手术成功救治的病人共67例,其中有5例病人在行绿色通道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够通畅,现将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安全转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安全转送的方法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绿色通道转送程序,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检查前或送住院护送途径是畅通的绿色通道。结果保证了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送检查和到达病房途中的安全,做到了安全转送。结论采用绿色通道转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危重患者,此方法安全可行,值得大家学习与共享。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院对脑出血患者的入院急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对130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专科急诊接诊;住院绿色通道;手术患者给予统筹安排术前准备;术后及暂不手术患者给予ICU专门观察室,进行侧重护理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结果:大大缩短了患者入院到手术的准备时间;暂不手术及术后患者通过精心观察护理,早期发现190例患者病情变化,有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治疗.本组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280例(21.54%).结论:做好脑出血患者的院内急救,能使患者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急诊绿色通道中护理工作环节的通道运行中护理工作的3个关键环节,即:迅速评估,准确分类;密切观察,按需处置;及时联系,安全转运.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方便了病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环节管理,以确保急诊通道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的手术时机选择,一直是外科临床关注的重点,我院总结7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分析,依据急性胆囊炎临床体征、化验检查及辅助检查,提倡早期手术,手术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解除症状及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6~2009-06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病人的效果,并与2003-06~2006-05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病人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病死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元月~2015年9月我院由急诊门诊转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采取绿色通道护理。结果:从接诊到进入导管室平均时间为40min,最短时间15min,86例STEMT患者经急诊PCI治疗后,冠脉再通者达到81例,冠脉再通率达94.19%,2例患者择期再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84例康复出院。结论:在急诊开辟心梗病人绿色通道缩短了心梗病人抢救时间,有利于病人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1h入室的影响因素,找出目前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优化急诊手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急诊科护士负责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实况进行记录,行政主管进行跟踪、监督,了解影响入室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与反馈。结果:通过二年多的跟踪反馈与分析,急诊手术不能在1h入室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辅助科室因为检验科不能及时出示检验报告;手术室因为手术间不够、器械不能及时到位;麻醉师人员不足、麻醉设备不足等;病人因素为款项不足、决定手术方案时间较长、家属不在场等;团队协作因素为术前准备各部门人员到位的及时性及沟通不到位等。结论:各部门提高急诊手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业务高峰期能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术前准备的各种检查,住院总麻醉师能及时到位,器械的叫入能及时,完善病人术前准备,保障病人和医院的利益,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一层流净化手术室的使用 手术室是病人接受手术检查、手术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衡量一家医院手术技术水平的"硬指标". 一个现代化的手术室不仅能给手术医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的物资保障,并直接影响着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安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及操作技巧对手术安全的意义.方法 89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有合并症者62例,同一患者并存2种疾病者36例.术前综合评估病人脏器功能,结合病史及病人身体状况拟定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酌情采取急诊手术或病情平稳后择期手术.结果 顺利完成手术84例,其中急诊手术48例,延时手术41例.中转开腹5例,平均手术时间53分钟.无手术死亡及胆管损伤.平均住院时间3.8天.结论 LC适于老年胆囊切除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内镜下手术是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内镜检查及手术常可导致病人产生剧烈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这些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检查及手术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效果.内镜室的护士若能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检查及手术更为有益.因此,针对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手术的特点,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病人的心理对应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对568例普外科住院手术病人运用临床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旨在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借鉴国内外应用临床路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照路径的内容,对普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做好评价工作.结果:手术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改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普外科住院手术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绿色通道建设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治的115例高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流程不同分为绿色通道组(58例)和常规处理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术后全身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绿色通道组手术等待时间(中位数43.6 h)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中位数136.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绿色通道组住院时间[(4.3±1.2)d]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8.5±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11例(19.0%)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29例(50.9%)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绿色通道组(P<0.01);绿色通道组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3.4%(2/58) vs 14.0%(8/57),P<0.05;3.4%(2/58) vs 15.8%(9/57),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绿色通道建设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有利于缩短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部功能的康复,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急诊绿色通道中护理工作环节的通道运行中护理工作的3个关键环节,即:迅速评估,准确分类;密切观察,按需处置;及时联系,安全转运。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方便了病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环节管理,以确保急诊通道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对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可疑的病人 ,外科医生面临两个难题 ,一是如果不是阑尾炎 ,接受了非治疗性手术 ,属于误诊误治 ;另一是如果是急性阑尾炎而未及时手术 ,导致阑尾穿孔 ,则属于延误治疗。对这部分诊断困难的病人 ,本期一篇研究报告(见 12 8页 )表明 ,超声检查阳性的病人 ,均经手术证实无误 ,但超声检查阴性病人 ,却有 5 %的假阴性率 ,所以不能只靠超声检查作出治疗决策。另外 ,因延误治疗而穿孔的病人 ,采用与不采用超声检查并无区别。虽然可缩短住院至手术时间 ,使病人能够早一些手术 ,但平均住院日、伴发穿孔的延误治疗及施行非治疗性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住院老年病人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以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方法通过两年住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问题的管理工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找出潜在和现存的护理风险。结果针对住院老年病人护理风险的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提出防范措施。结论完善医疗基础设施设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是提高住院老年病人护理质量、保障住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