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归纳《神农本草经》所载具有“延年”功效的药物,总结《神农本草经》“延年”用药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和整理《神农本草经》里明确记载的具有养生功效的药物,通过数据分析该类药物的性味规律及现代分类方法,归纳其药性特点和药物功效分布现状。结果:在药性方面,平性药有60种,占比最高,温热药次之有42种,寒凉药最少有40种;在药味方面,甘味药比例最高有59种,其次为苦味药48种,辛味药有27种,酸、咸味药较少;在现代药物分类方面,高频药类(≥10)为补益药和利水渗湿药两种。结论:发现《神农本草经》“延年”药物多见于上品类,其药多性平味甘,功效特点以补益为主,兼有利水渗湿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延年”药物的研究可为总结提炼古代养生药物特点及现代功效演变状态,为现代养生用药提供一定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代建忠  崔敏 《河南中医》2005,25(3):74-75
药证,是中医用药的指征和依据,也称药物主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单元。仲景首先使用了以药名证的提法,如“桂枝汤证”、“柴胡证”,一旦相应证出现,用是药必具宏效。药证是构成方证的基础,方证是放大了的药证,二者本质上一致。仲景用药源自《神农本草经》较多,笔者在此推测仲景所本之方源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医家均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探讨旋覆花、代赭石的主治证及功效,以此二药组方用于临床主治反胃噎食,咳嗽痰喘,气逆不降者,靡不神效,很有临床研究价值。在用方化裁中,旋覆花、代赭石每每配对使用,且在剂量上很有考究。  相似文献   

3.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附近)人,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养生家,著《本草经集注》,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药物共730种予以分类合编,加以注释,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神农本草经》之后我国古代本草学的重要文献,他还首先提出按药物治疗作用进行分类的“诸病能用药”的药物分类法,开后世中药学书籍按药效分类编法的先河,在方剂学方面,有《效验方》、《药总诀》,还增补葛洪《肘后备急方》为《补阙肘后百一方》,除此外,少有人知其养生不仕的故  相似文献   

4.
乌头与半夏相反之论,为同道在临床上所遵奉之圭皋,而附子与半夏相反之说,有认为可忌用者,亦有二药相伍为用者,各有所从。就目前发行的出版书籍亦不能统一,笔者就附子与半夏之论出于何处,做以考究。目前多认为,十八反应出自北齐徐之才撰《药对》。据李氏考证十八反具体化时代应出自晋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中的畏恶七情表。其认为陶氏虽然指出此表“兼以《药对》参之。”但陶氏所参的《药对》一书,并非徐之才所撰,因徐氏生于公元505年,而《集注》  相似文献   

5.
论妊娠禁忌药在妊娠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禁忌药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历代医家对妊娠禁忌药多有争议,有的认为应绝对禁用,如《万氏妇人科》云:“孕妇有疾,必择其专门平日无失者用之。若未试之,医有毒之药,不可轻用,以贻后悔。”也有的认为妊娠禁忌药并非绝对禁用,如李东垣云:“孕妇有病,毒之无殒”,《内经》载:“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笔者参阅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谈谈个人对妊娠禁忌药应用的看法。1 妊娠禁忌药的发展妊娠禁忌药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该书载有6种具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后世医家在《神农本草经》妊娠禁忌药的基础上,药…  相似文献   

6.
洪泓  李海波 《光明中医》2022,(12):2148-2150
汉代《神农本草经》已载入了89味治“风”药物。到了金元时期,李东垣第一次系统论述风药,他继承和发扬其师张元素的“药类法象”理论,依据“风药”“风升生”特性,将风药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疾病治疗中。近现代将风药从狭义延伸为广义。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风药不仅有疏散之性,也有收涩之用,还有固摄之功。疏风就是收涩,升清就是固摄的观点,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虹 《吉林中医药》2005,25(7):52-52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能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固涩剂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及《伤寒明理论》“涩可固脱”的原则而立法,但由于病因之异、病位之不同和病证表现有别,其治疗方法及药物配伍也有不同。本文仅就方剂教材中所选固涩剂的配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漫话药对     
相传上古有两部《药对》,一部出自桐君(见《七录》),一部为雷公所作(见《旧唐书》)。先圣已认识到,药物当它们形成一定的组合时,药物与药物之间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联系、整体结构和动态平衡,可以拓展主治内容。《神农本草经》总结药物配伍关系,提出“七情合和”之说,其中除单行外,其他都体现了药对的形式。归纳起来配伍及其效应有  相似文献   

9.
申申 《家庭中医药》2006,13(6):13-14
五味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洪范》:“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神农本草经》序例中提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为了与五行属性相应,常将一些味合并,如“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王好古《汤液本草》中说:“本草五味不言淡……何也?淡附于甘。”后经李时珍、徐大椿等人的论述,“淡附于甘”逐渐发展成一种理论。涩味虽然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如乌梅酸温平涩、何首乌味苦涩、石衣涩冷等,但在讨论药性时,常认为涩是酸的变味,如徐大椿:“矾石味涩,而云酸者,盖五味中无涩,涩则酸之变味,涩味收涩,亦…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酸味收涩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性味中“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酸味韵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症,是目前中药酸味作用的经典叙述。笔者对此存质疑义,条陈如下: 一大多数酸味药不具收敛作用《神农本草经》载酸味药13味,无一味阐明有收敛固涩作用。《中药学》载具酸味的药25味,除去兼涩味药(因涩味药有收敛固涩作用),有固涩收敛作用的只有4味。《药典》(90年版,一部)载具酸味药31味,除去兼涩味药,只有4味药有收敛作  相似文献   

11.
“久服”是基于中药效用和安全性的一种服药方法定性表述,对其研究和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药效和合理用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的药物有148种,占药物总数的41%,其通过“久服”产生的主要是保健类功效。该文基于对“久服”药物的三品分类、自然属性、四气五味、功用特点等的分析,探索中药保健的本草源头及久服积效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神农本草经》“久服”药物上品药多达110味,草木药居多,性味以甘、平为主,多无毒,功用以轻身、延年为最多;进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者83味;在现代分类中以补虚药占比最多,其次是利水渗湿药和解表药;进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者20味,《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者21味,涉及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现代保健功效。《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保健的经典之源,其久服积效的用药思想对现今亚健康和慢性病的调养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药物安全性和效用历经长期实践检验,部分药物兼具食品属性,在全周期健康服务中独具特色,尤其符合大健康理念下的老龄化社会健康保障需求;也当注意到其部分记述受限于时代认识,应在去伪存真和守正精华的态度下,遵照《中国药典》和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科...  相似文献   

12.
相对来说中药比西药的毒副作用少些,但如使用不当,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据统计,1974~1984年期间,国内期刊收载使用中药中毒致死的报告共27篇,这些中药有巴豆、木通、苍耳子、六神丸等。以下笔者就中药不良反应作一浅析。 1 药物本身的因素 1.1 药物自身的毒性 《神农本草经》依其药性的有毒无毒来分类,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药物性味中明确将药物分为大毒、毒和小毒,对有些药使…  相似文献   

13.
柴胡、人参二药入药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即广泛应用于临床。二药本草学均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五十二病方》记载单味柴胡煎服治疗头痛。《神农本草经》有柴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之说,《滇南本草》称它为“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相似文献   

14.
对药应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华 《陕西中医》2000,21(1):39-40
<正> 早期的药物应用,多以单味药防治疾病。随用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和丰富,逐步认识到单味药难以达到复杂疾病治疗的要求,从而逐步将多味药配合应用来治疗疾病,此乃古人之“病不能泛治,药不能独用”理论也。遵循这一理论,在治疗实践中诞生了多味药的配伍。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与秫米配合治疗失眠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序录部分概括总结了中药的配伍规律,提出了“相须、相畏”等七情和合的配伍理论,对于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牡,即龙骨、牡蛎。《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药中上品,用以滋补强壮、延年益寿。龙骨、牡蛎均属质重介石之类,有沉降收敛之性,功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尤为治疗心悸失眠、头目眩晕、滑移带下诸证的常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相使相恶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使相恶新议孟繁志李月媛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相使、相恶是中药“七情”的主要组成部分,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所谓“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  相似文献   

17.
咨询信箱     
问:“十剂”之说始源于何人?(江西丰城拖船卫生院鄢践)答:“十剂”是将方剂按其功效进行分类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是从中药“十种”发展而来的。据《本革纲目》记载,北朝北齐徐之才于《药对》中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  相似文献   

18.
酸味为药性五味之一,且常居其首位,如《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按十剂找分,酸味属涩剂之属,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主要用于脏虚所致的滑脱诸证,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在酸味的概念问题上尚说法不一,结果是药味记载的混乱,影响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故有必要对酸味的概念加以明确,使药味的记载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崔凤云 《河南中医》2004,24(10):71-72
“相反”为中药配伍的主要禁忌 ,为历代中医药界严格遵守。相反诸药的提出首见于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以下称《集注》)与同时期北宋·徐之才《药对》。十世纪四十年代《蜀本草》指出 :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中 ,相反者十八种…… ,特别说明“本经”中有十八种药物相反 ,这也是为什么叫“十八反”的原因。陶弘景在《集注》中增入瓜蒌实 ,并列入相反药中 ,所以金元时代的“十八反”歌中是十九种药物 :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反藜芦 (诸参指以上五参为历代共识…  相似文献   

20.
方剂中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熟地黄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熟地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含熟地黄方739首,对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熟地黄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和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熟地黄配伍药物。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熟地黄的配伍规律,可为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熟地黄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